某大桥50米T梁横移施工方案

时间:2022-06-03 04:00:40

某大桥50米T梁横移施工方案

摘要:根据该桥位地形、进度要求和现有设备等情况,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将T梁预制场布置在桥头路基上,沿路基前进方向路基左侧设置4个底座,存梁区设在路基右侧与底座平行,预制T梁在完成预制后横移至存梁区。本文阐述了横移的施工方案和工艺

关键词:桥梁T梁横移

中图分类号:K92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工程概况

该大桥是上海至瑞丽国道主干线镇宁至胜境关第27合同段整体式高速公路上的一座特大桥,分左、右两幅,主桥每幅宽12.05m,幅缝宽40cm,引桥每幅宽12.23m,幅缝宽4cm。主桥每幅采用106m+200m+106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普安岸引桥为3孔5梁式50米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T梁桥,先简支后结构连续,梁与2号墩固结;盘县岸引桥为2孔5梁式50米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T梁桥,先简支后结构连续,梁与7号墩固结。伸缩缝设置在每联的两端,全桥共4道,采用型钢伸缩缝,型号桥依次为80型、320型、320型、80型。本桥跨径总长662m,全桥长度672m。本桥处在缓和曲线(缓和曲线参数A1=A2=450),平曲线半径R=1100m。又处在竖曲线上,i1=4%,i2=2.5%,R=20000m。设计荷载:汽车-超20级,挂车-120,7度地震烈度设防。

该桥盘县岸引桥共20榀50mT梁,端跨T梁长49.96m,中跨T梁长49.40m,梁高2.6m,腹板厚20cm,底板宽50cm,翼缘宽1.8m,翼缘厚17cm,翼缘顶面及底面均设2%的横坡,单块T梁最大重量为140t。由于本桥盘县岸引桥共20榀,榀数少,经过方案的评比和优化,决定不采用大型龙门吊吊装T梁,而采用油压千斤顶顶升、横移50mT梁,实践证明,这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施工方法,且大大节约成本。

2、50米T梁预制底座安排及制作方法

底座安排采用顺路方向一排3个底座布置,在8#台与第一个底座之间留20米距离,底座之间留3米的距离。共需路基长度176米路基。底座制作先采用高50厘米宽2. 6米浆砌片石扩大基础找平及增加基础的承载能力,位于横移滑车下部浆砌片石扩大基础采用C30砼浇筑宽度60厘米、高度45厘米。T梁底座采用C30砼浇筑宽度60厘米、高度30厘米、长度51米座在扩大基础的中间,底座顶部用5毫米的钢板铺设。在梁端向梁内14厘米处设置1.02米的吊装口此处用1厘米的钢板宽84厘米。

3、横移滑车的制作及滑车基础制作

滑车上部采用双28的工字钢高度28厘米、宽度30厘米、长度2.6米,在上部两端焊接斜撑连接耳朵使其连接斜撑。斜撑采用 。滑车滑动采用滑棒,直径5厘米。滑车下部采用40的槽钢,槽钢中间垫入方木充实。滑车基础采用60厘米宽的C30加强基础高度40厘米。

4、存梁区底座及凹型托架的制作

梁区底座采用扩大基础进行基底承载力加强,高度40厘米、宽度80厘米。然后在扩大基础上浇筑高30厘米、宽40厘米的C30砼枕梁。枕梁与滑车轨道基础平行布置向梁内错10厘米。

型托架的制作及尺寸:

凹型托架采用3厘米的钢板制作(具体尺寸见图)

5、横移步骤

横移施工工艺流程: T梁起顶滑车进梁滑车横移滑车落梁

T梁起顶:T梁强度达到图纸及规范要求,然后进行张拉和压浆,等压浆强度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即可进行T梁横移。首先在T梁一端向梁内54厘米处位置使用2个80吨螺旋千斤顶和凹型托架起顶T梁5厘米而且在此端翼缘板要进行方木支撑,在另一端使用方木斜撑于T梁翼缘板两侧跟部。在安装千斤顶时要注意对称布置,在起顶过程中另一端要有专人进行斜撑的检查防止斜撑的松动,在起顶端要注意随时进行翼缘板及横隔板的加撑,起顶人员一定要注意同步起顶不可一边快一边慢。

滑车进梁:滑车在一端起顶后就放入此端,在放入的过程中首先放入底部的40厘米的槽钢然后放入顶部的双工字钢。在二者就位后把滑棒塞入二者之间。在放入时注意T梁一定要放在双工字钢的正中,检查好滑棒的布距。检查后如果一切正常便可把T梁放在滑车上,但要注意落顶的同步施工及落顶后的滑车检查。在此端一切完成后就开始另一端的起顶,起顶过程和此端相同。

滑车横移:当T梁两端都处在滑车上便可以进行横移。横移采用两个10吨的导链葫芦在两端进行牵引,通过导链对双工字钢的拉动使得滑棒滚动向前从而使得双工字钢与T梁同步向前。在滑动过程中要注意滑棒的前移以保证足够的滑动面,两端的横移速度要保持一致,横移时要对T梁的横隔板及翼缘板进行支撑。

滑车落梁:在T梁落入枕梁或运梁小车时要注意二者的高差,运梁小车保证15~20厘米、枕梁保证5~10厘米。落梁时首先把T梁一端顶起3~5厘米然后撤出滑车,接着把滑车位置用运梁小车和方木填补放下T梁接着检查方木是否与梁完整结合,保证结合完好操作另外一边。在两边都放在方木后起顶一端T梁抽出5~10厘米的方木然后降千斤顶直至到方木,然后操作另一端方法同前一端。循环此道工序直至T梁平稳落入运梁小车。在落梁的过程中注意方木与T梁的良好结合,千斤顶在下降的过程中注意同步进行。

6、T梁的稳定性控制

千斤顶在使用前,需组织操作人员进行升降试验。经过多次试验确定其升降速度和小油缸油压杆提升高度及回油之间的关系,保证其升降速度一致。在升降过程中随时用钢尺测量T梁和底座之间的高度,随时加垫方木,保证T梁两侧翼板高度相同。避免高度和速度的不同导致T梁倾覆。

由于T梁高度2.6米,所以稳定性极差,在顶升与下降T梁时千斤顶须放在同一水平高度,以防T梁偏移。顶升前派专人检查相应设备的状态,另外派专人进行T梁的支撑确保安全。

在顶升和下降过程中应随时用水平尺观察T梁的倾斜度,注意调整两侧的千斤顶的同步高度,确保T梁垂直平稳。

7、安全措施和操作注意事项

a、因在路基上施工T梁,作为横移的基座采用c30砼,且基座系在已填筑成形的路基中开挖而成,砼施工前基底必须用夯实机具夯实,以防砼基座沉降断裂。

b、因T梁高2.6m,横向稳定性较差,顶升用的两千斤顶需放在同一水平高度,以防顶升时T梁偏移。同时,顶升前。需保障油泵、油管、千斤顶处于良好工作状态,另顶升过程中需派专人支撑T梁。

c、在两次顶升过程中,随时利用水平尺观察T梁倾斜度。若偏斜过大,应当立即回油千斤顶,调整千斤顶位置和高度确保T梁竖直。

d、横移过程中,应缓慢拉动,以免因速度太快造成T梁侧面挠动过大而发生危险。

e、施工横移全过程,需由专人负责管理,各项措施缺一不可。

8、结束语

本施工工艺是在非龙门吊吊装情况下,非常简便的施工工艺,很短的时间内便可完成上述施工过程,此工艺安全,快捷,设备投入少,大大节约了成本,它确保了大桥的50mT梁顺利、快捷地施工完毕。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上一篇:浅析某高层框剪结构设计优化措施 下一篇:浅谈建筑业工程造价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