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问题资源巧妙智慧理答

时间:2022-06-03 03:06:42

利用问题资源巧妙智慧理答

数学课堂教学,如果自始自终,非常顺利,一点“问题”都没有,那我们常认为不是一节真实的课,更谈不上是接近完美的课堂教学。在许多情况下,课堂因有“问题”而精彩。有效地利用课堂“问题”资源能极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改善课堂中师生的生存状况。资源的利用有多个着力点,其中,课堂中的“问题”资源更是不可忽视的隐性课堂教学资源。“问题”可以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出现的疑问,提出的问题,也有课堂中的突发或偶发事件,也包括教师在课堂中有意或无意的“错误”。这些“问题”资源如果能智慧理答巧妙利用,就能把它们融入课堂教学,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资源,给课堂教学带来积极的影响。

一、关注学生出现的错误

学生中出现的错误,其实也是教师可以运用的宝贵资源。书上设计的一些改错,难免有矫揉造作之嫌。从学生的实际运用过程中发现的错误,和学生的理解最接近,学生也最能接受其中蕴藏的方法。许多有经验的教师就运用“错题本”,专门积累学生中的错误,教育和提醒学生。

案例:

在《认钟表》一课中,教师设计了画钟面的活动,画完后进行展示。

师:哇!真漂亮!真是钟表的世界,钟表的海洋!这些都是小朋友自己设计出来的,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生1:老师,3号钟面有错误。两根指针是一样长的。

师:一样长,不行吗?

生1:不行!钟面上的指针是一根长,一个短的。

生2:对,我还知道长的一根叫分针,短的一根叫时针呢。

生3:我发现6号钟面也有错误,它的数字写成了一堆。

师:你认为应该怎么写?

生3:每个数要隔开一点。

生4:一个数和一个数空开的位置要一样。

生5:每个数字也要写得端正清楚。

……

反思:

课堂中学生出现错误是正常的,错误是孩子们最朴实的思想、经验最真实的暴露。课堂就是孩子犯错误的地方,犯错误是孩子的权利。我们不要害怕孩子出错,更不要将错误藏着、捂着,或轻描淡写一带而过。正是由于这些美丽的错误,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滋味。更是教师的宽容态度,才让错误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了涌动的生命力和最真实的美丽。因此,错误是一种鲜活的资源,教师应切切实实地开发、利用错误,智慧理答发挥错误最大的功效。

二、正视自己无意出现的错误

错误可能来自学生,更可能来自教师。对于来自学生的错误,我们常常能从容应对,但对于自己的失误,我们有时候却有点不知所措,这里有所谓的“面子”问题。特别是在进行公开课的时候,有些人被所谓的“师道尊严”问题所困,采用掩饰或回避的方式,结果反而适得其反。正视并妥善处理错误,恰恰能实现教学相长的美好生成。

案例:教师在教学画圆时,准备画一个圆。当教师把一个脚尖固定在黑板上时,刚画了一半,圆规便从黑板上滑下去了。发生这样的事,底下听课的教师和学生都为上课的教师捏了一汗。谁知,教师因势利导说:“刚才老师画圆失败了。你们能帮老师总结一下我失败的原因吗?”一学生说:“因为老师圆规的一个脚尖没有固定住。”教师说:“那说明,我们画圆时首先要固定一个脚尖,也就是要定点。

反思:案例一中的教师就在无意中,渗透了画圆时的注意点。教师发生失误是多么难堪的事啊!可是教师却能画腐朽为神奇,将一次失误转变成了一次成功。学生能从中受益,而且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其实教师无意出现的错误,往往也是教学的难点,和学生一起去寻找出错的原因,探索避免的方法,学生头脑中就会逐渐建立起正确的印象。师生的胸怀也会像大海一样宽广。

三、巧设陷阱刻意制造的错误

案例:一本教辅用书上有道题是这样的:一个圆柱体侧面积是100平方厘米,底面半径是4厘米,它的体积是( )。在讲解这题之前,我已尝试算过。这题除了列式比较复杂之外,计算也是个难点。讲解时我是这样说的:

师:这题好象挺难的。

生齐声说:不难,不难。

师:不难吗?这题好象除不尽嘛!

一部分学生说:是除不尽。

另一部分学生说:能除尽。

师:那谁有高见,给我们大家说说呢?

生1:要求圆柱的体积,必须知道底面积和高。这两个条件都没有告诉我们。底面积=半径的平方×∏,而高=侧面积÷底面周长。因此圆柱的体积就是

100÷(4×2×3.14)×4×4×3.14=100÷4÷2÷3.14×4×4×3.14=100×2=200(平方厘米)。

反思:教师有意制造的错误往往是教师课前匠心独具,有意而为之。因此,这样的精心设计往往会带领学生进入深层次理解的佳境。案例中,教师看似虚晃一枪,其实是以守为攻,自然引出了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独特见解。学生在动脑筋思考出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开阔了思维,培养了能力。

四、理智处理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

案例:在做圆锥与圆柱体积关系的实验时,为了体现数学的严谨性。在示范时,把圆锥形容器装满水倒入圆柱容器中时特别小心,一滴水都没有漏出来。可是,在把圆柱形容器装满水之后,我把圆柱形容器放在平整的桌面上时,水竟然泼出了几滴。学生一起叹息道:唉!真可惜!如果没漏出来就完美了。学生竟然用的是“完美”二字。我说:“在数学上,我们都要追求完美。现在有一点点小遗憾,因此我们还要不断努力去追求。正是有了这一点点的遗憾,我们才有了努力的方向。所以说,遗憾也是一种美。”可以肯定的是,学生的年龄对这句话的理解是不可能很深的,但恰当的时机,学生便会增加对生活的理解。毕竟,经验是靠积累才能得到的。

反思:如何处理教学中的偶发事件,这是考验教师理答能力和教学机智的最好时机。教师面对考验和挑战,不能忙中生乱。案例中出现的事件在我们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概率低,但是只要找准时机,这些偶发事件也会成为我们对学生进行学习品格和人生教育的最好契机。

珍视并合理开发日常教学中的问题资源,一方面可以超越狭隘的教材内容,让师生的生活经验更多地融入课堂中来,使课程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另一方面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让“死”的知识活起来,让“静”的课堂“动”起来,变单纯的“传递”与“接受”为积极主动的“发现”和“建构”,从而达到转变课程功能和学习方式的目的。在师生不断的“识错”、“思错”和“纠错”过程中,新的问题不断被发现,新的资源不断地生成,真正在课堂中完成生命的传承和接力!

上一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注意三“心” 下一篇: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快乐学习”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