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城市时代精神

时间:2022-06-03 01:47:36

诗意城市时代精神

“城市山水”理念的践行者、骏豪·中央公园广场建筑设计师马岩松认为,中国城市有一种独特的气质,在这里应该有一种人和自然和谐共存的思想,所以应该把现代城市生活跟自然山水中的情感体验结合起来,让建筑成为自然的延续。而其设计的骏豪·中央公园广场也印证了“山水城市”是从中国传统的山水自然观、天人合一哲学观基础上提出的未来城市构想。

解构城市山水

为什么要在朝阳公园这个地段提出“城市山水”?如果我们进入了城市,如何从三重虚化的独特山水画感知方式中重构一个新的自由敞开的空间,以皴法或苔点的提取方式开始虚化城市?如何以丘壑或者云烟重新塑造和想象城市空间,如何让城市给自然留出更多空白或者余地,也许屋顶绿化是城市的云烟化,野生公园大量出现是城市的丘壑化,但如何有着更多的余地留给自然呢?重新理解自然与城市的关系,将是我们在大地诗意栖居的条件。

当我们尝试把当代城市,尤其是大都市以山水画的方式来改造,如何与之前的方式有所不同?

骏豪·中央公园广场近邻北京朝阳公园,作品本身呈现的城市山水不同于传统的“家园城镇”。“家园城镇”主要是以家族或者一些私家园林为基本模型构成,一方面格局比较小,另一方面公共性比较缺乏。因此城市的园林化,可能主要与城市公园结合,要扩展为山水大城市,还需要转换,即园林的通透性与自然性,园林的游走与观赏性,以及家居与品位性。

毗邻朝阳公园的地段,也让骏豪·中央公园的城市山水不同于“风景城市”。所谓风景城市,要么是大城市周边有着山和水,或者就在山水之间,比如中国大城市中的杭州、武汉、南京及重庆,这些城市并非山水化的城市,自然山水仅仅成为背景或者景观,如同唐代设色的山水画,人物为主,山水仅仅是背景。而山水城市也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内容与形式,与有着山水的外在景观和自然的内在要素不同,风景城市还并没有把山水的要素内在化为城市的基本构成。西方的风景城市可以把周边以及所处的山水建构作为城市的内在一部分,并且形成了剖面图,即山水风景与城市形成有着美感的风景。显然,欧洲的很多城市,尤其是大学城或者瑞士的很多小城市都是如此,中国的桂林等城市也有着此样式。

中国的城市都有待自由变更,即如何以自身周边的自然景观来构建城市,而不是从城市自身出发,先要重视周边的自然世界,以自然世界建构人文世界与生活世界。如果依照这个方向重新开始新的城镇化以及卫星城市建设,需要首先考虑到周边自然,如何把城镇连接起来。

落脚现代的传统精神

源自传统的“城市山水”精神如何落地?骏豪·中央公园在呈现一种创新性的解读,不是简单地回归传统,而是在“中国梦”的时代精神下,对未来城市发展路径进行探索,它对世界建筑发展和人类居住环境改善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中国城市化发展样本探讨的可能。

骏豪·中央公园呈现的面貌不同于西方的“花园城市”。花园城市主要是以城市中大量花园的建设,尤其是野生公园为主,让自然得到充分发展,或者以大量的绿化带把城市建筑以及相关功能掩映其间。

花园城市的问题是在生命的生死以及灵魂的安顿上似乎作用不大,中国山水画的精神乃是生命的安息与归往之所的形式指引,如同法国哲学家索勒尔斯与一位建筑师在对话中谈到塞尚的绘画时所言。塞尚的作品有着一位伟大的睡眠者,因此他要为睡眠唱赞歌,他甚至要发明一种新的职业,即成为睡眠者,在都市、在大厅、在任何一个地方可以安睡。这个追求无疑与山水画精神是相通的,但显然花园城市还无法做到这一点。

如何构想一种新型的山水城市,骏豪·中央公园从山水画的基本语汇和精神出发,然后面对当代城市的问题,以及学习西方城市设计的基本观念之后,试图提出一些断想。

山水画尤其是水墨山水画的基本发生,是以其简化与抽象的禅宗精神为前提的,把材质简化为水与墨、笔与纸,把山水自然界的对象简化为“山”与“水”这两个基本要素。这是利用了简化与自然化的原理,简化乃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把现象与本质直接关联起来,而且呈现出空无性,而山水乃是一静一动的自然节奏的对比。

因此,如果有着城市的山水画,那应该充分调度水的作用,即让“水”以及“水性”充满城市。山水画的自然性在于水的渗透性,所谓水墨与宣纸之间的晕染与渗染关系,因此要让“水”渗透到城市的每一处,或者让城市街道与小区被“水带”萦绕,让水暴露出来,与道路并行,充分留出空间给水的流动与体量。

未来的诗意

中国的城镇化脚步还在向前迈进,骏豪·中央公园正在描绘属于未来时代的城市山水精神,拥有极具深意的“留白”意蕴。山水画的根本精神是空无性或“留白”,即“不画之画”或者留有余地,这是充分尊重自然。未来时代,随着新的城镇扩大合并的开始,卫星城的设想,可以更好地考量自然性以及丘壑的原理,把更多的空白余留出来,以便有着虚化的条件,今后再次调整与改变,如果可以填满,将只能是破坏与摧毁重建的恶性循环。

以山水为魂,站在未来的角度重新审视城市,参照本雅明20世纪30年代对巴黎拱廊街的思考重构一个新北京大都市的可能性。如果山水画的基本语汇是皴法——苔点——云烟,那么如何在城市中体现出如此的特点呢?

从骏豪·中央公园可以呈现的面貌出发,蕴藏在城市山水精神中的建筑语汇是为了展现自然的生动以及与身体触感的关系,可皴法的皴线如何引导街道与主干道的设计呢?从二维平面到三维立体,建筑也应该让绿化更为起作用,被绿化带所覆盖。

在城市山水的建筑意境中,苔点是三维透视的中国建构,是从近处向着远方观看,把视觉带往远方,与天际相连。而云烟,则是一种漂浮状态,如果有这足够的水源,如果水性在城市中有着充分布局,所谓让街道成为烟江,让建筑的绿化带成为烟树,让天空因为雨水的调节而有着丰富变化,这样天空与大地才可能有着元素性的震动,山水画的实质是自然元素性的运动,即水火土气等的节奏性震动。

回归到建筑本身可以发现,山水画的形式性主导是“丘壑”的建构。所谓宋人丘壑,胸中丘壑,都是打开一个虚化的敞开空间,即整个城市的想象与布局,应该是一个个有着柔软性的环带围绕着一个空无的轴心展开、虚化带展开。实体建筑应该仅仅分布在一个个山脊或者空无的边缘,这需要人们的想象与观照模式,要有“空无化立体倒转”的凝视方式,从空无出发来凝视已有实体。这不仅仅是街心花园的建设,而且是一种新的想象模式的建构,这一点还有待今后展开。因此,并不在于这是不是一座有着山与水的自然地貌的城市,而是在于丘壑的敞开——让烟云进进出出——以及丘壑的包藏所打开的那个空间性,那种“三远”的通透感与幽深感,在空无的边缘让城市建筑与植物一道生长或者建构出来。

上一篇:传统文化“照进”现代建筑 下一篇:中央公园广场的建筑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