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的波动:国际油价跌宕起伏的走势

时间:2022-06-03 12:32:57

危险的波动:国际油价跌宕起伏的走势

今年以来,国际油价剧烈波动,用过山车来形容一点儿都不为过。而其变化似乎总出人意料,油价波动仿佛无视经济学的既定准则。年初,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大幅下降,IMF预计将出现-3.8%的增长,而国际油价从去年底的每桶39美元大幅攀升,5月份累计就上涨达到30%,创十年来单月涨幅的最高纪录,6月初骤升至每桶73.23美元的8个月高点,整个第二季度国际油价涨幅超过40%。而7月份,美国、中国经济出现明显回暖,人们认为油价已经确立上升走势之时,却出现直线下行。7月初的五个交易日中,油价连续大跌了近10美元,跌幅高达13%。

长期以来,原油作为基础性能源,价格变化波及近乎所有其他商品,而在期货市场日益发达的今天,原油期货价格逐渐成为了市场判断后期经济走势的关键性指标,其参考作用不亚于股市,其反常、剧烈的波动,不仅影响了原油作为基础能源价格导致全球物价水平走向――市场在通缩和通胀之中争论,单从这方面来看,其波动不可谓不危险。同时,今年以来油价的跌宕起伏,似乎让人难以从中判断出全球经济是否已经走出低谷,个人、机构、国家部门等市场各方都无法明确应当采取的行为,在主要发达经济体正在全力刺激经济复苏的背景下,油价剧烈波动,非理性地暴涨暴跌,不利于工业生产,由此诱发的金融市场动荡也不利于实体经济复苏,会在我们推动经济复苏的时刻打击信心。因此,从这方面来看,作为全球最重要的一种大宗商品,油价的这一波动的确危险。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正如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7月初在全球智库峰会上所言,近期国际油价的涨跌不能完全反映市场需求的变化,当前油价波动的真正原因,仍然是国际市场上热钱在“作怪”。事实表明,石油已经偏离了它的真正商品价值,作为金融工具的属性越来越明显。

长期以来,美元流动性过剩,对冲基金等投机资金实力雄厚,在国际商品市场上呼风唤雨,操纵市场价格,利用国际金融形势的动荡,大肆炒作,攫取暴利。过去几年中,对冲基金和投资银行等交易商,在石油和其他大宗商品上投入了大笔资金。这些投资者通常将资金投入跟踪期货合约价格的指数。随着2008年9月以后国际金融危机加剧和蔓延,全球经济下滑,对石油需求下降,投机资金转向外汇市场购买美国国债避险,导致美元走强,油价大跌。在原油价格大幅度下跌的时候,国际投机暗流涌动,大量囤积石油,海上石油储运大幅度上升,形成了漂浮的海上油田,静静地等待时机的到来。一旦经济形势稍微有所好转,投机者又迅速转向石油期货市场,低买高卖,大肆做多,原油价格抬高,投机者可以在原油现货和期货市场上同时获利。据摩根大通分析师估计,2009年上半年共有250亿美元净流入到大宗商品中,超过以往一年的流入量。如果说航空公司和石油公司买卖原油是为了对冲风险,那么金融机构买卖石油就纯粹是为了投机发财。

波动是热钱在作怪,其折射出来的是对全球经济的看法。说其是危险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全球实体经济并没有出现明确好转,二是热钱难以控制,逐渐成为影响价格的关键。如前所言,原油不是普通的商品,是全球最重要的一种大宗商品,其价格异常波动,反映出炒作客追逐财富的疯狂,监管手段的缺失,监管者的无奈。

目前,对投资者扭曲了油价的共识逐渐形成,政府再也不能袖手旁观了,近期美欧纷纷筹划出台政策打击石油投机。7月7日,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宣称,正在考虑限制原油期货投机行为。英国首相布朗和法国总统萨科齐7月8日也联合在《华尔街日报》上撰文,呼吁欧美联手行动,控制对原油市场的投机,遏制油价的“危险波动”。

按照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主席金斯勒的设想,打击措施将针对两个方面:一是限制金融机构买卖能源商品的数量。目前,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只对小麦、大豆等农产品期货交易数量实行限制,但对原油、天然气及其他商品期货则没有相关限制。二是减少对原油的依赖。世界知名能源企业英国石油公司(BP公司)《BP世界能源统计2009》称,全球原油剩余探明储量为1.258万亿桶(不含加拿大油砂),按照2008年的年开采速度计算,可以开采42年。而按照同样方式计算,现有天然气储量可开采60年,而煤炭储量可开采122年。

然而,要解决这些问题绝非易事。首先,国际能源专家小组必须在什么样的价格区间能与基本面因素保持一致这一问题上达成长期共识,而这本身就是一个困难和长期的过程;其次,提高石油期货市场的透明度,加大监督的力度,以减少破坏性的投机活动,任何进展都必须靠世界各国和石油行业通力合作才能实现,短期内不可能有根本性的改观。

上半年国际油价迅猛地上升,并不意味着这种趋势已经结束,然而同时也意味危险的下跌可能性在增加(因为在期货市场上,价格下跌热钱仍可以获取高额的经济利益),油价波动的不确定性,对国内国际经济的影响实为可怕。

相对于国际油价而言,国内油价受到政府部门的管制,特别是去年12月出台实施的《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当国际市场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可相应调整国内汽、柴油价格;同时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低于每桶80美元、130美元为节点,按不同加工利润率计算成品油价格。进一步从制度上明确了成品油价格改革的方向,为国内成品油价格的市场化定价奠定了政策基础。事实上,这一政策也缓冲了国际油价大幅波动对国内影响。然而,有些人似乎并不买账,尤其是最近批评之声绵绵不绝,认为政府管得太多了,有些人巴不得明天就实行全面市场化。难道这不也是危险的吗?面对一天三变、过山车般的市场油价行情,普通百姓怎么办?他们准备好了吗?他们的利益谁来保证呢?

近几年来,我国石油需求增量始终在国际需求中占据最大比重,而当前一个基本事实就是,我国虽然具备一定能力影响国际石油市场,但尚不能通过自身需求上的优势转变为价格控制上的主动,目前仍然只能做价格上的跟随者。基于这一现实,国内油价的调整应该以稳定成品油市场,保障国内经济平稳发展为首要目标。通过稳定调控机制,将大起大落的国际油价削平,减弱其对国内经济的冲击,消除市场各方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慌和投机冲动。从更宏观范围看,当前国内成品油定价政策还有利于均衡财富分配,保证社会公平。

在市场各方准备好之前,在我国完全实行市场化是不切实际的。当前,我们尤其应该在争夺国际原油定价权方面做工作,而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尽快在我国推出原油期货交易。 目前国内实行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导致我国的成品油价格受制于国际市场,而并非国内需求的真实反映。2008年我国石油消费对外依存度达到49.8%,原油期货在我国推出的意义和作用不言而喻。如前所述,目前国际上大宗物资包括石油的定价,已不仅仅由市场供需决定,更多的定价权则掌握在国际石油组织、投资银行、期货公司手中。油价涨跌的背后,实际上是上述市场力量对原油等期货市场的操纵。因此,可以说谁掌握了国际原油期货市场的话语权,谁就拥有对原油等大宗商品的定价权。发展培育我国自己的原油期货市场,有利于壮大我国在国际能源市场的话语权。

作者单位: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

(责编/赵哲)

上一篇: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应重点解决的几个问题 下一篇:创意产业促成文化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