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探讨

时间:2022-06-02 08:51:41

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探讨

摘 要 当下,高度发展的互联网科技直接将各类未经严格甄别信息传输进我们高校学生的思想当中,这种客观存在的现象已然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本文在浅析互联网对思想的影响后,将着重探讨互联网时代如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 互联网 思想政治 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06.024

Abstract Contemporary, highly developed Internet technology directly to the various types of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without strict screening into our thinking among college students, this objective phenomenon already increased the difficul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this paper, after the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the Internet on ideological, it will focus on how to strengthen the Internet era,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 words Internet Political Higher Education

1 思想政治教育的现有不足

当下,诸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一系列挑战,这些挑战包括了思想教育手段过于传统、保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缺乏创新等等。

第一点,思想教育手段过于传统。当下部分高校还在延用开大会、上大课等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不但容易致使教学目的无法达标,也容易引起大学生们的反感。这种传统的思想教育方式明显只能成为我们当下思想教育的一个有益补充,而不能再任“当家花旦”的名角。

第二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缺乏创新性。当下部分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时如同唱样板戏一般,将党的思想政治文件直接稍作修改粘贴到自己的校园公告处,或是随意在网上截取部分社会优秀思想代表人物的事迹,贴到学校宣传栏中。试问在当下这种手机、电脑等互联网终端设备横行的年代,又能吸引到多少大学生前来观看?

第三点,多元文化价值观的“入侵”。随着我们国家同世界的慢慢接轨,各国的文化正以极大的渗透力影响着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而追逐新颖的大学生们正是这种文化渗透的第一受体,这也在侧面提醒了我们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们,要注意到我们目前所在阵线的压力和紧迫。

2 网络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大家在谈论网络时首先想到的便是传输信息的便捷性和及时性,所有的网络终端用户都可以快速使用自己的网络平台发送和接受信息。笔者认为网络之所以网络会给思想工作造成不利的影响不外乎以下三点原因: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的一个客观事实是,当下的高校生自身对信息的辨别能力普遍偏弱。内因永远是事物发展的本质,如果无法很好的解决这一内因问题,我们将寸步难行。同时,西方国家有意无意的通过电影、歌曲等娱乐媒体对我们的青少年们进行思想、价值观上的误导,大量未经甄别的西方文化通过难以把控的网络平台进入了我们青少年的脑海中,严重影响当代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其次,网络平台上信息的商业化和我们的网络监管体制本身也大大的影响了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进行。大多数网络运营者都是以营利为目的的。营利这一基本性质决定了以追逐自己的利益为最终目标,这就使得他们不可避免的会为了一些高额的利益来打我们法律或者法规的球,进而直接伤害到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同时网络的开放性也导致了许多始料未及的问题出现,对于网络交际最恰当的一句话当属比尔盖茨说的“在网络世界里你不知道,电脑的另一头是人还是狗”,开放的网络平台,各种各样的文化以及价值观念无时无刻不在冲刷着三观还未定型的大学生们,极端主义、虚无主义、个人享乐主义这些极度不正常的价值观念可能将诱使我们的大学生们慢慢的脱离现实生活的轨迹,造成三观上的扭曲。

最后,在当下我们监管的体系属于事后监管,也就是常说的“不举报不动,一举报全动”的监管制度,笔者并非否认监管制度对互联网管理的作用,只是这种事后的监管一般是结果产生之后才能发动,这虽有利于互联网,却无益于我们的思想补救。就拿当下的一些自媒体来讲,未经审批便在网络上进行播放,并在部分媒体的推动下一炮而红,但是这些内容往往并不健康,虽后期被召回进行了删减,但是我们可以发现我们的大学生们的思想已经不是删减可以补救的了。

3 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提议

面对网络新媒体,我们高校的政治工作者们也不需要将网络科技视为洪荒猛兽,远远的将其拒之门外。我们可以做到化敌为友,将其为我所用。

第一、创新思想教育载体,重视隐性教育。同上党课等显性教育不同,隐性教育更注重的是通过环境的改变来潜移默化引导我们的学生树立正确的思维和价值观念。详细的来说:

(1)政治教育需要向多样化转型,让渡部分社会利益于个人利益。在以前的政治经济背景之下,我们必然性的强调社会等利益要高于个人利益,个人利益需要无条件服从更高阶的利益,但是结合我们目前经济和政治发展的情况,在部分领域我们必须要承认我们的社会利益或者更高阶的利益需要向我们的个人利益进行让步。这不是向个人利益之上的妥协,只是我们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保证市场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我们原有的部分思想不利于我们市场经济及时性和效率性的要求,对我们已有的部分成就甚至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因此我们必须要承认在部分的商事和鼓励个人发展竞争的领域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切合实际,不可再抱着高阶利益至上的想法来进行。我们在这块的思想教育中不仅要肯定个人利益存在的合理性,还要更进一步的引导其思想,意识到个人利益同社会利益结合的优势所在。

(2)利用网络的时空特性,传递实时思想动态,积极与学生互动。思想政治教育在很多学生看来都是相对虚无的事情,并且受原有授课方式影响,学生观念中形成了授课老师遥不可及的感觉。导致有问题不敢问,有提议不敢提,这就无意中加剧了我们思想工作者同同学们的距离感。并且思想工作最为重要的方式便是通过不断地了解实际,收集问题、解决问题,增加思想工作的灵活性和实时性。通过网络的及时性,我们可以为我们的受教育者同教育者之间搭建沟通交流的桥梁,打破教育上原有的不平衡状态,提升每一个受教育者的积极性,使得其在轻松的氛围中更加合理的接受正确思想的熏陶。

(3)利用网络表达形式的多样性,创新信息载体。网络时代大学生接受的网络内容是快捷与多样的,同样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也要充分利用网络表达形式的多样性,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用青年人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思想教育。

第二、进一步加强传统教育的辅助作用。首先我们还是要抓住基本点――强化大学生们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修养。大学生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是解决本问题的内因所在,故而我们仍然需要强化原有的教育模式,但是在网络科技时代背景下,我们还需要增加的一个思想教育内容便是网络道德教育。首先,我们需要改变传统思想教育的形式,我们需要改变以往的坐在教室里听报告,坐在礼堂里听讲座的单一形式,我们需要积极鼓励和带动大学生们走出去,让他们在老师的指导或者带领下进入到养老院、进入到贫困山区,让他们自己切身体会身边的真善美,让他们自己成为优秀思想的典型,通过实践来发展大学生们的思想;同时,网络道德的教育需要成为我们高校传统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以往我们的教育方向大都倾向于现实生活当中,对于虚拟世界我们大都寄希望于法律的调控,但是伴随着大学生们对网络依赖性的加强以及网络自身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必须要将网络道德视作为现实道德般进行严肃的对待,量变的积累在合适的时间点到来之时总会产生质变,我们改变着每一个网络使用者的思想,必然会反作用于我们的网络环境,相信总会有一天我们的网络环境会因我们的网络道德教育得到本质上的飞跃。

第三、强化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的自身能力和素质。在高校中思想教育的业务骨干们一般都是资历较高的教育工作者们,他们往往习惯于我们传统的教育方式,虽不一定会抵触我们的网络科技,但是对网络科技的应用一般都较为生涩。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们应当积极的适应全新的工作环境,熟稔的利用网络所带来的教育便捷,与同学生们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高校的思想教育者们过于沉浸于自己对思想问题的研究,相对忽略了学生们的思想动态,往往当网络上某一现象或者词语风靡学生群体当中时,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们还不能很好的理解该现象或者词语所适用的环境或他的语义。这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们学生对思想工作者往往都是敬而远之,而我们的思想工作也就成了抱着教条照本宣科,无法深入到学生的内心当中。我们应当积极充分的利用网络环境,平等的和学生们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情况,脚踏实地的调查研究,从而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

第四、打造网络教育团队和平台,建设全新校园文化活动途径。我们需要建立专业的团队,同时让该团队充分的利用已有的网络信息交流平台,减少与同学生们沟通的阻碍,完成面对面的交流方式。同时我们也要积极地利用这一重要平台打造我们的第二课堂,在学生们关注度高的平台上实时的发起思想问题的讨论、辩论活动,引起学生们的参与和思考,将思想教育工作开展进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建立其一个人人注重思想、学习思想的良好氛围。

网络科技已经渗透进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思想教育工作原有的问题尚未解决,新的挑战已然降临。但只要我们需要充分的认识和利用网络科技的优势,我们的思想教育工作必然也能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过去,但是“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要求却永不磨灭。新的历史条件、新的客观存在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责任和使命的重大。大学生是我们社会的强大后备力量,网络科技是我们社会新兴的科技生产力,能否将二者结合打造出全新的教育模式,从而完成我们的使命是我们作为思想教育工作者们永远需要研究的内容。

参考文献

[1] 全权.即使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应对.辽宁工业大学,2014,3.

[2] 邓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分析.中北大学,2014,5.

上一篇:初中生生活满意度和自主学习状况关系的研究 下一篇:关于校友资源对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