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区分左右》活动评析

时间:2022-06-02 07:21:08

大班数学《区分左右》活动评析

活动实录:

师:孩子们,轻轻起立,向前跨一步,向右转,再向右转,能看到客人老师的都是转对的,向客人老师问好!

生:(孩子迅速调整,不是因为发现了正确的左右,而是教师给了他一个提示,面对客人老师的都是对的)客人老师好!

分析:教学的前提是知道孩子已有了什么经验,还缺什么,最近发展区在哪?教师通过向客人老师问好这根明线,巧妙地了解了孩子对左右方位的掌握程度,为教学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真可谓是一石二鸟。

师:现在我们来玩个轻松的游戏,老师说,你们做。请举起你的右手。

生:孩子们想了想,举起了自己认为的右手。

师:那我们的右手一般都干哪些事情?

生1:拿筷子。

生2:拿油画棒、记号笔。

个别孩子听着同伴的回答,看了看同伴的右手,试着在做调整。

分析:经验的获得有很多途径,可由教师告之,可从同伴中模仿习得,而最好的办法就是自我探索发现。当教师发现有个别孩子举不对右手时,没有一一加以纠正,而是让其在听同伴的发言中,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知道拿碗、拿筷、拿油画棒、记号笔的是右手,从而进行自我调整,相信通过这样的途径习得的经验,孩子的印象是极其深刻的。因为这不是别人强加的,而是通过教师的适时等待,通过同伴间的模仿学习,通过孩子个体比对内化而成的。

师:现在请大家再举起右手,然后点一下自己的右眼、左耳、右腿、右脚、用你的右手摸你的左手……

根据教师指令指点相应的身体部位。

分析:区别左右对大班的孩子来说并不难,难点在于能否在较快的时间里分辨左右,教师通过不同的指令,让孩子快速地指点自己身体的不同部位,多次、多角度感知了左右,同时还进一步明确了身体细节部位的感知,如“右腿和右脚”,体现了“大科学”的理念。

师:现在我们来找一找自己的好朋友,请问你右边的好朋友是谁?(教师请一幼儿站立回答)

生:我右边的朋友是×××

师:有几个?

生:一个。

师:你右边的朋友是谁?(随机询问另一个孩子)

生:我右边的朋友是×××。

师:有几个?(一直问到第五个,孩子的回答还是一样)

分析:很多时候,我们都希望孩子能自己发现,但当前面几个孩子都出现同样的问题时,有一点可以肯定,孩子说的都是右边邻近的一个好朋友。由于教师语调没变、眼神没变、停顿不够、没借助一定的肢体语言,给了孩子一个错觉,以为老师肯定了前面孩子的回答,所以后面的孩子才个个依样画葫芦。一直问到第六个孩子的时候,教师才加重了疑问的语气“你右边只有一个朋友吗?再看看”,直到这时,孩子才明白了教师所问的用意,也才拓展了以自己为参照物,右边所包括的范围。

师:对,你右手边的这一排小朋友,都是你右边的朋友。那你再说说,你右边的朋友是谁啊?(请刚才回答不完全正确的孩子)

分析:对于前五位孩子的回答,教师没做明确的评价,但当正确的概念形成后,教师又给了他们一次自我纠错的机会,可以看出教师非常注重个别教育,每一步都迈得很实。

师:你左边的好朋友是谁?

生:我左边的好朋友是×××、×××和×××。

师:对,有的时候我们左边的好朋友有一个,有的时候有两个,有的时候有好多个。

分析:数学知识点的掌握,不仅仅要看孩子是否会表述,还要看孩子是否会运用,教师通过对右手边朋友的分析,让孩子趁热打铁地来说说左手边的好朋友,不失为检验孩子掌握情况的一个好策略,同时教师适时的小结不但为孩子梳理了知识点,同时也为活动的后一个环节做了铺垫。

师:让我们来看小动物,它们是谁呀?

师:这些小动物哪些是左边的,哪些是右边的?

生:孩子一时难以表述。

师:小猪和小熊比、小狗和小猴比?

生:小狗和小猴在左边,小猪和小熊在右边。

师:小猪在谁的左边,在谁的右边?最左边是谁?最右边是谁?

师:从左到右数,小动物是怎么排的?从右到左数又是怎么排的?

师:要让小猪排在队伍的最中间,应该在什么地方再加一个好朋友?

生1:在小熊的左边。

生2:在小熊的右边。

师:对,在小熊的左边或右边都可以。

分析:集体教学的时间有限,如果每个环节都想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孩子通过自我观察而发现,时间上可能不是很允许,所以在什么地方应该设置问题情境很有讲究,一是这个问题情境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或有类似情况的;二是符合幼儿认知水平的,容易引起幼儿经验冲突的;三是在本次活动中,对幼儿掌握关键知识有价值的。剖析这一环节中教师的设问“这些小动物哪些是左边的,哪些是右边的?”一是教师的设问是为问题情境的需要而设置的,哪些小动物在左边,哪些在右边,问得不规范,因为左右是相对的,不能人为的设置问题情境,这并没有多大价值,而且也隐性浪费了时间。

师:现在更高的要求来了,听仔细。请大家把水果、干果放在右边黑板的盘子里,把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放在左边黑板的盘子里,再把水果放在两个盘子的右边的盘子里,把干果放在两个盘子的左边的盘子里。然后请你把学习用品放在两个盘子的左边的盘子里,把生活用品放在两个盘子的右边的盘子里。

幼儿从椅子套中取了一样东西到黑板前操作。

分析:此环节幼儿就像赶鸭子上架,教师一下蹦出来那么多的操作要求,请看他们的操作步骤:从椅套中取出图片,先确认是什么,再想是属于水果、干果、学习用品还是生活用品,然后起立,走向选中的黑板,然后思考左边还是右边?(想老师刚才好像说干果放右边黑板的盘子里),到了黑板前,再想,是水果在左还是干果在左,老师说的似乎记不清了,好象水果是左边的,贴了再说,于是水果被贴到了右边黑板上的两个盘子中左边的一个盘子里。于是,后面的几个孩子纷纷把水果贴到了这个盘子里,可惜老师刚才的要求是把水果贴到右边黑板上的两个盘子中的右边的一个盘子里。没办法,教师只得重申操作要求。

师:现在请大家仔细听,把学习用品放在左边,从左到右分别是铅笔、卷笔刀、尺子、橡皮和本子。

幼儿坐着没动。

师:那我再说一遍,这一遍你可要听仔细了,把学习用品放在左边,从左到右分别是铅笔、卷笔刀、尺子、橡皮和本子。

拿本子的孩子占了橡皮应放的盘子,拿橡皮的孩子一直站着不知如何是好。

分析:这个环节,在难易程度上显然易于前一个环节,教师要求孩子从左到右排列学习用品,考的是孩子的倾听力和记忆力,对孩子深度区分左右没有价值,哪怕再让孩子说说“中间、最左边、最右边、在谁的左边谁的右边”,这些知识点,也属雷同,所以建议此环节删除。

师:你们今天的表现真不错,现在老师请大家用左手到老师的筐里拿两个红苹果(小贴贴),用你的左手撕下一个红苹果贴在你的右手手背上,另一个红苹果请你放回椅套内。现在,请两个好朋友面对面站好,伸出右手,相互握握手,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和×××伸的都是右手,可我的在这边,他的在那边,反了。

师:对,明明都是右手,怎么会这样呢?

幼儿一边比划,一边表述。

分析:有很多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幼儿能明显感觉到右手相握时的差异,但让幼儿来表述,显然存在一定的难度,况且那个一边比划一边的表述的孩子虽然明白了,但还是不清楚该如何表达,但其余的孩子更糊涂。

师:现在请第一排的孩子跟我走,请后一排的孩子跟周老师走,你们从台上下来,我们从台下上去,大家都靠右边走,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孩子下台后出小门。

反思:

要舍得放弃。一个活动不能涵盖很多的知识点。不能太高结构、高密度。要松弛有张。40分钟里孩子的思想高度集中,不但要掌握新的知识点,而且马上得快速运用。

要低控制。每一个活动环节,均为教师发出指令,幼儿操作,所以教师讲得最多的是请听仔细了,下面要玩更高要求的游戏了。试问这能称为“游戏”吗?也许是受本教学内容的限制,但适合幼儿的一定是在玩中学,学中玩。

问题情境的创设要体现真实性和教育性。

上一篇:小班数学活动:小小铺路工 下一篇: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口腔临床表现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