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时间:2022-06-02 07:12:15

安全管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摘要:目的:研究观察安全管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000例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将其中的20例设为治疗组,所有患者在手术室护理中进行安全管理,将其余20例患者设置为对照组,只进行常规的手术室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室护理效果。

结果:治疗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未发生护理纠纷情况,护理差错率为5%,护理质控评分95.3±2.3;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0%,护理纠纷率为10%,护理差错率为20%,护理质控评分98.6±1.9。两组患者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手术室护理中护理人员以及手术室环境均为管理中的危险因素,而对手术室治疗的患者实施安全管理可以有效降低手术室风险,提高护理效果。

关键词:安全管理手术室护理手术室风险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229-02

手术室是医院中最重要的科室之一,是救治患者的重要场所,且手术室是多科室的合作之地,护理人员具有复杂性、多样性等特点,这也就决定手术室存在很大的护理风险,于此,笔者选取我院于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000例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给予其中20例患者进行安全管理,其余20例患者只进行常规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于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000例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其中男590例,女410例,年龄17-81岁,平均年龄45.3±1.4岁。将其中的500例设为治疗组,所有患者在手术室护理中进行安全管理,将其余500例患者设置为对照组,只进行常规的手术室护理。两组患者各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性不大,可以进行比较分析(P>0.05)。

1.2方法。治疗组患者在手术室护理中采用安全管理,针对手术室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实施有效的应对措施。对照组患者只进行常规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纠纷率、护理差错率以及护理质控评分。

1.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的资料与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

2结果

治疗组患者有475例患者护理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5%,未发生护理纠纷情况,护理差错率为5%,护理质控评分95.3±2.3;对照组患者有400例患者护理满意,护理满意度为80%,护理纠纷率为10%,护理差错率为20%,护理质控评分98.6±1.9。两组患者各临床护理指标对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由于手术室护理工作复杂性和难度较大,且手术使用的器械较多,在传递、消毒等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生意外情况,如被手术器械刺伤皮肤等。同时一些护理人员自身所存在的问题也使得风险增加。因此对其实施安全管理,具体如下。

3.1环境管理。合理安排护理人员的工作时间,及时了解其生活以及工作所需,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使其压力减少,缓解高度紧张的神经。降低设备噪声,保证手术室安静。在使用手术器械时要严谨,避免意外发生。若身体部位被锐气刺伤要立即将伤口的位置挤出足够多血液,用大量清水冲洗,用碘伏进行消毒,必要时注射乙肝疫苗,并进行体检,从而预防血液疾病感染1。

3.2综合管理。①除了姓名、性别、年龄、床号、手术名称等信息外,在患者进入手术前、麻醉前一定要严格查看病人的术前用药、既往病史、药物过敏等详细内容,以免产生治疗失误2。②如果手术进行过程中,需要额外使用其他药物,必须弄清患者药物过敏试验结果,谨遵医嘱对症下药。如果需要及时输血,取血时首先要认真核对与血库的一致性,其次,进入手术室后要与麻醉医生共同核实,方可进入输血环节。③一般情况下,患者手术时的要遵循三个原则,即:科学、合理、舒适,但是为了手术过程中产生其他的并发症,尤其对于老年人及手术时间较长的患者,医生一听要适当松缓约束带,以防止学医循环障碍的出现。在治疗方式神经拉上不应过度外展肢体的过程中,如需使用止血带,医生应认真选择缚扎位置,并在一定情况下添加衬垫,以避免肢体缺血、缺氧等导致的神经损伤等问题。④在手术过程中,一定要及时记录各类数据、保存手术标本,因为术后治疗在很大程度上病理结果相关。但是术后对于手术标本的保存同样重要,在经过福尔马林溶液浸泡后,切记将手术标本与病理检查单交由专人保管3。

3.3提升护士综合素质。稳定医院护士队伍护士在医院的运营管理过程中,护士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为保证保障护士队伍的稳定性,医院应提高护士福利待遇,积极关心护士,为护士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为护士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在医院管理中,以适当加强有经验的护士对新进护士的指导和关怀,及时跟进护士的业务进行情况4。在工作过程中,通过总结、分析,不断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在注重护士业务工作能力的同时,应积极培养护士的学习能力,鼓励护士进行、学习、交流,提升护士的理论水平,为以后的更好发展创造条件。

本次研究中,采用安全管理患者的各临床护理指标均优于未实施的患者,具有可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黄映娇.手术室常见风险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2C):63-64

[2]郭莉芳.术前访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的影响效果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2):68-69

[3]滕仁华,囝宁.手术室风险因素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7):3891-3892

[4]徐海芬.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4):52-53

上一篇:健心颗粒干预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的心衰临床研究 下一篇:上海市卢湾区2008—预防接种安全性监测结果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