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与实践

时间:2022-06-02 04:52:34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与实践

摘 要:语文是基础性学科。创新探究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会学、乐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要不断创新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科学合理地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探究;提高素养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要打破传统的“讲、读、练”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自学-质疑-探究-提高”的小学语文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意识。教师要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切实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提高语文教育教学质量。

一、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

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习惯了被动接受式的学习,对教师有强烈的依赖心理。新课程强调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落实好这一点,就要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

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合理安排预习要求,让学生明确自学目标,成为学习的主人,以已经掌握的知识为基础来学习新知识,以实现有效学习。“预习的要求”要凸显教材内容最基础性的认知要求,符合学生的学情,使学生在能力范围内自主完成学习任务。有问题预设和自学提纲等方式,课堂自学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最佳途径。在课堂教学中,问题预设是教师指导学生自学的主要方法。自学环节的有效实施,关键是教师要根据教材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学。学生以预习要求或自学问题为依托,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学习,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师要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进行自读,提倡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自读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二、引导和启发学生善于质疑

孟子有句名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清代学者陈主张“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一种积极的学习精神,质疑是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提出疑问。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所蕴涵的丰富素材,鼓励、启发、诱导学生多提问题,多质疑。教师不仅要做到“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善于启发学生对一些问题从不同角度去进行思考、质疑,然后提出不同的见解和看法。如在《海底世界》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揭示课文中的问题:“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宁静”一句,既然“澎湃”又何来“宁静”?从而使学生理解海底世界景色的奇异。这是“揭示矛盾法”在质疑环节的典型运用。此外,还有“辨别差异法”、“比较优劣法”、“找原因法”,等等。通过运用这些方法,学生可以渐渐掌握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方法,养成多思、善思、大胆质疑的好习惯,在学习中培养自主、自觉、好学、好问、好思考的良好学习品质。

三、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勇于创新

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探究”是实施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环节。教师要及时地对学生的质疑作恰当的处理,并分类分层,有针对性地提出最主要、最关键的探究建议,从而安排学生读、思、研活动。教师还应避免“一言堂”为“群言堂”,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探究讨论中去,积极张扬个性、展现自己。

在教学中不仅要激发求知兴趣,而且要关注学生创造精神和自主能动意识的培养,更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思考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教学《乌鸦喝水》时,词句教学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从形象中体会词语的意思。教学课文第一自然段乌鸦“到处找水喝”中的“到处”一词,可先让一名学生戴上乌鸦的头饰扮演找水喝的乌鸦,教师进行启发渲染:“现在你就是课文中那口渴的乌鸦,你该怎样找水喝?”学生扮演乌鸦飞到这儿,飞到那儿。接着老师问学生:“这只乌鸦是怎样找水喝的?”使学生认识“到处”的意思就是到了许多地方,然后老师又问扮演乌鸦的学生:“你在找水喝的时候心里有什么感受?”学生会说:“我口渴得很,找不到水非常着急。”最后指导学生读第一自然段,读出乌鸦着急的语气来。孩子们丰富的想象,诙谐的语言,夸张的动作,传神的表情,掀起一次次的课堂小高潮。学生对表演的浓厚兴趣也进而转化为学习语文的极大热情。

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课堂是学生生长的地方。让学生在独立探索中成长,在自主发展中成熟。课堂教学的目标应全面体现培养目标,促进学生生命多方面的发展,而不是只局限于认识方面的发展。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学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

在课堂上曾有一位老师问学生“雪融化了,变成什么?”有的说,雪化了,变成水;有的说,雪化了,变成泥巴;而有个学生却说雪化了,变成春天。这个孩子的回答不很明显地充满着智慧吗?他的回答不正如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很富哲理性。可是根据标准答案,孩子的这种回答是要得零分的,如果那样的话,孩子的创造性常常就这样被死板的答案扼杀了!还有一位老师提了这样一个问题:“树上有十只小鸟,用枪打掉一只,还有几只?”有的学生说,还有九只;有的学生说,树上一只小鸟也没有,这是因为其他的鸟听到枪声后吓飞了;可有一位学生却这样说,树上还有两只鸟,因为一只聋哑的小鸟没有听到枪声仍在树上,另一只没有长齐羽毛的小鸟被吓得钻进树洞里去了。显然,后者的想象是多么的丰富啊!难道我们能说“雪化了,变成了春天”和“树上有十只鸟,打掉一只,还有两只”这种答案是错误的吗?不,我们应该给予这两位同学的答案打上满分,同时鼓励其它同学发挥想象,找出符合情理的不同答案。只有这样,课堂中的生命之花才能开得更旺,色彩更加绚丽!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所以,教师应当不断创新教学模式,致力于对学生学习的科学指导,以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上一篇:浅谈模仿型读写结合 下一篇:“从张飞杀岳飞”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