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笃:“想象的未来”之四部曲

时间:2022-06-02 04:40:03

作为“今日未来馆”的学术主持,黄笃更关注美术馆的实体空间与虚拟空间二者之间的共生关系,在他看来艺术中理想化的“乌托邦”幻境也是多重属性的空间与不同个体间生发出的、丰富的互动关系。

本次“想象的未来”共分为“日常与异常”、“变化中的个体”、“历史建构未来”和“乌托邦的未来”四个主题单元,它们以跳跃的时间轴线(历史、现在和未来的共生)为基点,在充满想象力的未来概念中,展示了多位艺术家借用日常媒介而创造出的“异常状态”。

东方艺术・大家:建立未来馆是否与你对当下艺术展示和创作环境的思考有关?

黄笃:是的,现在国内的艺术创作和展示环境总体上还是偏向于传统模式,创作、展览和陈列等环节都是相对独立的。而今日未来馆项目,包括由未来馆所衍生的一系列活动,如论坛和驻地创作、更多纬度的观展方式等等,都是在探讨未来的艺术创作及展示空间的可能性的。

未来馆呈现的作品,与传统的展陈方式有着很大的不同,因为社交平台和公共空间的改变,让这些作品在创作的过程中就已经完成了和受众之间的交流。而原始意义上的“展览”,在这类艺术家的创作中已经变成一个所有参与者都融入其中的大“Party”。

东方艺术・大家:对于这样一个比较先锋的展览,我们需要怎样来解读它呢?

黄笃:此次今日美术馆未来馆展以“想象的未来”为题,其内涵可以从这样四个角度来理解,即“日常与异常”、“变化中的个体”、“历史建构未来”以及“乌托邦的未来”。它们有助于让我们从媒介与艺术相关的物理性、思想性、个体性、社会性四个方面思考展览的学术性和前瞻性。

东方艺术・大家:能帮我们诠释下“日常与异常”吗?

黄笃:一般看来,展览中有的作品所呈现的日常景象,无不与人的生活经验相关。艺术家往往把日常形象抽离,将之转化成某种异样的形式,实际上它与日常经验相联系,但又超越其自身,生成了新的形式语言。正如在未来馆所看到的,周文斗用霓虹灯管做的篮球筐就是一个例子,他把日常流行的篮球运动器材,做成不可使用的而只是视觉欣赏的霓虹灯效果,这就是一种日常与异常相混合的形式。当然,在这个展览中,隋建国的作品也是一个有力的确证,在美术馆空间内创作了巨大的机械性的球体,加上剧烈而“危险”的运动,瞬间给观众带来“异常”不安的感觉。

东方艺术・大家:那“变化中的个体”怎么理解呢?

黄笃:今天,整个社会正在发生急速的发展与变化,当然这种巨大的变化所导致的结果除了全球化的影响外,还包括新技术对个人产生的影响。面对如此复杂和挑战性的现实,我们该如何应对,尤其是在这样一个变化(社会)中个体如何做出抉择和判断―个体如何去保持其独立性,或理性判断及人文精神。在这个看似非常规的展览中,艺术家各自彰显了独特的个性,充分应用或利用今天的技术革命成果,如互联网+,或第三方的理念,在技术变化社会中实现和发挥了艺术家个体温暖的智慧―展现了其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魅力,这就是今天变化中的个体的存在方式。

东方艺术・大家:“历史构建未来”又是什么样的角度呢?

黄笃:倘如把“历史”看作为一个发展的历史而不是一个静态的历史,那么我们今天所创造的一切,其实对未来而言,必然成为历史。也就是说,我们今天正在用未来的眼光建构历史。对于历史所包含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我们必须要辩证地去看。例如,展览中的美国艺术家Susan Anker,其实她的作品现在看来似乎并不被主流艺术观所认可,她的作品具有科学形态的东西,是现在流行艺术中还不能广泛认知的东西。

东方艺术・大家:那您的意思是在未来,也许大家都被认知了,它就变为一种历史的存在了。

黄笃:对。

东方艺术・大家:那“乌托邦的未来”怎么理解呢?

黄笃:“乌托邦”是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托马斯・莫尔(Thomas More)提出的。“乌托邦”一词是由两个希腊字拼成的。“乌”是“没有”的意思。“托邦”是“处所”的意思。因此,“乌托邦”就是“没有的地方”。我们弄清了莫尔所说的“乌托邦”的意旨,它其实更多的体现的是一种人类的想象、梦想及理想。尽管社会物质如此丰富,技术如此发达,我们依然需要能驱动自身发展的精神动力,即对现实和未来的美好想象和理想化展望。

东方艺术・大家:总结一下这四个角度所展现的展览性质是什么吧?

黄笃:简言之,无非就是指物理性,个体性,社会性和前瞻性。

东方艺术・大家:除了在中国本土的一系列活动之外,“今日美术馆・未来馆”也登上了美国时代广场的广告牌,据统计北美地区当天就有225家落地媒体给予了报道和转载,并被称为“中国实验艺术的先锋”,您认为未来馆为什么会在国际上产生这样的影响力?

黄笃:“今日美术馆・未来馆”在国际上受到的关注让我感到很兴奋,也很欣慰。我认为这种衷心的认可,主要来源于“今日美术馆・未来馆”对于未来具有前瞻性的认识,尤其在突破常规空间这点上,未来馆实际上探讨的是怎么去把一种新兴的技术应用到跟人有关系的空间里的问题。这个空间既可以是实体空间又可以是虚拟空间,并最终要将二者结合起来发展。未来馆并不是要去界定单一的空间,而是更关注空间与个体或空间与受众之间的关系如何去建构,怎样让艺术家和观众都参与进来,然后能充分调动他们(艺术家和观众)的主动性,从而激发大家的想象力和才智,成为一个发挥创造力和分享创造力的交互平台。

上一篇:新课标下如何提高英语写作教学的课堂效率 下一篇:高效学习,快乐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