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俊平:服务社群天酬勤

时间:2022-06-02 02:42:44

郑俊平:服务社群天酬勤

真诚服务社区

真诚服务香港

郑俊平

太平绅士,1947年生于香港大埔。多年来奉献于大埔社区群众,先后任大埔区议会民选议员、副主席,2003年当选为大埔区议会主席。现任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委员会委员、民建联大埔支部副主席、大埔商会永远会长、大埔潮州同乡会会长、香港女童军大埔分会主席、湖南省海外联谊会常务理事、大埔体育会副主席、博爱医院名誉顾问等职。

Cheng Chun Ping,

“J.P.”, born in Tai Po of Hong Kong in 1947. For many yeas he has been devoting for the masses of Tai Po district, acted successively as the public-elected member and vice president of the Tai Po District Council and was elected as the president of the Tai Po District Council in 2003. He currently serves as the electoral committee member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Zone, deputy chairman of the Democratic Alliance for the Betterment and Progress of Hong Kong, Tai Po District, the permanent president of Tai Po Chamber of Commerce, the chairman of Chiu Chow Fellowship Federation of Tai Po, the president of the Hong Kong Girl Guides Association, Tai Po Branch, standing director of the Federation of Overseas Chinese Friendship of Hunan Province, vice president of Tai Po Sports Association, honorary consultant of Pok Oi Hospital.

郑俊平是香港的一位知名人士。在香港特区,特别是在香港的新界大埔区,更是一位受人敬重的人物。

和香港众多富商大亨以其财富纵横天下不同,他并不是因其财富而名扬天下;和香港众多的影视名星以其才艺搏得世人眼球不同,他并没有什么绝世的才艺;和香港众多语出惊人的社会名人不同,他并没有什么高谈阔论。他用真诚的爱心服务社群,为推动大埔区和香港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而真心服务、服务、再服务,用一颗奉献社会、服务大众的赤诚之心,以朴实无华的实际行动服务大埔民众,在大埔区民众心中树起了一座丰碑。

男儿当自强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一个对社会有所贡献的成功之人,不是靠别人的施舍走向成功的,也不是靠从天而降的机会而成功的,而是靠个人去努力,去奋斗。

1947年出生于香港大埔区一个普通潮商家庭的郑俊平,无疑是一个靠自身的辛勤打拼和不懈奋斗,而实现了人生的价值,并受到社会尊重的人。

作为潮人的后代,郑俊平继承了潮商吃苦耐劳、勇于闯荡的优良品格。由于家里的条件有限,在郑俊平读完中学之后,年仅17岁的他便到了社会上去打工谋生,开始品尝到生活的艰辛。他常常说:“也正是因为早早就知道了生活的艰难,所以我也就更能体会到社会上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内心对帮助的渴望,也促使我在后来决心投入更多的精力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服务。”

没有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的郑俊平,找到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到玩具厂去打工做玩具。虽然给人打工很辛苦,工资也不高,但郑俊平依然很认真、很勤奋。因为在他看来做任何一件事情,不做则已,要做就一定要做好,这是他做事的一个原则。也正是打工的几年时间,他学会了如何加工玩具,熟悉了玩具厂运作的程序,积累了工厂管理经验。

经过4年打工的磨练,自主创业的梦想激励着郑俊平要拥有自己的事业。于是,年仅21岁的他便开了家玩具工厂,开始做起老板来。就这样,郑俊平从玩具行业开始做起,逐步有了一些原始积累,奠定了事业的基础。后来,随着香港经济的发展,香港新界和大埔区通往香港岛的公交车发展却相对滞后,给当地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郑俊平从中看到了商机,便毅然举资进入了城市交通行业,他先是买了一部小巴士开始做起,熟悉了其中的运作模式后,他便不断滚动发展,持续买进公交小巴士车辆,最多时达到10多部车。有时司机缺少的时候,他自己还亲自去做司机。

随着新界地区交通的不断发展,郑俊平的生意也在不断壮大。他在经营着玩具工厂的同时,公交生意日益增长。从开始做公共小巴士,一直发展到后来做专线绿色小巴。在主体业务不断发展的同时,他从不放过任何一个商机,和朋友合伙做过一些酒楼,当他发现地产业兴起时,还投资做过房地产生意。

如果郑俊平一直坚持在商界发展的话,按照他之前的经营业绩和他对商业的敏感,他会成为一个非常成功的企业家,也许现在已经是香港的一个富豪大亨了。就拿他当时买的绿色小巴士的牌照来说,当时是100多万一个,现在一个车牌就已经卖到650万元了。如果滚动发展到现在,仅公共交通这一项事业,他已经是一个相当成功的商人了,更别说他在其它业务上的发展。但由于他很早就开始参加各类社团工作,开始为大埔的社群服务,便分散了很多精力,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生意的发展。特别是进入大埔区议会工作以后,因为工作太繁忙,每天开会或处理的事情太多,使生意受到很大影响。于是早在几年前,他就彻底淡出商界,把生意全部都转手或停掉。

虽然现在失去了很多赚钱的机会,但郑俊平却无怨无悔,因为自己能够帮助很多居民。他常说,钱对我来说没什么,只要能帮到需要帮助的人,我就很开心、很乐观,并且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我也能交到很多朋友,这就是我一生中最大的一笔财富。

服务社群献爱心

作为一名出生在大埔的居民,郑俊平亲身经历了大埔几十年来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也对生于斯、长于斯的这片土地充满了感情,他深深地热爱这里的一草一木,更深爱这里的父老乡亲。也正是这种对大埔和香港的真挚的爱,促使他把全身心都投入到为当地民众和社会服务上。

起初,郑俊平只是参加同乡会、亲民会、大埔商会等社团组织,通过这些社团组织为大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工作。虽然这些社会工作对他来说既没有一点报酬,又要出钱出力,但是郑俊平却做得非常认真。虽然这里面有他做事一贯坚持不干则已、干就干好的原则使然,但更主要的原因则是他对社团工作发自内心的热爱。正是这种对社团工作的热爱让他对社团工作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也显露出了很强的组织领导能力。

许多人在郑俊平所组织和从事的社团工作中认识了他,感受到了他对服务社团的热情,就纷纷鼓励他说:“哎,你这个年轻人有魄力,你出来参选议员吧,我们都支持你。”郑俊平虽然有一颗为民服务的热心,但却心存顾虑,他怕自己没有经验做不好,但大家的支持和鼓励无疑给了他极大的信心,他决心把民众对自己的信任变成自己为社群服务的动力,不辜负民众对自己的期望。就这样,在郑俊平32岁时就成功进入大埔区议会工作,成为大埔区议会第一届议员。当时香港还处于英国殖民统治时期,郑俊平也是大埔区居民直选的议员之一,由此可见,当时还年纪轻轻的他就已经在当地村民中有很高的的威望和知名度了。从此,郑俊平踏上了全心全意为社群服务,满腔热忱奉献社会之路,并一路坚持至今。不但如此,郑俊平在自己为社群服务的同时,还鼓励自己的弟弟也投身到社群服务中去。在他的影响下,弟弟也成为一个服务社会、服务民众的热心人士,如今也成为另外一个区的议员。

郑俊平在大埔区议会工作期间,曾因为在服务社群中做出了突出业绩,被选到区域市政局工作。而他也在香港回归后就当选为大埔区第一届议会副主席;在2003年的第二届区议会选举中他又被大家一致推举而当选为大埔区议会主席,成为大埔区妇孺皆知的知名人士。

大埔原是香港纯朴的乡镇,经过多年的发展,已逐渐蜕变成现代化的都市,是香港18个行政区之一。人口有32万多,原居民和外来人口都比较多,主要聚居于6大出租公共屋和租者置其屋计划屋,以及大埔新、旧墟的私人屋苑,也有不少居民散居于区内133条大小村落。郑俊平进入区议会工作以来,积极平衡居民之间的利益,带领大埔区议会的同仁一起,为改善大埔区的生活环境做了大量工作,为新界的市政公共设施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他们还经常举办各类型的活动及社区参与计划,增加大埔区居民对本区的认识及归属感。另外,大埔区议会也通过小规模环境改善工程计划,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为当地建游泳池、球场,建排水设施,在区内进行各项改善工程,使大埔区的生活环境有了很大改善。

为民谋利不惧难

郑俊平在任职议会工作以来,一直把民众的利益放在心上,积极为选区的居民谋福祉。他常说,既然大家选我出来,我就要为大家说话,为大家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自从参选区议员以来,郑俊平深入到民众之中,体察民情,了解民意,急民众之所急,解民众之所困,为当地居民解决了很多问题。在这些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有时会遇到很大的阻力和困难,有的涉及到政府部门,有的涉及到一些强权公司,但郑俊平却毫不畏惧,总是义无反顾地出面为这些居民争取应得利益,受到了当地居民的一致拥护和爱戴。比如向政府协调当地居民的征地赔偿问题,市政建设给居民造成的损害赔偿问题等等。其中有一件事,当地居民至今还记忆犹新。有一年政府修高速公路时,施工公司所开挖的土石把当地的一条河道的入海口堵住后,当地的水位渐渐抬高,结果一场暴雨后雨水流进居民家里,把居民的家具都泡坏了,给当地许多居民造成了很大损失。郑俊平知道这个情况后,就出面向政府部门协商。政府部门在了解情况后,责令施工单位给予赔偿。但负责施工的公司却坚持说是下暴雨造成的损失、是天灾,不愿给予赔偿。面对这种难题,如果就这样答复居民,也未尝不可,但郑俊平却不畏强势,据理力争。他说:“出现这种情况不是天灾,而是人祸。在你们没有施工以前一样会下暴雨,一样会有天灾,但怎么就不进水呢?你告诉我。这分明是你们的工程造成了河道堵塞,导致水位抬高,才会出现水流进居民家里的情况。这是由于你们施工造成的,责任在你们,你们必须给予赔偿。”施工单位无言以对,也从心里佩服郑俊平对事物的观察细致和研究分析能力,更敬佩他为民请命的决心和勇气,最后他们按照要求给予了赔偿。而像这样为群众争取利益的事,在郑俊平的从政生涯中,已经做了很多很多。正因为他坚持为选区的居民谋取利益,帮助他们解决所遇到的实际困难,所以大埔区居民对郑俊平的工作一直都是十分支持,并敬重他的为人。

推动社区创安康

随着香港经济的发展,居民对生活居住环境和健康卫生条件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趋势下,郑俊平致力于推动社区安全卫生创建活动,为大埔区居民创建一个安居乐业的“安乐园”而努力着。

2002年底,郑俊平作为主要发起人之一,带领大埔区议会联同职业安全健康局、政府有关部门、医疗组织、志愿机构、学术团体、工商企业等一起,在大埔区开展了“大埔健康安全城市”计划活动,开始致力于推广安全社区健康文化,为大埔居民建立一个安全健康的生活及工作环境。经过三年的共同努力,大埔区的火警、罪案、交通意外、家居意外、工业意外、家庭暴力等数字均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区内居民越来越感受到生活环境的改善,享受到了创建活动为自己带来的安居乐业的景象。现在的大埔已经从原来香港的一个乡郊村镇,变成了香港最漂亮的地方之一,许多到过大埔的游客每次到大埔来都会感叹大埔的变化很大,越来越美丽,已经成了香港比较出名的旅游区域。

由于创建安全社区活动成绩斐然,2005年10月由郑俊平主持的世界卫生组织对大埔区创建“健康安全城市”活动进行的考察中,世界卫生组织的官员和技术人员对大埔区的创建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最终确认大埔为全球第90个“安全社区”。这也成为全香港第三个获此荣誉的区,为中国人的社区建设争了光、添了彩。

当大埔区被世界卫生组织授予“安全社区”的消息传到香港后,不但香港民政事务总署等政府部门纷纷表示祝贺,而且当郑俊平走到马路上也有很多居民自发地向他表示祝贺。这让郑俊平在辛勤之余倍感欣慰,因为自己的工作有了成绩,受到了社会各界和居民的认可是他最感开心的一件事。

尊老爱幼献关爱

香港社会是一个生活节奏很快、生活压力很大的城市,许多人忙于工作而顾不上照顾老人和小孩,使他们成为最需要关爱的一个群体。特别是随着香港社会逐步进入老年社会后,老年人的数量逐年增多,仅大埔区73岁以上的就有7000多人。老年人的社会问题日益突出。面对这个新课题,郑俊平每天都在思考如何为这些老年人服务。为了解除这些老年人的孤独寂寞,郑俊平和议会的同事们经常为他们组织一些活动,让他们出去旅游,或者请他们集体吃一顿斋菜等。

为了倡导社会共同来关爱老年人,郑俊平每年都要为老年人组织一次集体拜年过寿活动,大埔区因此成为全香港第一个组织此类活动的区。在每年春节的大年初七,郑俊平都会发动一些企业或个人赞助出钱,然后请区内所有的老人一起集体吃一顿年饭,再给每人送上一个贺岁红包。有些走不动的高龄老人,郑俊平还发动志愿者扶他们上车送他们走。由于区内的老人都被议会请到了酒店吃饭,人数很多,当天大埔所有的酒店酒楼就都成了老年人聚会的party,甚是热闹。虽然事很小,但体现了整个社会对老年人的关心和尊重,很受老年人的欢迎。郑俊平真心为这些老人服务,也赢得了他们的信任和爱戴,每次老人们在社区搞戏曲或什么活动都会主动给他送来请柬或门票。而郑俊平也总是尽量在生活上关心帮助他们,尽量让他们开心。因此,在郑俊平的选区里那些老人们都喜欢跟他谈话,有什么事都来找他,有的甚至把郑俊平看成他们的儿子,有什么矛盾或者吵了架也会来找他解决。

在关心老人的同时,郑俊平对儿童教育也很关心,他不但担任了两个幼稚院的校监,而且还是香港女童军大埔分会主席、大埔旧墟公立学校校董,非常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培养。特别是参加大埔女童军二十多年来,他除了不断捐款外,更是投入大量精力对女孩子进行教育,让她们在香港这个诱惑太大的城市,能养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能有一个正常的生活。对这些非常辛苦的工作,郑俊平认为,出钱出力不算什么,关键是很有社会意义,做得很开心。

为了明天更美好

担任大埔区议会主席后,郑俊平每天工作都很忙。他说我现在的目标就是要帮助居民谋利益,也支持特区政府谋发展,更要支持中央政府对香港实行的“一国两制,港人治港”的方针,把香港建设得更美好。

为了香港的明天更美好,郑俊平总是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2005年新年时,大埔有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林村“许愿树”,发生了许愿树断枝伤人事件,在当地社会引起了很大反响。一方面有许多香港人支持要按习俗来烧香许愿,向树上掷挂许愿宝袋;但林村的村民和一些社团组织及相关政府部门却要求对树进行保护,保护城市绿化及景点。为了解决保护古树和尊重市民的习俗之间的矛盾,郑俊平对两方面进行沟通协调,做了大量工作。为了唤起市民对古树的保护意识,郑俊平对市民进行古树保护法规宣传,并请植物保护专家向大家介绍古树的现状,让广大市民明白,如果不对许愿树进行保护,这棵树很快就会死掉,市民也就没有了一个许愿树可以许愿了。在取得广大市民的理解后,郑俊平就组织专家对树进行诊断治疗,把这棵树围起来进行保护。同时,为了尊重人们的风俗,他们又通过招标设计出带有保护树木功能的宝袋,让人们可以照样把心愿写下来挂上去,很好地解决了保护古树与尊重市民习俗的矛盾。

由于多年来为香港社群服务做出了很大奉献,为香港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了力量,郑俊平在受到居民拥戴的同时,也受到了香港政府和各级组织的赞誉,先后获得了诸多荣誉,取得了很多成果。他不但被授予太平绅士荣衔,还担任了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委员等多项公职,而且连续几年都被国家相关部门邀请参加在北京举行的国庆观礼活动。

如今随着香港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稳定,郑俊平对香港的明天更充满了信心。他最大的心愿,就是为国家的富强多出一份力,为居民的生活幸福多做一份贡献,让我们的国家能够发展得更快更好一点,人民生活得更幸福安康。

上一篇:张朝江:走向卓越 下一篇:后记 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