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微视频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效果

时间:2022-06-02 08:51:58

探索微视频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效果

摘 要:由于新课程改革的开展,新型的教学方式不断出现,微视频就是其中之一,它是一种完全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全新教学方式,是一种创新型的教学模式。这种新颖独到的微视频教学让初中语文教学不再显得那么枯燥无味,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最终达到我们所预期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微视频;新课程改革;初中语文教学;运用效果

最近比较流行通过网络进行学习,于是微视频课程(以下简称“微视频”)应运而生,它是指以视频方式为主要传播形式,通过视频记录名师的课堂讲解知识点或习题的所有过程。课堂教学过程录制成的视频资源是微视频的主要组成部分,当然它还包含有与对应课程相关的教学计划、课程资源、课程总结、练习题目、学生意见、教师评判等附加材料。由此可以看出,微视频是以一种特定的教学新模式制造了一个主题明确的学习小环境。微视频是一种区别于传统的、单调乏味的语文教学方式的拥有自己特有的教学资源、教学计划和教学总结系统的新型教学模式。

一、微视频教学的意义

微视频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它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丰富的图画效果、真实的情景展现力等特别之处,一开始就吸引了大量的关注。它颠覆了传统教学中灌输式的讲解方式,将先进的机械设施引入到微视频的课堂上,简洁方便,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微视频课程的飞速发展拥有一定的时代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教学效率的提升。当今时代信息技术的全面普及已经让微视频的风靡成为了必然。

二、探索微视频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效果

1.通过微视频,了解教材内容

比如学习《苏州园林》这篇课文的时候,首先应该让学生知道苏州园林具有整体性这一特点,也就是说参观者无论从任何方位进行欣赏,它都会呈现出一幅独特的完整的园林风景。但是,大多数的学生甚至于老师都未曾到过苏州园林,老师口说无凭,造成学生无法在主观意识里形成认知。

对于以上困难,随着微视频的出现就被很轻松地解决了。微视频利用自身优势形象生动地将苏州园林的亭台楼阁、假山水塘、繁花锦簇、层叠交错以及门洞窗棂的设计等影像展现在人们面前,并且配上相应的语言讲解,使得整体配合得相得益彰。学生们沉浸在舒缓动听的背景音乐与讲解声中,一边欣赏美丽的园林图画,一边聆听讲解,就像身处其中一般,这就很好地帮助学生在主观意识里形成具象化的园林全貌,即使没有亲身到过园林,也能够很好地理解课文了。

2.通过微视频,解决教材疑难点

比如学习《我的叔叔于勒》这篇课文时,其中有一个困扰学生的问题就是课文中的两句环境描写是否可以删掉,它起到了什么作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就可以通过微视频来辅助解决,从课文中摘出描写大海的句子,加以色彩对比度极强的大海背景画面。其中一幅天高海阔、碧海蓝天,另外一幅天空阴沉、大海翻涌。让学生自主思考的同时,教师为其呈现微视频中的景象,通过对比让学生认识到两幅画面的区别,第一幅反映了主人公轻松雀跃的心情,第二幅则体现了主人公沉闷抑郁的心情。不同的环境描写表现了主人公全然不同的心理特征,最后引导学生明确环境描写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效果。

上面提到的是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进行微视频的播放,通过图像和文字结合所呈现出的强烈对比与分析,就可以轻易地让学生明白环境描写在文章中也是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的,它是丰富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法。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可以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更容易投入精神学习,引起思维灵感,进而提高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解决了教材中的难点、疑点。

3.通过微视频,理解诗词意境

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微视频可以将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结合起来,让静态的课文文字具象化为图像短片等,这使得单一枯燥的语文教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起来,它创造了一个全新的语文教学环境,冲破了传统教学的束缚。据此特征来让学生学习更显枯燥乏味的诗词鉴赏反而会充满惊喜,学生们的想象力往往难以使诗词形象地在学生脑海中进行勾描,但微视频能够将美好的意境直接呈现在学生们面前,帮助他们理解诗词。

结合以上描述,微视频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情感感知程度,而且为教师提供了一种极好的教学模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兴趣,使课堂氛围变得轻松愉悦。微视频还将新型信息技术引入课堂,优化了课堂的资源配置,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总之,微视频的出现解决了一大部分因传统教学的束缚而让语文教学在学生教育中呈现出的缺陷,帮助教育工作者提高了教学效率,帮助学生重拾了对语文的学习激情,达到了一箭双雕的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崔海萍.微视频教学资源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校园英语,2014(17).

[2]黄后强.微视频教学资源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考试周刊,2014(64):86―87.

[3]陈 丹.巧用微视频教学资源创新初中英语教学[J].新课程(上旬),2014(07):163―164.

(作者单位:江西省婺源县段莘中学)

上一篇:有效实施 扎实推进 下一篇:试论小班幼儿课堂注意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