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银行标志看残缺美在标志设计中的运用

时间:2022-06-02 05:46:16

从银行标志看残缺美在标志设计中的运用

摘要:本文通过对各大银行的标志残缺美的运用分析最终得到在标志设计中合理的残缺的运用具有突出主体,引发想象,留存记忆的作用的结论。

关键词:标志设计;残缺;残缺美

1关于残缺美

残缺是一种现象,是事物表象的破坏,是心理完形的解体或秩序的颠倒,世间万物极少完美,现实往往美中不足。残缺美则是一种理论,是残缺的表象在认识上的升华。残缺美的表现形式又可以概括为形残与意残。前者主要是从形体上或者色彩上表现出来,而后者主要通过视知觉作用于心理。研究表明,残缺可以使人心理的平衡坐标失衡,形成冲突,引发生理、心理的强烈反应,增强人的记忆程度。在标志设计中我们可以利用这一原理达到有效传播的目的。

2从银行标志看残缺美在标志设计中的运用

标志设计不仅是实用物的设计,也是一种图形 艺术 的设计。由于其对识别性、传播性与可记忆性要求十分苛刻,其设计难度比之其它任何图形艺术设计都要大得多。优秀的标志设计不仅要遵循标志设计的艺术 规律 ,更要有高度的整体美感、最佳的视觉表现效果。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在设计过程中不可忽视一个重要的因素,即视觉冲击力。视觉冲击力越强,引起关注的程度就会越高,记忆指数也会上升。实践证明,残缺的形象更容易引起视觉的注意,有极强的速度、力量以及突出的凝聚点,如果合理应用,残缺能够有效增强视觉的关注、更扩大联想的空间、更突出事物的本质。

2.2轮廓残缺,重在意合

正形由三个钱币构成,外形出现一点分离,但正是这一点分离的残缺赋予整个标志更多灵动的美,打破了整个完形的压迫与闷的感觉。

3小结

设计中的残缺是与完形相对的,对残缺的恰当运用并不会影响我们对事物的理解,恰恰相反,正是由于不完整反而给人们以新的视觉感受,更能突出(下转150页)(上接149页)事物的本质部分,激发了受者的审美紧张和视觉欲望,使得他们产生更大的联想空间。在标志设计中残缺引起的反差可以有效增强记忆指数。残缺之美,美于残缺。当然并不是有残缺即为美,只有合理的残缺的运用才具有突出主体,引发想象,留存记忆的作用。

参考 文献

[1] 王宏香. 残缺美的视觉表达[j]. 装饰, 2004(6)

[2] 周平、陈雪芳.论标志设计意象的妙合[j],包装工程,2005

[3] 吴珊. 格式塔心 理学 原理对平面设计的启示[j]. 设计语境, 2008(5)

[4] [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著. 滕守尧,朱疆源译. 艺术 与视知觉[m] 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64

[5] 张宪荣,设计符号学[m].北京,化学 工业 出版社,2004

上一篇:科学和技术关系的历史演变 下一篇:概称句本质与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