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

时间:2022-06-02 04:03:10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

摘 要:在语文教学红抓奶哥不论是高考还是中考,甚至是平常的考试,作文所占的比重都是很大,并且随着中、高考的改革,作文的比例进一步加大。因此写作教学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所占的地位也变得日益加重。本文作者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写作教学进行探讨。

关键词:语文;写作;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3-262-01

在语文教学中写作直是衡量一个人语文水平和素质的重要标准之一。从小学到大学,作文教学一直是我们语文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被语文老师所重视,但“作文难写,作文难教”也是众多多学生和老师的心声。所以当前初中写作教学现状却不乐观,它一直困扰着广大教师,而我们民族地区农村初中更是如此。民族地区农村学生在写作时只能是咬破笔尖硬套、瞎编,或者只写自己小学甚至幼儿园的事,内容比较简单和反复,思维比较单纯和滞后。尽管每学期也让学生至少写六、七篇作文,但学生的作文水平没有大的提高。为此,本文作者针对这些问题,根据自己所处学校的实际,结合自己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就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原因,以及如何提高作文教学效果谈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针对我们学生写作兴趣不高的问题,我们老师应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以需要为基础的,是通过实践活动逐步形成的。因此,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和方法,把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逐渐把"老师要我写"变为"我要写"的自愿自觉的要求。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培养学生对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兴趣。比如,农村学生的乡村生活的经历就是许多城里孩子所不具备的独特体验,老师要多鼓励引导他们勇敢地去写,去表达, 从而在一次次的掌声中,建立起农村少数民族学生写作的自信心来。 同时老师也要善于通过引导,来让学生走进某些情境,去体会生活的美好与丰富,进而形成独特的感受,激发写作欲望。在这一点上,农村学校有着自己的优势,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处的环境挖掘教学资源。比如:优美的自然风光、田间地头的丰收景象、放牛牧羊的生活感受、淳朴好客的乡风、繁忙的赶集、热闹的祭祖场景……这一切都烙上农村的印记,能给农村孩子美的熏陶,奠定他们抒写真善美的基础。

二、体验生活,积累丰富写作素材

苏轼主张:"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鲁迅先生也说过:"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这都说明积累在作文中具有重要作用。如何积累写作素材?可以从以下形式鼓励学生去做。

首先,写日记积累。农村学生自有玩乐的地方,上树摘果、下河摸鱼、养鸭赶羊等都给他们带来深切的感受。在教学中,语文老师应鼓励他们体验生活,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农活,然后记录下来。比如:第一次学炒菜、做饭,里边有自己从不懂到学会的认识过程,有很多感受、体验等,把这些记下来。或者自己想念在外打工的父母,就这一心理活动写成日记。除此之外,还可以写每天的所见所闻。

其次,读书积累。利用学校的阅览室,报刊,电视,甚至墙上的标语等等,加强课外的阅读量,让学生获取大量的素材,摘抄优美的有哲理的语句段落等。没有广泛的阅读,不去博览群书,不做生活的有心人,不愿积累,是不可能写好作文的,仅靠几本教材,仅靠课堂的几次作文训练,很难提高写作能力,只有多读,多写,以读带动写,以写促进读,读写结合,才有可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再次,活动积累。利用班级黑板报和学习园地,张贴学生优秀习作,讲评时朗读好的作文,开展优秀作文评选,利用黑板每天让学生轮流写一条名言警句,利用课前几分钟进行故事讲解等形式。帮助学生进行积累与运用。

三、善于激励,树立写作自信心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你想让孩子成为啥样的人,他就能成为啥样的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话意思是说,作为老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并加以肯定,孩子就能够按照你激励的方向努力,这样就能更接近你的期望。反之,过多的批评和指责则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形成自卑的人格,不利于孩子的发展。作文教学也是这样。写作基础较薄弱的农村孩子,本身对写作缺乏信心,更需要教师的鼓励。作为教师,遵循教育规律,理性地看待学生,杜绝揠苗助长的行为,才能让孩子对作文产生兴趣,乐于写作文。

写作基础较薄弱的农村孩子,本身对写作缺乏信心,更需要教师的鼓励。作为教师,遵循教育规律,理性地看待学生,杜绝揠苗助长的行为,才能让孩子对作文产生兴趣,乐于写作文。另外,要想让孩子爱上作文,还要善于发现孩子作文中的闪光点,不失时机地进行表扬。当作文离题时,也许孩子的语言还有值得称道的地方;当语言不够流畅时,它的情感可能有打动人的地方。我们要抓住这些可以表扬的细节,对学生进行激励,让他们鼓足写作的信心,扬长避短,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最终写出好的作文来。

总之。“生活有多大,语文就有多大。”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语文教师,肯定要付出比别人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让语文教学跟上时代的步伐,与生活相融相生。

参考文献:

[1] 《怎样写出好作文》.肖韬华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6).

[2] 杨洁,崔国久,夏惠贤.构筑高中语文人文价值的实践策略研究[J].教育科学,2003.(03).

[3] 《中学生作文指导》.东北师范大学.2007,(2)-2007.(12).

上一篇:中职财务会计有效特色教学 下一篇:改炉改灶对居民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知识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