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林夜市小吃

时间:2022-06-02 02:41:35

【前言】士林夜市小吃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士林夜市距我下榻的圆山饭店不远,20元的士费就到了。 刚一下车,我们便被人流裹挟,导游小妹怕我丢了,走几步就回头看看我,提醒我跟上。我夹在人缝中,左顾右盼,一抬头,“士林夜市”四个由霓虹灯做成的大字映入眼帘。这就是当日开张的“新士林夜市”。我顺着霓虹...

士林夜市的台湾小吃闻名遐迩。

士林夜市的雏形出现在20世纪初的1909年。台北的一些贫苦市民和渔民因生活所需,在靠近基隆河渡口的慈諴宫对面、文林路一带摆摊设点,卖一些地方小吃和台湾的某些点心,借此养家糊口。不料这种本属自发的“扎堆现象”引出了经济学上的“集约效应”,摊点越多,占地越大,慢慢形成两大部分:一个是传统阳明戏院周边的街道,包括大南路慈诚宫一带,一个是以阳明戏院为中心,包括安平街、大东路、文林路围成的区域。两处经营地毗邻发展,比翼双飞,摊点店铺越来越多,经营品种越来越丰富。台湾的、客家的、本住民的、大陆的、澳洲的、非洲的、东南亚的……洋洋大观,林林总总,仿佛成了半个世界小吃小点的博览会。士林夜市——这个草根市民创立的市场经济体,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孕育和发展,以其特有的魅力,把中国台湾“小吃之都”的美名播撒得满世界皆知。

如今的士林夜市业已成为台北市游览、购物、美食、娱乐为一体的一大景点。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世界各地的游客和众多的当地人,一波一波向士林夜市涌去,他们在人山人海中起伏前行,在多如牛毛的小吃中选择自己中意的食品、饮品,或坐,或立,或蹲,或行,一个个旁若无人,大快朵颐,一边观夜景,一边品小吃,既享眼福,又饱口福,恣意沐浴着物质和精神的双重。

2011年初,台北市府决定翻新改造士林夜市。工程于当年开工,年底12月25日正式营业。

无巧不成书!恰在这天,我到了台北。

士林夜市距我下榻的圆山饭店不远,20元的士费就到了。

刚一下车,我们便被人流裹挟,导游小妹怕我丢了,走几步就回头看看我,提醒我跟上。我夹在人缝中,左顾右盼,一抬头,“士林夜市”四个由霓虹灯做成的大字映入眼帘。这就是当日开张的“新士林夜市”。我顺着霓虹灯看去,一幢钢结构建筑,宽几十米,长数百米。分上下两层,一层在地上,一层在地下。我正纳闷该往哪儿走,导游小妹喊,先到地下一层看看。

通向地下一层的楼梯上,一股热浪扑面而来。由炉火与油烟,海鲜与肉食,米面与青菜混合的味儿,一股脑往鼻子里钻,我的胃仿佛被捏了一把。

地下一层大厅里灯火辉煌,人潮涌动。数百个摊档把近万平米的空间塞得满满的,过道两旁支着火炉和锅台,一家连一家,一档挨一档,像码长城一样,把大厅栅出无数个方块。圆形彩灯,方形宫灯,霓虹广告灯交相生辉。广告牌上的食品名密密麻麻,明码实价。剁肉声,切菜声,叫卖声与女人喊孩子声,小孩叫妈妈声混在一起,汇成一波一波的热浪,在大厅上空轰响奔突,搞不清它会掉进哪个锅里,被炸成丸子,搓成粉丝,烫成菜卷,捞起来卖给食客,小吃便增添了一份人气滋味。食客呢,也乐此不疲,他们或站或坐,拿着干的,端着稀的,吧嗒吧嗒、呼呼喽喽,吃的一嘴油,满头汗。

不断涌进的人群一个挨一个,前胸贴后背,一小步一小步搓着向前走。我们几人被夹在中间,摩肩擦背走了十多米,本来高涨的食欲给挤跑了。同行一位女士叫道,快出去吧,我要吐了。导游小妹说,好吧,我们上去,还是到原来的摊上去。

出了地下室,向后走不远,就是原来的露天夜市。人还是如潮,食品还是多如牛毛,但空气好多了。我们慢慢前行,食欲又回来了,看到什么都想吃。导游小妹和我开玩笑,说,你别挑花了眼,一会把肚子胀破的。

其实,什么好吃什么不好吃我也搞不清,凭感觉和视觉,先挑了一样,是一种叫“花枝羹”的小吃。铁锅里糊糊嘟嘟、七七八八,也看不清是什么东西做的,拿勺一尝,挺鲜的。小妹又买来高雄肉丸、花莲烤虾等,我一边吃,一边流口水。导游乐了,开口说,不要一次吃那么多,前面东西还多呢!慢慢挑,多品些花样。

我一路走,一路看,真是目不暇接,应有尽有。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中游的,洞里爬的;热的,冷的,冰的,霜的,硬的,软的,大的,小的,白的,黑的,黄的,绿的,脆的,焦的,酥的,麻的,咸的,淡的,甜的,苦的……可谓“天下美食尽汇于此,世界小吃统入口中”。恨只恨自己的肚子太小,装不下这么多好吃的东西。只好拿相机一阵猛拍,把所有的小吃全装进相机的肚子,回大陆后把它“反刍”在电脑屏幕上,由我慢慢享用。

走到一个老阿婆的摊点前,我要了份名叫大饼包小饼的小吃,据说是士林夜市最知名的小吃之一。做法是在大张面皮中包小油酥饼,内馅分甜咸两种,甜的有豆沙、芋头、枣泥等,咸的则有花生、咖哩等,吃起来外软内酥,风味相当独特。我点咸的,看着阿婆一招一式操作完,抓过来一口一个月牙,一口一个山,大嚼大咽。导游小妹问我味道怎样,我一下噎住了,竟说不出来。只好支吾道,反正好吃,具体什么味儿,我也说不清楚。

大约走了夜市一大半的路程,我的肚里已装了蚵仔煎、天妇罗、铜锣烧、泡泡冰、青蛙下蛋等十多样小吃,饱嗝一个接一个,食欲还在猛涨。导游小妹又和我打趣,说大陆客基本上都是从台湾回去后才长胖的,不过我是个例外。我问她为什么?她说我和许多人不一样,人家吃就是吃,直吃得人仰马翻,恨不得过把瘾就死。而你醉翁之意不在“吃”。我说,那你说说我意在何方?小妹笑笑,说,你的意在台湾的小吃文化。文化只滋养大脑和精气神儿,不长赘肉。我听了哈哈大笑,说导游小妹不愧是导游,真会说话。

大概听到我们的对话,一个记者模样的青年人挤过来问我,你觉得士林夜市怎么样?我说,和大陆的夜市没两样。他又问,味道好吗?我答,好吃极了。不过如果不是大陆同胞来吃,再好吃也白瞎。他顿了顿,连声说,那是,那是。

回返宾馆的路上,见路旁有一卖臭豆腐的大嫂,我又买一碗。不是没吃饱,而是觉得吃了不少台湾海产品,想再尝尝台湾的臭豆腐,品品那味道是不是和大陆的臭豆腐一样,闻着臭,吃着香呢?

上一篇:品味伦敦最“IN”的英伦美食文化 下一篇:略说炖菜用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