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开事迹与宋初士林的豪横之气

时间:2022-05-07 06:07:22

内容提要 出身五代旧家大姓的柳开,是宋代古文运动的先驱,科举入仕之初发展顺畅,并在地方官任内颇有业绩。但转换武职后,他的仕途却颇为坎坷,最终壮志难酬。柳开的遭遇与当时朝政转型的大背景有关,同时也与其个人豪横的性情及从政风格脱不了关系,而他身上的这一突出特点绝非个案,其实不过是宋初许多士人豪横之气的一个代表。通过进一步比对同类人物的活动,可以窥视到宋初士风及其演化的某种轨迹。

关键词 柳开 宋初 士人 豪横之气 士风

〔中图分类号〕K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12)04-0123-08

有宋一代士风,最为后世所称道,无论是当年范仲淹抒发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张载提出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追求,还是现代学界对宋代“皇帝与士大夫共天下”现象的评述,①都揭示出宋代士风有超越前后代的某种独特之处,这既包含了士大夫长期主政下自主精神与自豪感的流露,也反映了文教昌盛下士人长期推崇道统与修养风范的群体自觉意识。然而,这种所谓的宋代士风绝非一夜之间凝聚而成,而是在历经变迁演进的过程所逐渐造就。②

宋朝初年,士人虽有意划清与以往乱世的界限,但身心沿袭夹杂唐末五代遗风之处甚多,不少人在行为上还暴露出一些豪横之气。这种豪横之气既包含有豪放敢为的一面,也存在着粗暴越轨的另一面,与日后讲求规矩、儒雅的风尚存在不小的差异。不过,作为宋朝的士林前辈却是后人高歌行进中绕不开的起点。柳开便是被当朝人定性为“性豪横”③的这样一位代表性人物,通过考察其经历事迹,可以为透视宋初士风提供一个重要的窗口。④

一、柳开的身世背景

柳开虽出生于五代岁月,但其家世渊源可以追溯更远。柳氏是中古时代的一个显赫姓氏,早在南北朝时期已成高门大姓,活跃于全国许多地区,也出了不少风云人物。唐朝时,士家大族在政治上已经走向下坡,不过在世人心中依旧保持着许多的尊崇地位。河东柳氏便是当时的著姓大族,其中在京师长安地区,柳氏与韦、裴、薛、杨、杜等家并称显赫门第。⑤唐朝时,柳氏还出了著名的文学家柳宗元和书法家柳公权。

① 参见程民生:《论宋代士大夫政治对皇权的限制》,《河南大学学报》1999年第3期;张其凡:《“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试析——北宋政治架构探微》,《暨南学报》2001年第6期;余英时《朱熹的历史世界》“自序一”,北京三联书店2004年;拙作《政治选择与宋代文官士大夫的政治角色——以宋朝治国方略及处理文武关系探究为中心》,《河南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② 参见拙作《宋朝开国史与士人的记忆及改造——以宋朝“崇文”气象为中心的考察》,《人文杂志》2010年第5期。

③ 蔡絛:《铁围山丛谈》卷3,中华书局,1983年,第46页。

④ 目前,柳开作为宋代古文运动的先驱,受到古代文学界的关注,但史学界却尚无专文论述。

⑤ 欧阳修:《新唐书》卷199《柳冲传》引柳芳所言,中华书局,1975年,第5678页。

后晋天福十二年(947),柳开生于大名府一个大姓家庭。用柳开以后的话说,即所谓“邺中大族我家也”。 柳开:《河东集》卷14《宋故昭义军节度推官试大理评事柳君墓志铭》,影印四库全书本(该书版本以下相同)。柳开的父辈虽然政治地位不高,其父柳承乾最终只做到监察御史,而其他成员也没有特别值得夸耀的仕宦成就。不过,柳开的家族在经济上却颇有实力,属于富豪一类。 吴处厚:《青箱杂记》卷6,中华书局,1985年,第63页。这样的身世环境,对柳开一生,特别是以后的仕途活动和行为特性,都有抹不掉的深远影响。旧家世族与富裕的家境出身背景,使柳开自幼养成明显的优越感,自视甚高,但性格张扬,甚至使气任性,所谓“尚气自任,不顾小节”,瞧不起循规蹈矩的俗儒。 张景:《故如京使金紫光禄大夫检校使司空知沧州军州事兵马钤辖兼御史大夫上柱国河东县开国伯食邑九百户柳公行状》,《河东集》卷16。同时,世族注重文学修养的传统也在他身上得到继承。柳开“幼颖异”, 脱脱:《宋史》卷440《文苑二?柳开传》,中华书局,1977年,第13023页。用心读书,涉猎广泛,志存高远。

宋朝开国之初,承多年战乱之后,百废待兴,文坛也是荒芜已久。年轻的柳开对当时浅陋的文风大为不满,读书作文遂以唐代韩愈、柳宗元为楷模,便起名肩愈,字绍先,大有延续“韩、柳”古文功业的志向。经过潜心学习,他深为儒家人伦义理沦丧所痛心,于是奋笔道:“文恶辞之华于理,不恶理之华于辞。” 《河东集》卷5《上王学士第三书》。即继承了“文以载道”的优良传统。随之,他改名为“开”,取字“仲涂”,立志再开“圣人之道”,又自号“东郊野夫”、“补亡先生”,并以此署名著述。⑧ 《宋史》卷440《文苑二?柳开传》,第13024页。柳开曾不无炫耀地咏道:“皇唐二百八十年,柳氏家门世有贤。出众文章惟子厚(柳宗元),不群书札独公权(柳公权)。” 《河东集》卷14《宋故柳先生墓志铭》。字里行间透出的潜台词是,他大有直追先人文坛功业的抱负。这都反映在文学思想上,他具有突破旧藩篱的新主张。

年轻时的柳开已写出不少名篇,从而博得许多知名学者的青睐,如大名知府王祐和翰林学士卢多逊都对他的文章大加赞赏。当时的古文家范杲也“尤重(柳)开文”。一时他声名鹊起,与范杲并称“柳、范”。⑧又与梁周翰、高锡、范杲等名士并称“高、梁、柳、范”。 《宋史》卷439《文苑一?梁周翰传》,第13003页。对于柳开的文学成就,元人所修《宋史?儒林传》这样评价:“国初,杨亿、刘筠犹袭唐人声律之体,柳开、穆修志欲变古而力弗逮。庐陵欧阳修出,以古文倡,临川王安石、眉山苏轼、南丰曾巩起而和之,宋文日趋于古矣。” 《宋史》卷439《文苑传》序,第12997页。《宋史?穆修传》亦云:“自五代文敝,国初柳开始为古文,其后杨亿、刘筠尚声偶之辞,天下学者靡然从之。” 《宋史》卷442《文苑四?穆修传》,第13070页。由此足见其在宋代散文史上不可小觑的地位。

上一篇:女性写作的抗辩伦理及其问题反思 下一篇:城市新区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