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中培养“敢”的学生

时间:2022-06-02 01:06:18

在课堂中培养“敢”的学生

摘要:在课堂中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做"勇于担起学习的重任,成为课堂的主角,这样我们才能全方位的了解我们的孩子,更好的在教学指导他们的学习,在交流中引他们的思想,在行动中纠正他们的错误。

关键词:课堂教学;敢想;敢说;敢做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0126-01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舞台,也是发表各自对文学作品见解的平台,只有充分的利用好课堂才能对我们的学生起到正面的积极作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1)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2)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的"身份"要放低,多多的来倾听学生们的意见,最后再有针对性的发表自己的见解或作出总结,做到求同存异。

我认为语文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对文学作品的分析上,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更可以从另一个侧面了解我们学生的思想观和价值观。从另一方面看,社会这个大学堂对学生影响很大,他们也需要利用课堂的来说说内心的想法,因为对于学生来说老师是圣神的,也是正确答案的唯一来源,所以课堂教学中一直在培养我的学生敢想、敢说、敢做。

一个"敢"字从根本上结开了束缚学生思想和行为的绳子,而课堂如果只是老师的一言堂那对于学生来说是失去了和老师交流的机会。我认为"敢"是从主观上要求我们的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中来,摆脱所谓的师生关系,建立平等的对话,从客观上真正做到"学问"让学不只是灌输而是大胆的创新。

1 敢想――善于思考是任何事物发展的动力

人教版有这样一篇课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他举出了三个实例"水的旋涡""紫罗兰变色""睡觉眼珠转动"来强调思考的重要性。这篇文章对我的触动很大,这些本来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小事,可是有谁会去思考,这是为什么了?追根求源,就是我们没有养成思考的习惯。(1)学生从进入学校的那一天起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在重复着一句话"听老师的话,听爸爸妈妈的话",在如此的教育下我们的学生渐渐地从思想上养成了依赖性。(2)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老师说"认真听""你错了""不要打断我"等等命令式的词语,这些深深地影响到了我们的学生,可能那时他们的发现和思考就这样被我们扼杀了,慢慢的变得不敢说、不想说、说了也没用等。(3)由于教学任务紧一些课堂方法都成为了走过场,如:小组讨论,正反辩论等。40分钟的时间我们要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这样分配到每一个环节的时间都是有限的,具体到每一个学生就更少的可怜了,这样就出现了"某某同学你来回答"两到三秒钟后就听到"你坐下,某某同学你回答",我想问这样的做法是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吗?所以在教学中我经常上课前把问题写在黑板上让学生随时随地的思考、毫无顾忌的交流,因为孩子都有一个天性--好奇心,他们对未知的一切充满了探索欲。再则就是,我喜欢看学生的眼神。在课堂中学生会分成两种:一种是发言积极,一种是"打死不说"。对于第二种我会去观察他们的眼神,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由它我可以看到学生是否在思考我的问题。只要我们的学生都去思考了他们就一定能有自己的收获。

2 敢说――敞露心扉是了解的开始,是进入心灵的唯一途径

记得在我上的一堂习作课《失去与拥有》。我先让学生在一张纸上写下自己最亲的3个家人的名字,再利用ppt来出示一个又一个不幸的场景,如:车祸、疾病等让学生将自己最爱的亲人用黑笔划去,班级里先是沉寂了一会,接着出现以下几种状态:谈笑风生、默默流泪、沉默不语、冥思苦想等,我在这众生百态中感到了一丝的失落,就在这时一个女生愤怒的站了起来重重的把笔丢在了地上指着我说:"你是什么老师,你怎么可以诅咒我们的父母了?"随即伏案痛哭起来,这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班级里骤然对我产生了讨伐之声,而此时的我内心却很高兴,我的目的达到了,我的孩子们已经感受到了失去的痛苦,更高兴的是他们已经开始放下学生的身份来直述衷肠了。接着我又出示了孩子们和家人在一起幸福生活的视频,他们笑了!有的学生还高兴的向旁边的同学来介绍自己的家人,班级里可以说是百家争鸣。看到他们的热议我悄悄的退出了教室,我不想打断他们的幸福。其实学生是很有思想,他们往往都在压抑着自己,不敢公然的向权威(老师)挑战,这也就使我们的学生形成了"逆来顺受"的习惯,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在性格上这都是不利,我们一直在说要辩证的看待事物的两面性,那面对课本中的文章我们也应该多听听学生们的见解,我们不应该向秦始皇那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应该在我们的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百家争鸣",而老师只要做到把握主线就可以了。这样的课堂活跃了,这样的课堂人人参与了,这样的课堂让知识深入人心了。

3 敢做――实践出真知

在大学时代,老师经常叫我们来出考试卷,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我们每一个同学都不止一次的翻书,绞尽脑汁来完善我们的试题,这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在小学高年级中是否可以也做这样的尝试了?小学生他们的耐心本来就不长,我们需要不断地想方法来吸引他们,而试卷又是他们很不喜欢的东西,他们有权力来自己出试题,也就是说他们在考试前已经有了100分的机会,他们的热情一下子被点燃,一张又一张的试题向我飞来(当然都是基础题),结果惊喜出来了,期末的复习测试中班级的字词过关率达到了百分之百,句型过关率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七。我不敢相信我的眼睛,事后我才明白他们为了拿到100分,在出题的同时也在认真的复习,这种刻苦的劲头是我们老师光凭言语无法调动的,学生也在这次动手的实践中建立了自信。

小学是塑造性格的开始,课堂是培养习惯的基地,而"敢"是伴随我们的孩子走向成功的基石。只有真正做到了"敢想""敢说""敢做"我们的学生才能真正的做到思想独立、行为独立,他们就会披荆斩棘、乘风破浪,到达"胜利"的彼岸。

上一篇:语文课件切忌“信手拈来” 下一篇:浅析初中英语学习学生掉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