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中职学校经济管理专业教学创新的措施分析

时间:2022-06-01 09:18:23

推动中职学校经济管理专业教学创新的措施分析

摘要:伴随着中国经济越好越快的发展,市场对经济管理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中职学校如何帮助社会培养出一批能胜任各种经济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显得十分重要。但是,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学中还存在许多尚未解决的问题,而这些不足很大程度影响了中职学校的教学质量。因而,本文将针对这些不足提出有效的措施来推进中职学校经济管理专业教学的创新,从而帮助中职学校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中职学校 经济管理专业 创新 措施

实际教学经验告诉我们,中职学校现今的教学状态已逐渐无法跟上社会需求,要想做好经济管理专业的教学工作,我们必须实施一系列的创新措施。中职学校的办学目标的为了向社会输送更多实用性的专业人才,但是,实际办学中却无法很好地做到这一点。学校太注重于专业知识的传授,学生只是很好地掌握了与经济管理有关的内容但却缺少实践操作的能力和创新意识,这样的学生在实际工作发展中举步维艰。所以,中职学校必须转型,必须在教学创新工作中下功夫。

一、目前中职学校经济管理专业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1.没有很好地应用现代科学技术

即使中职学校努力地改变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模式,但因为各方面的限制,许多中职学校还是停留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中,没能利用科学技术的力量来提高教学的效率。就像多媒体技术一样,虽然已经全面应用到教学过程中,但是部分教师还是无法适应,经常脱离多媒体进行教学活动,这样实际上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2.教学目标没能切合实际需求

随着中央和各地方政府越来越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加大了宣传力度。在这种背景下,许多父母也更愿意让孩子接受教育,所以各高校的毕业生人数也在逐年增加,这就导致了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中职学校精英式的教学目标虽然能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但是,社会需要是多层次的,这就导致多人竞争同一职位,但往往只有少部分人脱颖而出。

3.没能很好地利用课堂以外的时间

中职学校经济管理专业的教学都是以课堂教学为重点,教师只要完成了课堂上的教学任务就可以了,但仅仅依靠这课堂的教学时间,学生是无法掌握好经济管理的知识的。虽说现在中职学校也开始开展一些参观实习、社会实践等课外活动,但这些活动对学生起的作用和意义并不大。

4.没能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

现阶段中职学校的学生知识来源大多是源自于教师在课堂中的传授,长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会因为过分依靠教师而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对于经济管理专业的教学来说,因为理论知识较多,所以教师通常会利用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进行理论讲授,而没有多留一点的时间给学生进行思考和吸收。教师在经济管理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大多会将知识系统化的总结,然后生搬硬套的让学生记住,虽然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巩固知识点,但是这样对学生思维开发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5.经济管理理论没能与实际相结合

在密集的理论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实践活动环节严重被挤压,并且中职学校的实践场所并不多,学生很难有机会将知识进行运用。这样很大程度影响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巩固,而且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升。

二、推动中职学校经济管理专业教学创新的措施

1.以社会需要为方向,改善课程安排

中职学校要依照学校本身的教学情况,结合市场岗位对人才的要求,在教学大方向下,合理的对经济管理专业课程进行创新。对于经济管理专业,就业方向其实非常多,中职学校可以根据现阶段市场最需要或者最缺少什么样的人才开设一系列创新的课程。而且,中职学校必须制定合理的教学课程和课时,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使得教育出来的学生更加符合社会的需求。

2.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

事实证明,旧一套的中职教学方式已经无法跟上现实需要,要想改变这个不良的现状就必须创新。中职学校可以从教学方式、形式和内容三个方面进行改变,不过要根据经济管理专业的特点,尝试多种科学的方法,在操作中要不断完善,直至找出一个最有效的措施为止。而且,必须利用各种手段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让他们更加自愿地投入到学习中。

3.科学地制定培养目标

基于市场对人才需求是多样的,所以,中职学校在教学上也要更加多层次。在经济管理教学中,中职学校应该将培养应用型经济管理人才为教学重点,要从以往的单纯的理论教学转化成多方面培养教学。在传授基本知识的同时,必须培养学生逻辑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成为复合型的应用型人才,这样对学生在寻求工作和未来工作中有很好的帮助。

4.结合生活,实现教学内容生活化

学习的目标是为了能够更好地生活,在生活中如何学以致用,就需要教师将生活实例和课本内容充分融合,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对知识点有更好的理解。在经济管理专业教学更应该如此,教师可以从实时的经济情况入手,用课本的理论知识解释经济现象发生的原因,这样学生也会用已掌握的知识来分析经济现象。

5.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

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在讲堂上讲解知识学生被动的吸收,在这种以教师为教学主体的状况下,学生很容易会失去热情。因此,教师需要做出改变,特别对于经济管理专业的教师。又因为经济问题是由多因素引起的,所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学着自己去思考和分析,以这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习惯。

总之,中职学校经济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知识技能掌握和就业情况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中职学校必须寻找出教学过程中的不足,然后进行大胆的创新,这样才能培养出与社会需求相对应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旷乾.教育社会化理论与《政治经济学》课程的教学[J].中国科技信息,2005,(17).

[2]王洪涛.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探讨[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6,(S1).

[3]杜传忠.我国产业经济学案例教学问题探讨[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6,(06).

[4]罗青.浅谈如何搞好高职政治经济学的课堂教学[J].科技信息,2006,(07).

[5]侯功显,李宁霞.素质教育与《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漫谈[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3).

上一篇:基于企业政工队伍构成的挑战与素质建设思路分... 下一篇:高中物理分组合作式学习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