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时间:2022-06-01 08:36:57

【摘要】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对慢性心衰心功能的作用。方法 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 阿托伐他汀钙,剂量为5mg,每晚1次,疗程6个月,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统计两组治疗后症状改善率、再住院率、死亡率。结果 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两组左室射血分数均有所提高,左室收缩末内径均有缩小,但阿托伐他汀钙组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阿托伐他汀钙组症状改善率、心衰再住院率、死亡率下降更明显,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辛伐他汀能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心功能、并使心衰住院率、死亡率有进一步下降。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钙 心力衰竭 左室射血分数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各种心脏疾患的终末阶段。随着人口的老龄化,CHF的发病率、死亡率逐年上升。他汀类药物除具有降血脂作用以外,还有抗炎和血管保护功能。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病例选择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在我科住院或门诊60例心脏病患者,其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36~82岁(63.4±5.8岁)。心衰病史6月~12年(2.84±2.56年),原发心脏疾病冠心病25例,扩张性心肌病18例,风湿性心脏病8例,高血压性心脏病9例。入选标准:心功能为NYHAⅡ~Ⅳ标准,超声心电图左室射血分数(LVEF)

1.2 方法:慢性心力衰竭的常规药物包括利尿剂、地高辛、卡托普利、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和硝酸甘油等,两组患者均给予上述药物,剂量两组基本相同,治疗组加用 阿托伐他汀钙,剂量为5mg,每晚1次,共服6个月。治疗期间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及原发疾病服用药物与治疗前基本保持不变。

从服药开始两组同时观察2年,每周随访1次,包括心衰症状、血压、心率、心彩超和心电图、血脂。彩色多普勒二维超声显像仪测定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期末内径(LVESD),在不知道分组的情况下。同时临床观察症状改善情况,统计心衰复发再次住院率、死亡率。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LVEF、LVEDD、LVESD的比较:治疗后阿托伐他汀钙组较对照组LVEF明显提高12.8%,阿托伐他汀钙组治疗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期末内径(LVESD)明显缩小,

2.2 两组患者预后情况比较:治疗后阿托伐他汀钙组较对照组,症状改善率(如呼吸困难、水肿,心率等)提高21.8%,心衰再住院率下降18.4%,死亡率下降10.2%。

3 讨论

根据WHO统计,人群中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为1.3%~5.6%,且这一比例随着年龄的增高而不断增加。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逐渐明确心肌重塑是CHF发生、发展的分子细胞学基础。导致心衰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是心室重构,临床表现为心肌重量、心室容量的增加和心室形状的改变。近年来,CHF治疗目的不仅仅是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防止和延缓心肌重构的发展,从而降低CHF的死亡率和住院率。左心室重构是CHF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决定因素,目前β受体阻滞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等药物被充分证实可以阻断衰竭心脏的心室重构,是心衰的基本治疗。他汀类药物目前已广泛用于冠心病及血脂异常的治疗,它具有稳定粥样斑块、抗炎和血管保护功能,从而减少冠状血管事件及心衰发生、改善心血管病预后的作用。动物实验发现,辛伐他汀能使肥厚型心肌病转基因兔的心肌肥厚和纤维化消退,并伴有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的改善。

本文结果治疗组服用 阿托伐他汀钙6个月后,LVEF、LVEDD、LVESD等心功能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改善,心衰症状改善率明显提高,再次住院率、死亡率明显下降。 阿托伐他汀钙明显改善心功能,可能的机制:(1)通过稳定斑块、抑制炎性细胞因子、改善内皮功能、促进新生血管形成等减缓心脏损伤的进程。(2)通过调节细胞膜中胆固醇的含量影响心肌细胞膜与相关性酶而改善心肌细胞功能。(3)通过下调心肌血管紧张素Ⅱ的1型受体,以及抗氧化,恢复自主神经功能等。通过上述综合作用改善心肌细胞的功能,最终使心功能得到改善。本文结果也提示对于因冠心病引起的还是非冠心病引起的CHF患者均可使用辛伐他汀,都能通过其调脂及非调脂作用缓解左心室重构,以致改善心功能,纠正心衰及降低死亡率。

上一篇:舒肝解郁胶囊合并阿米替林治疗心境障碍-抑郁发... 下一篇: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