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情趣中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时间:2022-06-01 08:25:00

在生活情趣中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摘 要】在课堂教学中,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因素,并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谐的结合,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提高。而且学生在学习中陶冶了自己的情操,净化了自己的心灵,学会做人及生活,做到了语文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生活反差;生活体验;生活辐射;语文素养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之一,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工具性和人文化的高度统一,它既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抓好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又要进行文化思想的熏陶和道德情感的培养。那么在日常的教学中怎样才能使两者和谐统一呢?现行教材中的绝大多数课文都来自作者的生活体验和心灵感悟,那么我们的教学应尽量还原生活,并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教学活动置于逼真的社会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听、说、读、写的强烈愿望,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的生活。

1.生活的反差,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实践表明:学生除了对新奇的、没见过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外,还对和他们的生活体验有反差的东西也特别感兴趣。在教学中,我通过钻研教材,首先抓住教材中的内容冲突,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并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例如:阅读《那天》一文,同学们都清楚,如果的话,全家就会皆大欢喜,但当我引导学生抓住课文情节的冲突,提出:作者的父亲中了梦寐以求的时,为什么全家却心事重重?这个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的经历产生了强烈的反差,使他们产生了好奇心,强烈的求知欲望驱使他们认真阅读课文。通过思考讨论后,才知道原来真正的是父亲的同事库伯,而这的奔驰汽车,父亲完全可以占为己有,因为外人都以为是父亲中了彩。全家人心事重重的根本原因是违背道德信义占有这辆汽车呢?还是遵守道德信义,把这辆汽车还给库伯呢?全班同学围绕这个问题读读、想想、议议,老师适时引导学生展开人生价值的讨论,让学生懂得人应有志气,人穷应志不短,金钱有价道德无价。

其次,抓住课文中的对比。教材中强烈的对比也是学生产生求知欲的主要因素,它能使学生快速地进入角色,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使课堂效率成倍提高。如教学臧克家的《有的人》一诗,“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诗的第一节以世界上两种截然相反的人形成鲜明的对比。当提问这两句诗中的两个“活”字和两个“死”字各有什么不同的含义时(分别写什么样的人),课堂上顿时议论纷纷,学生们经过相互之间的讨论交流,联系实际生活,体会到有的人虽然活着,但是他们只不过是行尸走肉,他们的生命没有任何价值。而甘愿俯身为人民作牛马 (甘为人梯)的人,即使生命不复存在,但他们的思想、精神将永远为世人所铭记。这样,抓住课文中的对比,使学生明确了爱什么,憎什么。

教材之间的反差,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自然的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培养,并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

2.以生活体验,培养学生的情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认识活动与感情是紧密联系的。任何认识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情感诱发下产生的。而且,一切优秀的文学作品都离不开作者深厚的生活经验,和作者对这种生活经验深刻的情感。在教学中,我们要积极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寻找与文中作者的生活相似体验,使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进而更好的进行教学实践活动,这样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仍以《那天》为例。当作者知道事情的真相后,激动地说:“可库伯是有钱人,而我们家穷呀。”这一情景中的“激动”,很多同学都体验过。我就调动学生已有的情感生活,通过学生的体验进行教学。先让学生了解“激动”是什么意思?再问作者的激动的情绪表现在哪里?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很快发现作者由于“激动”,话说得不完整。此时,因势利导,让学生根据上下文展开想象,把作者的话补充完整。最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把作者的情感体现出来。结果,学生个个投入并读得声情并茂,有声有色。可见,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已有的生活体验进行语文实践活动,不仅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提高,也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情感,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得以提高。

3.以生活的辐射陶冶学生的情操

生活是个大课堂,它的教育效果和教育意义远远大于我们的课堂教育。在教学中我们如果有意识地把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活场景和教学内容联系起来(也就是把社会生活辐射进课堂)。那么她的教育效果比单纯说教的效果不知要好上多少倍。

例如《我的叔叔于勒》一课的教学任务完成后,我就让学生结合政治知识,分析资本主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何本质区别。然后以《假如于勒叔叔在中国》为题写成小短文,由于这篇课文故事性强,又与我们社会主义社会大家庭的生活形成强烈反差,切合学生生活经验,故此,学生写作热情高涨,想象奇特,感情丰富,文如泉涌。在他们的短文中,既有对资本主义社会人际关系无情的鞭挞,又有对社会主义人情含蓄的赞美;还有做人应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体会。这样,通过课堂的延续,学生的心灵得到了净化。

再以《那天》为例。当完成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我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这篇文章很感人,有许多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请你就社会上的某种人、某种现象写一段感想。”学生作业交上来后,我惊喜万分地发现:我的学生正在长大。有的学生对商人的行为发表感想——做生意应以诚信为本、老少无欺,不买伪劣假冒产品;有的学生以某些出租司机的行为发表看法:开车时,拾到乘客的钱物应归还给失主,不占为己有;有的学生对自己的家长只顾赚钱不注重自身修养的行为发出了内心的呼声等等。这样的教学,由于结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所以这样的教学不仅丰富了教材而且发展了教材,更使学生的情操得到了熏陶。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 ,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因素,并和谐地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成倍提高,也使学生在学习中陶冶了自己的情操,净化自己的心灵,使学生通过学习真正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做到语文素养的提高和思想教育双丰收。

收稿日期:2013-07-20

上一篇:“巧”使孩子早阅读 下一篇: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