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对企业会计信息的影响

时间:2022-06-01 05:38:26

内部控制对企业会计信息的影响

一、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分析

对于提升会计的信息质量来说,借助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一个十分有效的方式。借助这种方式,可以严格监管会计行为,减少在会计信息披露过程中的虚假信息现象。从企业的视角出发,其在进行会计信息披露的过程中要从内部入手来进行信息的管理,建立起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严格会计信息的监管。

(一)目标角度

按照内部控制的概念分析,在进行内部控制过程中有一个既定的目标:这个目标要求财务报告具有真实性、可靠性,而且在出具财务报告的过程中,其还必须要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所以内部控制的可靠性目标,旨在通过建设一个既定框架结构,确保企业在进行财务报告制作的过程中能够保障其报告中所有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依据决策有用学派的观点,披露财务报告的目的是为投资人进行投资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撑。所以其对于投资决策的参考作用是毋庸置疑的。美国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认为在进行会计信息披露的过程中,其最基础的要求就是要注重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这也是会计信息披露的基础内容。所以在进行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其目标与会计信息质量控制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更好的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良好的内部控制对提升会计信息质量也有着直接的影响。

(二)现代审计角度

从现代审计的角度来说,建设内部控制制度也是开展审计工作的基础和支撑,而且一个相对成熟的内部控制制度也代表了审计制度的完善程度。因此在进行内部控制的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符合性测试进行内部控制的测试和管理,而后依据具体的测试结果来确定具体测试的内容,最后对被审单位的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意见。这样的意见具有一定的公信力,会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可以提高社会对于会计信息的认可程度。也就是说,内部控制就是评估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能够促使会计师在进行审计的过程中有正确的评估表现,同时也对整个信息质量的提升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借助合理的内部控制,也是实现会计信息真实与可靠保障的必要前提,是实现会计信息透明化的重要推力。

二、内部控制质量与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分析

(一)内部控制质量问题分析

1.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基础薄弱从我国企业发展的现状来说,并非是所有的企业都有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亦或是已经建立起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在整个体系方面并没有一个相对完善的监管体系。所以在具体的实施和管控过程中,虽然企业内部会计人员众多,但分工不够明确,这也是企业内部控制不到位的体现。2.企业经营者的内部控制意识不足部分企业经营者由于自身对于内部控制方面的了解的并不多,在认识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内部控制不能引起他们足够的重视。有的经营者把会计当作记账员一样,将他们只定位于记账、算账和报账,并没有将会计的职能充分的发挥出来,没有把他们作为企业决策时的参与者。这样是对会计资源的一种浪费。内部控制不能在短期得到回报,所以企业的领导不愿意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用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上。

(二)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分析

1.局限性分析在我国当前的企业发展进程中,无论是会计制度的建设,还是工作的实施本身都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从某种层面上来说,这也就造成了会计信息在披露的过程中不能反映企业的真实情况。基于现状,我国在进行会计信息质量提升的过程中也进行了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制定,如《公司法》、《会计法》等等。这些法规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对改善会计信息披露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其存在严重的滞后性,所以无法实现与时俱进的快速发展。因此这也促使一些会计在开展新型业务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必要的指导规范,从而难以保障信息的准确性。除此之外,一些法律法规的内容很空泛,没有明确具体内容,这也就导致了这些法律法规在实施的过程中造成了一定的误解,也会造成会计信息的不准确。2.计算机记账的问题采用计算机系统来进行会计工作是一种创新,同时也是与时俱进的表现。但并非所有的会计人员都具备良好的计算机操作基础,这就容易导致其在会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由于对计算机技术的不了解而致使工作内容和工作开展存在局限性,不能将会计工作和计算机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加上现在的计算机软件存在很多漏洞,这也会导致会计信息的不准确。

三、加强内部控制,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建议

(一)强化理论研究,提高内部控制的认识和理解

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过来作用于理论。在进行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借助科学的理论指导,有助于更好的进行内部控制工作。此外,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借助具体的实践内容,也可以对实践过程中的具体成果进行检验,通过检验为更好地修正理论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合理结合,在进行内部控制的过程中,真正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和谐统一。

(二)完善企业组织结构,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和建立一套适合自己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并与企业内的相关部门进行沟通,让更多的人和部门参与其中,达到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目的。

(三)政府着力推动,加强内部控制的外部监督

要想真正建立内部控制制度,需要各方面尤其是政府的帮扶和推动。政府和有关部门在出台相关法律法规的同时,更应该出台法律法规的补充细节和具体的实施方案,起到一定的衔接作用,提高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借助立法的手段,确保企业的内部控制能够受到更有效的监管,为企业内部控制对策的实施提供良好的外部管控环境。同时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强化内部控制意识,促使更多的会计人员加入到内部控制工作中,营造良好、稳健的内部控制氛围,促进内部控制工作效能的发挥。

作者:胡静波 赵婷婷 单位:东北师范大学商学院

上一篇:园林景观施工中项目管理措施研究 下一篇:企业价值流下会计信息增值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