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视角下的作弊问题及其防治

时间:2022-06-01 04:25:28

多学科视角下的作弊问题及其防治

摘 要: 作为高校管理实践的难点与社会问题,大学生考试作弊关乎道德,关乎诚信,引人思索。究其原因,除了与大学生自身的道德修养等主观因素息息相关外,也折射出制度和监督的缺失。本文从心理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多学科视角入手,结合学生管理实践和座谈和调查,重点探讨防治对策,以用更好的办法维护高考的公正性。

关键词: 多学科 作弊问题 防治

大学考试是检查大学生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的一种方法,也是衡量教学水平、促进教育各项工作深入开展的重要抓手。然而伴随着考试而出现的作弊现象屡有发生,同时因作弊问题的处理而产生的官司纠纷也常见诸报端。考试作弊影响考试的可信度和成绩的公平性,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性问题。本文拟结合管理实践,从多学科的视角下探讨作弊现象及防治对策。

一、心理学视角下的作弊现象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作弊现象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虚荣心理、攀比心理、从众心理、侥幸心理、赌博心理,等等。而且这些动机往往彼此交织,共同作用,在某种程度上也导致舞弊动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从众心理为例,简单而言,当一个人参与某种活动的动机来自“别人都这样做”的时候,他的行为就是从众行为。比如,当学生看到周围的同学有人作弊并因此而获得高分的时候,他就会在攀比心理和从众心理的作用下,认为自己也可以作弊,或者认为自己不作弊就是吃亏,于是铤而走险,也加入作弊者的行列。尤其是一部分学生作弊的成功案例,起到了非常严重的误导作用,刺激了更多学生的作弊心理。

二、社会学视角下的作弊现象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行动者对具体行为情境的理解是他们选择或拒绝某种行为方式的直接动因。作弊和教育中的其他一些弊端一样,已经不是个别人的品德问题,而是某种评价标准和激励机制下大面积、体制性产生的问题。就整个社会而言,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确立和完善阶段,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和发展,改变了人们的传统道德观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领域价值观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张扬。身处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也会受到各种不良价值观的影响。有的大学生缺少进取动力,平时懒散懈怠,考试也只有依靠作弊才能过关。有的大学生则以拿到毕业证为目标,以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为价值观,以兼职打工赚钱为重,只是应付考试,也容易导致作弊的可能。

三、经济学视角下的作弊防治

从经济学的视角分析,高考作弊是一场风险与收益的博弈。博弈论是研究存在竞争的情况下,一个理性人为了实现最大利益或既定目标,面对一定环境条件,在一定规则下,从允许选择的策略中选择有利于实现现实的潜在的利益策略,并加以实施,取得相应结果的过程。[1]博弈论参照下的作弊现象揭示的意义在于,考生在高考中是否作弊,取决于风险与收益的博弈,只有不作弊的净收益大于作弊的净收益时,考生在高考中的最优策略才是不作弊。

四、作弊防治措施探析

(一)加强诚信教育。

学生在价值观和道德取向方面的偏差是当今时代我们必须面对的严峻课题,针对诚信缺失、道德失范的现实,在大学生中开展诚信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势在必行。高校应把考风考纪的学习与教育作为大学生入学教育的必修课,也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如组织学生赴成功的企业感受其浓厚的企业文化,感受诚信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如蒙牛集团的“小胜凭智,大胜靠德”等公司文化,这些鲜活的名言警句,可以让学生真切感受诚信对个人和对公司发展的重要性。

(二)完善考试制度。

根据经济学原则的分析,在考试作弊惩罚成本既定的情况下,考生考试作弊行为的多少取决于考试作弊发现率的高低。如果考试作弊的发现率很低,即使惩罚成本很大,一些考生也会存有侥幸心理。因此,监考教师应当秉承公正、公平的原则,关心考生,爱护考生,预防为主,规范执法,提高考试作弊的发现率。学校可以考虑建立考风责任制,对纵容和默许学生作弊的教师、管理服务人员进行严肃处理,让合理的机制发挥作用。任课老师和辅导员在考试期间及时巡场也会对掌握学生情况和压制作弊苗头大有裨益。

(三)提高作弊成本。

学校应不断完善考试制度,制定相应条款,从立法、普法、监督、权利救济四个层面提出一系列规范大学生考试违规处理的具体措施,对大学生考试违规处理要走法治化途径。[2]要把因考试作弊而受处分的案例及时传递给学生,同时应当对作弊的后果广而告之,注重警示,使学生一入学就知道考试作弊后果的严重性。如将考试作弊的处理结果挂在网上,时刻起到警示作用。英国大学规定:一旦发现学生考试作弊或者抄袭作业,马上开除学籍,并根据情况的严重程度而决定是否按照知识产权法而将其告上法庭,原作者可以保留控告抄袭者的权利。如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网站的学生服务中心(Student Services Centre)公布了学校学生纪律委员会对学生作弊进行的处理结果,截止到2009年1月,“一名毕业年级的学生因作弊立即被开除,结束其四年大学的学习生活;一名学生因作弊被停止学业,立即执行;四名学生因在考场使用考试禁用材料,该试卷被判零分,并取消其对该课的重考机会”。[3]我国教育部2005年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籍管理规定》里,对考试作弊进行了具体的规定,在实际操作中,针对作弊行为,一旦发现,就必须严惩,绝不姑息。

(四)改进考试方法,正确发挥考试功能。

考试是检测学生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程度的主要手段,是评价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考试功能要正确发挥,就不能为了考试而考试,而应将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态度、勤奋程度、学习方法和知识掌握情况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平时注意培养学习兴趣,将人格培养和能力培养紧密结合,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要靠自己的勤劳和汗水取得成绩,获得学分。同时改进考试方法,闭卷考试时,考试题目难易度要适中,不出偏题怪题;开卷考试时命题不要过于简单,避免照搬书上显而易见的概念和论述题。要尽量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考试能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生产或生活上的实际问题。要积极汲取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等标准化考试的成功经验,正确发挥考试功能,达到公平公正的目的。

作弊现象的出现是多方面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在着手处理时也应当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探究源头,多管齐下,多方入手,辩证施治,努力将学生违纪行为的发生比率降至最低。要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热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把一切不良的思想和行为消除在萌芽状态。同时也要辅以必要的防范措施,做到软件、硬件一起抓,将高等学校的考风考纪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10.

[2]曹庆荣.大学生考试违规处理的法治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6.6.

[3]www.campus.manchester.ac.uk/ssc/examinations/exampoliciesinformation/examcheating/.

上一篇:略谈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学生学习声乐主动性的策略探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