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语言中的篇章现象

时间:2022-06-01 04:04:33

小品语言中的篇章现象

小品是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本文运用篇章语言学中的一些重要理论,对喜剧小品中的幽默话语进行分析,探讨小品中幽默话语的形成机制与策略。

一、小品概述

小品的历史由来已久,关于小品语言的研究从未间断,大部分文章离不开语音、词汇、语法、语义、语用、修辞等方面的理论,尤其是话语系统理论中的合作原则、礼貌原则、面子观、语境、关联理论、预设理论。

小品作为一种舞台表演艺术,从表面上来看是一种以对话体存在的艺术形式,所以,很多文章把它看成是口语的话语系统。其实,小品的语言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自然形成的对话,而是经过专门设计的对话语言,可以看成是一种篇章形式。

因此,本文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即从篇章的角度来研究小品的语言。

二、小品的篇章意识

(一)篇章的基本概念

由于“篇章”这个术语是从国外引进的,所以,对于它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家Harris为篇章下的定义为:“篇章”指的是由句子连接成篇的语言体。对Harris来说,其中的一个目的就是想看看篇章形式结构与其使用语境之间的联系。

廖秋忠先生将“篇章”定义为一次交际过程中使用的完整的语言体。在一般情况下,篇章大于一个句子的长度,涉及说话人/作者和(潜在的)听话人/读者。广义的篇章既包括对话也包括独白,既包括书面语也包括口语。篇章分析的基本内容包括:衔接、连贯、句子、句组与语篇句际关系的类型、篇章的结构五个方面。

(二)冯巩小品的篇章结构

本文主要取材于2002-2014年冯巩的中央春节联欢晚会的作品。这里的篇章结构与廖秋忠所谓的“篇章结构”不同,廖秋忠认为根据篇章各个组成部分间的结构关系及它们的传信功能,确定一个篇章的结构,并可以从不同的篇章结构中划分各种篇章类型,这些篇章结构的分类就构成了各种文体的分类,而这里篇章结构只是构成作品的语言布局。他的每部作品基本上都有一个类似的篇章结构:开场白(一个人)+对话。

(三)冯巩小品语言的幽默性与篇章分析

1.指同的表达。廖秋忠把指同的类型分为同型表达式、局部同型表达式、异型表达式,这里所说的“指同”主要是指同义复现。

例(1)如下。

冯巩:你刚才说我什么了?

李志强:我没说什么啊!

冯巩:说了,你说我一上台就得说“忙得我还没吃饭呢”,我说了吗,我就不说。亲爱的观众朋友们,我还没用膳呢。

(2007年冯巩、李志强《咱村那些事》)

例(2)如下。

阎学晶:嘿,那大脑袋,你还上不上啊?

冯巩:叫你呢(指向观众)?

阎学晶:叫你呢(看着冯巩)。

冯巩:一点层次都没有,都什么年代了,还管这叫大脑袋。

阎学晶:那应该叫……

冯巩:巨头。

(2008年冯巩、阎学晶、王宝强、潘斌龙《公交谐奏曲》)

例(1)和例(2)中的“吃饭”“大脑袋”本来是两个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词语,却被冯巩用“用膳”“巨头”代替,顿时使得冯巩的形象特别高大。然而,这种语言的高大却与冯巩用表情、动作等手段塑造的小市民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顿时笑声不断。

2.自纠和他纠。纠正即是用正确的形式来取代错误和失误,包括自纠和他纠。自纠,在这里指纠正自己的错误和失误;他纠,指纠正他人的错误和失误。

例(3)如下。

冯巩:你们以前都见过朱军把别人弄哭了,今天想不想看看我把他弄哭了。

观众:想。

冯巩:你们就等着我胜利的喜讯吧,我就不信弄不哭这黑小子。

朱军:你说什么?

冯巩:我说我就不信我六姑不给你包饺子。

(2005年冯巩、朱军《笑谈人生》)

例(4)如下。

金玉婷:唉,你还记得我出国前你说的话吗?

冯巩:我说什么了?

金玉婷:你说,如果有一天,我在国外读书读不下去了,甚至护照丢了,都要千方百计混进货轮夹层,前赴后继地回来,你会到天津新港开着凯迪拉克接我。

冯巩:额,你听错了,我会开着卡车拉货捎上你。

(2009年冯巩、金玉婷《暖冬》)

例(3),冯巩用“我就不信弄不哭这黑小子”和“我就不信我六姑不给你包饺子”,塑造了一个机灵、“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狡猾形象。例(4),属于是纠正别人错误的现象,冯巩的前女友说“你会到天津新港开着凯迪拉克接我”,冯巩却说“你听错了,我会开着卡车拉货捎上你”,这其实是在掩饰冯巩内心不愿承认的一种真实想法,出于面子的原因,只能用纠正别人错误的方式来维护自尊。

总之,不论是自纠还是他纠,小品中的错误或失误,通过语言的掩藏,说出口是心非的话,前后对比,产生讽刺幽默效果。

3.衔接和连贯。徐立新认为,幽默语篇中,往往存在两套不同的衔接和连贯体系。一套是外在的、合乎人们的正常理解模式,但是不能贯穿整个语篇,在甩包袱句戛然而止。另一套是潜在的、未言明的、不符合人们的正常理解模式,却能贯穿整个语篇。人们在实际理解过程中,先是沿着第一套最自然省力的体系理解,到了甩包袱句走进了一个思维和理解的死胡同,于是另辟蹊径,从而进入第二套理解体系。外在体系严肃、墨守成规,目的是造成假象,最终造成捉弄人、逗笑的效果。幽默是由外在和潜在的两套衔接与连贯体系之间发生的冲突引起的,语篇产生的歧义在幽默效果获得的过程中能够得到巧妙解决,并且形成滑稽可笑的画面、情景,导致幽默的发生。两套体系的交互作用也许是幽默和非幽默语篇在语言机制上的分水岭。

例(5)如下。

背景音乐:感动、轻柔

郭冬临:那天,我师傅把我叫到床前说“徒弟啊,看来这个车我是拖不动了,这拖车杠就交给你了,以后在路上跑,不管遇到谁有困难,咱就搭把手,搭把手不孤独”。

阎学晶:对,今天你帮我,明天我帮他。

冯巩:我就不信后天大伙儿不帮我,这就叫天下好人转圈帮,世界充满罗圈爱。

(2012年冯巩、郭冬临、阎学晶《搭把手不孤独》)

例(5)的笑点产生于冯巩的那句话,虽然冯巩的话与阎学晶的话表面上看似构成了排比,但包含的思想情感却完全不同。在郭冬临一番深情的叙述中,渲染了一种悲壮的场景,阎学晶极为感动,不由自主地号召大家互帮互助,使得小品的主题得到了升华,第一套衔接体系告诉我们每个人都要有一种奉献的精神。然而,冯巩用俏皮的语言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其实,这也是每个人狭隘的一面,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前后形成对比反差,两套衔接之间的冲突,着实让人忍俊不禁。最后,人人互帮,必将形成“天下好人转圈帮,世界充满罗圈爱”,冯巩用形象的语言做出了最好的总结。

三、结语

本文从篇章的角度来探讨小品的幽默效果,涉及到了篇章中的指同、自纠和他纠、衔接、连贯等概念,并且通过对冯巩小品语言的详细分析,充分解释了笑点的形成机制。

其实,小品中还出现了其他的篇章现象,比如打断现象,例如2007年的《咱村的事儿》:

李志强:老村长,您事迹突出,精神突出……

冯巩:椎间盘更突出啊!

打断的运用,反映了冯巩无奈的心情,无奈却得坚持。还有一些独白,很多独白方面运用到了对比、排比等。独白属于篇章,对比、排比等属于修辞,所以,小品中的语言现象由于研究角度的不同,研究术语也就不同,学科的交叉也是一个研究课题。回指导致的歧义也是笑点产生的原因之一,话题的转换,这在冯巩小品中都有所涉及,但本文没有进行详细的研究。另外,本文只是对冯巩小品做了静态的分析,却没有进行自身纵向的研究,而且没有与其他艺术家的作品进行比较,这都是本文存在的不足之处。这些可以成为今后喜剧小品幽默话语研究的不同方向。

(河北大学文学院)

上一篇:巴彦淖尔市临河城区小学生科技活动现状调查与... 下一篇:高压直流阀冷系统漏水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