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时配置护士集中冲配药物常见问题分析及对策

时间:2022-06-01 03:36:28

短时配置护士集中冲配药物常见问题分析及对策

摘要:目的 提高成品输液质量,为临床提供安全、准确的静脉用药。方法 对短时配置护士在药液配置环节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阶段性回顾、分析,采用加强人员理论培训、实践操作技能练习、日常互动沟通、交流及QCC、PDCA等管理手段。结果 经过有效的对策,短时配置护士药物配置环节错误总体发生率下降40.61%(P

关键词:短时配置护士;集中配置;对策

为缓和单位时间段人力紧缺以及适合配置中心的工作特色,我院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以下简称"配置中心")在药物集中冲配环节采取了实施固定与短时人力相结合的模式 [1]。但因病区抽调的短时人员总量大,流动频繁,个人能级的差异,增加了成品输液环节质量控制难度系数,对药品安全带来一定隐患。我们对短时配置护士药物冲配过程中常见问题进行阶段回顾和分析,并实施针对性控制防范举措,取得良好效果,具体如下。

1临床资料

配置中心承接全院45个科室静脉用药集中配置,单日总调剂量达1万份以上,其中冲配量达6000余份。采取药护合作模式,护士主要完成药物冲配工作,由固定护士与短时配置护士组成。短时配置护士每天从临床科室抽调,分2班次:早班(2h工作制)和全天班(8h工作制),涉及普药与抗生素冲配。为便于持续质量改进,科室制定排药、配制错误登记表单,并以积分奖励形式鼓励大家登记在册。

2回顾与分析

2.1总结回顾 统计2011年1月~2013年12月短时配置护士冲配过程中出现问题,具体见表1。

注: Pearson 卡方值9.995,P=0.041 (2011年VS 2013年)

2.2问题类型分析

2.2.1与溶媒相关 ①溶媒种类错误: 5%葡萄糖500ml排成10%葡萄糖500ml。②溶媒量错误:0.9%氯化钠50ml排成0.9%氯化钠500ml等。③溶媒种类、量均错误:0.9%氯化钠50ml排成5%葡萄糖500ml。护士冲配时容易受排药错误的误导,对溶媒种类的核对重视度不够,从而导致错误发生。

2.2.2与副药相关 ①相似药物错误。外形相似:如沐舒坦与诺斯帕。与护士对药物不熟悉有关。同种药物高低剂量:例如氢化可的松25mg/5ml规格,排药成100mg/10ml规格,冲配时只关注药名,未查对药物规格。②副药遗漏加入。多见于规格为2ml的安瓿或者需震荡药物。例如医嘱需要加入10支脑苷肌肽,只加入9支,仍有1支遗落在药框内。③副药未抽吸干净。例如溶解益索时,加入溶媒量不足,且未进行震荡,致使西林瓶壁上仍有粉末粘附。与护士对药物性质不熟悉,不了解冲配方法,为追求速度有关。④副药多加或少加。药师多排或少排,护士冲配时存在依赖心理,未执行查对制度。例如医嘱5%葡萄糖注射液+维生素C2g,药师排药只排了1g,冲配护士也只加入1g维生素C。

2.2.3非全量药物相关 非全量药物主要是指非整支剂量使用的药物。①弃去溶媒未抽出。例如常见医嘱5%葡萄糖400ml+艾迪100ml,护士冲配时需要先从5%葡萄糖500ml中抽出100ml弃去,再加入药物,护士常常直接加入药物,主要由于护士不清楚非全量药物标识代表的意义或者标识不够清楚。②非全量副药全部加入。例如配置氯化钾15ml时,将20ml氯化钾全部加入。常常发生于护士抽取时思想分散,先抽了全量药物后,由于惯性思维将非全量药物也容易整支抽入。③非全量药物剂量计算不准确。例如冲配胰岛素时,不会计算4u应抽取的量是多少毫升,或者抽取时剂量不正确。例如从40mg/ml规格的甲强龙中抽取30mg时,护士常不知道如何换算。

2.2.4处方合理性相关 ①药物超量使用。例如医生下达医嘱0.9%氯化钠250ml+ 10%氯化钾,审放药师未及时拦截,冲配时护士也未发现错误。②溶媒种类选择不当。例如易善复选择0.9%氯化钠注射液为溶媒,导致药液变浑浊。主要与护士缺乏相关的药学知识有关。

2.2.5交叉冲配 ①不同药物使用相同针筒:例如护士应药学知识缺乏认为参麦与参附是相同药物,使用同一副针筒加药。②两种药物配制交接点忘记更换针筒,发生这种情况往往是思想开小差。

3对策

3.1完善准入制度和岗前培训 建立短时冲配护士准入制度,健全其岗前培训体系。要求每位参与配置工作前,必须参加配置中心的单日集中岗前培训,由经验丰富的配置固定护士负责授课,发放多媒体课件,并结合冲配间内实地练习,培训时注重提高短时配置护士防范差错意识,指导冲配技巧,例如含有非全量药物的液体应加入非全量药物,再加入整支药物,讲解常见非全量药物剂量换算方法;告知常见冲配问题类型,关注易出错环节;指导其如何正确选择针筒,不同药物应使用不同的加药针筒。并进一步将上述环节中最容易发生的几种差错制成宣传小册子,配以照片说明,加深短时冲配护士对配置过程的印象,也利于她们复习巩固相关知识。培训结束需通过操作与理论考核。超过3月未参与配置的护士应重新接受培训。建立相似药物目录并上网,随时更新补充,短时冲配护士可在院内网上查询学习。

3.2加强责任心,严格落实查对制度 有报道指出出现冲配错误的部分原因在于责任心不强、欠"慎独",上班时间注意力不集中,配置过程中交谈分心[3]。而短时配置护士冲配时容易忽视查对制度落实的情况则多见于以下3类情况;溶媒查对不够重视、操作后查对未执行以及震荡后未再次查对。因此固定护士及时提醒短时冲配护士在冲配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查对制度,思想集中,不能相互谈话,如有聊天现象,及时予以制止。在配置中心上班时间过早,且冲配过程中的机械性动作,易造成催眠现象,将每天工作时间划分成3个阶段,每个阶段之间休息15~30min,以调整情绪和精神状态。

3.3加强临床科室联系与沟通 发放短时配置护士调查问卷,1次/季度,及时了解短时护士在冲配环节的困难,以及发生各种冲配问题的原因分析,及时改进存在的问题,最大程度提供帮助,满足需求。注重与短时配置护士所在科室护士长联系,对上早班的短时配置护士应注意合理排班,尽量在不影响临床科室工作的情况下,避免派遣上夜班后再来参与配置工作。建立短时配置护士冲配错误记录表,针对经常发生问题或连续发生相同问题的短时配置护士应与当事人沟通,协助查明原因,重点关注与培养。

3.4设立区域巡检班,加强冲配过程督导工作 在冲配的高峰阶段,设立区域巡检班,由固定护士执行,对短时配置护士加强冲配过程的监督与指导,特别是重点人员与重点环节,尤其是规范操作的执行。例如,同时冲配胰岛素和非全量氯化钾,要求先双人核对抽取胰岛素再抽取5ml氯化钾,最后抽取10ml整支量。

3.5充分发挥标识管理的作用 在进入洁净室前的更衣处,建立沟通板,每日不记名反馈短时配置护士发生的冲配问题,注明防范方法,以起到警示作用,减少再次发生。制作各种提醒牌,例如非全量药物冲配方法提醒牌、难溶解类药物冲配方法提醒牌等,放置在各个操作台面上。输液标签上用" "显示非全量药物,使冲配护士一目了然,如果是相似药物,会在输液标签上写出,例如"请注意地塞米松2mg与5mg的区别",加深配置护士思想上警惕。另外在输液标签上将容易混淆的溶媒字体加粗,减少溶媒配置错误的发生;并将数量字体加粗,减少漏配的发生。因护士流动性大,对药学知识掌握能力参差不齐,因此在加强其药学知识学习的同时,将部分药物的配伍禁忌、溶剂选择在输液标签上注明,从而能使护士做出合理的判断。

3.6提高药师排药的正确性 短时配置护士发生冲配错误有部分与药师排药错误有一定相关性,因此需要减少此类的误导倾向。定期向药师反馈冲配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减少排药错误导致的冲配错误。药师排药过程中应遵循相应流程,排溶媒与排副药者分别由两人完成,划分区域空间,避免人为节省环节变单独执行,且应严格落实查对制度,仔细检查药物种类与剂量。

4 结论

有效控制静脉药物配置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安全因素,是医院安全管理、保障患者生命健康的必要条件和客观要求[3]。针对短时配置护士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通过一系列的有力举措,不断完善质量控制制度和防范体系,规范其岗前培训,动态进行冲配过程质量监控,消除种种不安全因素,防患于未然,显著降低了问题的发生率。表1显示从2011年~2013年短时配置护士药物配置环节错误总体发生率下降了40.61%(P

参考文献:

[1]宋萍,张艳阳,王华芬.静脉药物集中调配中心短时配置班的设立与体会[J].护理与康复,2012,11(8):782-784.

[2]张国军,许璜,林凤巧.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差错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23):3856-3857.

[3]雷海红.静脉配置中心常见的配置差错分析及防范措施[J].临床医药实践,2011,20(12):937-939.编辑/王海静

上一篇:牙髓病变对局限性牙周炎的影响分析 下一篇:超声高频探头在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检查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