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深入分析听说法理论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2-06-01 02:12:38

试深入分析听说法理论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听说法曾经在50年代盛行于英语教学中。它专指一种先关注听说,后关注读写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使用对话作为课堂陈述的形式,使用句型作为主要的训练技巧。本文将从背景、理论、原则、设计和程序等方面,继续探讨听说法在语言教学方面的应用。基于研究结果,笔者将提出一些建议,帮助更好地理解听说法,更重要的是改进其在语言教学中的使用。

关键词:听说法;理论;设计;语言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08(C)-0099-01

一、听说法产生的背景和原因

听说法曾经被称为“信息法”、“口头法”和“结构法”等。“Audiolingual”这个术语首先在1964年被Nelson Brooks所使用。这种方法不注重先教词汇。相反,学生首先接受听力训练,然后是发音训练,接着才是说、读和写。

听说法的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三种。首先,美国参加二战,直接影响美国的语言教学。当时,美国政府急需一些精通外语的军事人才。于是,政府的专门训练计划开始。第二个原因与1957年俄国首次发射人造卫星有关。美国政府当时意识到,为防止美国落后于技术先进的国家,他们需要努力学习外语。第三个原因是,当时美国已经成为世界瞩目的大国之一,社会迫切需要英语教学方面的人才。

二、听说法的理论

1、语言理论:结构主义语言学

正如Richards和Rogers (2008:54)提出,“导致听说法产生的语言理论是结构主义语言学。”他们进一步详细解释“结构”这一术语:(a)语言由线性的规则限定而产生;(b)语言样本能够在任何结构层面进行阐述(语音、音素、词素等);(c)语言层面被认为是系统的系统(2008:55)。

这一理论强调“语言的主要媒介在于口头”,我们可以假设“话语在语言教学中占据领先地位”(2008:55)。正如Brook (1964,参考Richards & Rogers 2008:55)总结到,“语言首先是口头的,然后才是书面的。”

2、学习理论: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指的是一种基于实证的研究人类行为的理论。在这一理论中,人类被看做一种能够发出一系列行为的机制。在学习的过程中,这些行为的产生依赖于三种元素:刺激(所教的知识);反应(学生对刺激的反应);强化(称赞或自我满足)。基于这一学习理论,我们得出结论:“语言的掌握可以被看做一套适当的语言刺激―反应链”。因此,在早期的操练中,听说法关注的是语音和语法结构,而不是词汇。

三、实例分析

现在笔者以初一下册英语课本第七单元课文为例,用此理论来描述这一单元的教学过程。本单元着重向学生展示如何描述别人的外貌,包括头发、身材、身高和体重等等。在这一部分,笔者将具体介绍几种教学活动。在这一单元的教学过程中,笔者试图运用听说法,并综合使用其他相关的活动和练习。

基于听说法的理论,学生应该按照听、说、读、写的顺序进行学习。因此,笔者首先向学生播放两段对话。随后,学生将进行固定对话模式的口头操练。

在学生掌握口头技能之后,教师应该给予学生适当的练习,以便学生熟练掌握本单元的重要内容。

总结:当今时代,越来越多的教学方法出现在语言教学中,每一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虽然听说法被许多研究人员和学者所抨击,但它仍有许多可取之处,在今天仍被使用于语言教学中。总之,关键在于教师能够充分发挥它的优点,适当结合其它有效的方法和活动,努力使课堂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陈文玉.1993.初中英语教学中采用听说法的体会.《海南师院学报》第1期.

[2]刘芳.2006.听说法和交际法与外语教学.《辽宁经济技术学院学报》第1期.

[3]刘新霞、韩婧.2008.听说法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教学与管理》.

[4]罗立胜、董玉真.2005.试论“听说教学法”产生的理论背景及其现实意义.《外语教学》第4期.

[5]孙慧.2009.听说法在英语听说课堂中的有效应用.《外语教学与研究》第36期.

[6]张月琴.2007.英语视听说课程中“听说法”和“交际法”的教学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第23期.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如何实现老字号的不老传说 下一篇:适应新形势创新工会女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