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生子女“外移”后家庭养老问题分析

时间:2022-06-01 01:29:21

独生子女“外移”后家庭养老问题分析

摘 要:近年来,中国大陆留学生的新移民数量激增。相较于传统的华侨,摆在新移民面前的问题很多。其中最引起大家关注的莫过于国内父母的养老问题。中国大陆最早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已迈入老年期,父母的养老选择成为年轻新移民无法回避的问题。为花甲之年的父母申请移民外国、享受国外的养老福利,还是让父母留在国内、自己做“海鸥”或干脆举家海归?让不少独生子女新移民徘徊难决。

关键词:独生子女;家庭养老;分析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9-0072-02

以中国学生首选的留学目的地澳大利亚为例,据统计,从中国来澳的留学生中有95%以上是独生子女,这当然是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结果。这些独生子女留学生如果是选对了澳洲就读科目,其选学的职业评估能达到60分时,加上年龄在30岁以下,那么他们基本上在完成其澳洲学历之后,可以有计划地完成移民目标。对于在海外的子女的父母来讲,子女能够立足澳洲固然不是一件坏事,但长期与子女分别,相互得不到照顾却是令人遗憾的事情。尤其他们现在都已经步入或者正准备步入而立之年,他们的父母也开始步入老年,如果父母申请探亲签证,不但每次探亲的时间有限,而且每次办理探亲签证的手续又相当繁琐,所以他们面对的养老问题的压力尤为巨大。但是澳洲移民政策对这些独生子女留学生的父母们并没有敞开怀抱。

一、“新移民”独生子女养老压力很大

对于“外移”的独生子女来说,他们面对的养老问题的压力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首先,办理父母移民和日常生活的巨额费用;其次,父母移民后因为语言文化急剧变化产生的生活依赖;最后,三代人在崇尚独立自主的国度下同住所发生的种种冲突等。

中国历来崇尚尽孝。“百善孝为先”,对于许多已过而立之年的新移民独生子女来说,要尽早和父母团聚尽孝,首要面对办理移民的巨额费用以及父母的日后日常开销等。以移民澳洲为例,现在移民付费一个人是澳币4万多元,夫妇双方父母4个老人的总费用就要超过16万元,人民币就是将近100万。移民后在澳洲累计居住满10年以上的老人,每月才可收到政府寄来的养老金支票。这意味着,在这十年内,父母将失去经济上的独立,生活费等各项费用,要依靠子女支撑,如果父母健康出现状况,经济压力可想而知。

这一代独生子女小的时候万千宠爱集一身,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都宠着。现在他们老了,到归还这些爱的时候了。尽孝要尽早,老人不能等,可是,有的华人父母在孩子定居国外之后一心想着和孩子住在一起,但有的父母则不愿移民,不愿移民后事事都要依靠孩子,降低大家的生活质量。他们往往在国内衣食无忧,并且每年都有旅游的机会,朋友亲戚一大堆,什么都很方便。来到国外语言不通,去那做啥,连看个病都要靠孩子领着。而且真要移民过来,几十万砸在费用上面,他们心疼子女在外打拼不易不舍得,不愿子女掏钱。而且一大家子挤一起,生活档次肯定要下降,可能还不如留在国内安度晚年幸福。中国人传统思想认为年纪大了,都希望有三老傍身:老底、老窝、老伴,现在要他们连根拔起去一个陌生的国家,老底老窝都没有了。他们情愿实在无法生活自理的时候就选择去养老院,经济上和情感上都彼此不用依赖。

一些独生子女的家境较好或者其父母变卖国内房产移民过来,彻底同住,也容易产生家庭冲突。老人国内的房子卖了,不惜断了自己的后路,完全是为了儿子和孙辈过来,对自己的需求不是太在意,最大的快乐和生活重心就是看到一家六人在家里开开心心的,也难免在家庭事务方面多给意见。但两代人在对待下一代的教育、生活习惯和理念等方面的冲突使这些独生子女夹在自己的父母和自己的另一半之间,左右为难,倍感压力。难免产生家庭矛盾,与当初团聚的美好愿望背道而驰,使独生子女十分无奈。

二、澳移民政策紧缩申请移民养老: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澳洲当地一份关于华人生活满意度的调查报告显示,由于澳洲政府移民政策紧缩,不断限制老年父母家庭团聚移民,国内父母的养老问题成为新移民一时半会儿解决不了的烦心事。据移民数据显示,到2013年能够顺利批准的不付费家庭团聚移民申请者,大部分是在2005年递交的材料。也就是说,这些年老父母单单等待家庭团聚的审批,就等了大概有9年的时间。而在最后批准之前,还有一次体检。如果体检过关才能发出批准函。对于这样一种政策的执行,有人说,澳洲移民政策是在向“金钱”看齐,贴有“嫌贫爱富”的标签。还有人说,澳洲联邦政府已经够人道,今后不可能再增加不付费父母移民名额,因为选民不同意,不欢迎老年人给纳税人增加负担。由于签证政策的紧缩,使华人申请父母移民养老的希望进一步渺茫。

中国父母移民主要是为了和子女团聚,享受天伦之乐。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本该是辛勤一生的父母应有的权利。而现实是,儿女在国外每天忙于工作,无暇和他们交流。老人们身边没有朋友,熟人,生活圈子变得非常狭窄。再加上语言交流能力差,出行交通不便利等诸多因素,造成了他们社会独立能力的丧失,连出门买个报纸都要儿女帮忙。这些无法融入当地社会的老人,因为缺少关爱和精神生活而不愿意孤独地在异国生活。毕竟人是社会元素,除了家人,老人还需要有朋友和固定的社交圈。尽管大城市设立有华人社区及各种华人组织,可是大多为来自香港等地的早期侨民服务,语言、风俗习惯等的不同让中国的父母很难融入其中。而目前针对中国移民的华人组织很少,这就造成父母没有渠道交朋友,感觉在国外的日子好像坐牢。为了解决老年人精神世界匮乏的问题,曾有人建议成立中国老年村,或者效仿欧洲华人华侨退休者协会,建立老年人自己的团体组织。然而签证申请的巨大难度使父母移民永居养老难以实现,建立属于自己的社团组织更成为一种奢侈。

许多新移民的父母表示,如果不是为了儿女,他们并不倾向于移民养老。即便外国的生活水准高于中国,语言、文化的差异以及和亲戚朋友等社会关系的割离也会给他们未来的生活造成很大的不便。不仅如此,和在国内的老少同居一样,父母移民后也可能会遇到难以处理的婆媳关系,子女代沟等一系列棘手的家庭问题。

既然,移民养老面临如此大的困难,留在国内养老是否是更好的选择呢?

三、留在中国养老:付费成为大趋势

中国社会养老问题日益严峻,这是毋庸置疑的现实。中国修订后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国家要建立和完善的是“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这条法律透露出的信息明确,限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承受能力和经济实力,中国政府目前还没有能力建立全面的社会化养老服务。未来中国老年人只能依靠家庭成员赡养,子女为负有法定赡养义务的赡养人。

养儿防老是中国的传统观念,然而由于实行数十年的独生子女政策,目前的中国家庭普遍是421结构。这就意味着,和中国传统家庭相比,赡养老人的重担将由家里唯一的子女来承担。在中国,家庭成员的不足早已使国内独生子女家庭难以招架。而由于移民带来的子女流失又使得家庭养老功能进一步弱化。没有了其他家庭成员的帮助,新移民正在艰难地探索一条两地养老之路。

对于既有子女照顾又要兼顾工作的家庭目前就面临着这样的烦恼。以前是全家每年回国探亲,现在随着工作变得繁忙,子女也到了上学的年纪,渐渐地感到越来越难挤出时间回国探亲。而远在中国的父母已经年过六十,近几年来身体也越来越差,需要人照顾。有的家庭的主张十分开明,现在能动就两个人互相照顾。等将来哪一天动不了了就去住养老院,省事省心。对于父母双方,一方身体尚且健康,能够独立生活,而另一方丧失自理能力,由一方单独照顾不便。可以考虑请雇工,帮助照看起居。有专业的护工照顾,不仅父母轻松,子女在国外也省去了不少担心。父母患病期间心理会比较脆弱,独生子女应注意在那段时间坚持经常与父母视频连线,并随时与护工沟通,能够给父母带来很大的心理安慰,对病情的恢复有帮助。

在当前中国的养老政策下,社会化养老现状并不能满足老年群体的需求。这就要求政府以养老服务为切入点,积极探索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等养老模式,扩大社会化养老覆盖面,提升社会化养老服务水平。把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大财政对养老服务机构的投入,逐步改善养老服务环境。实施农村新型社会保险,不断提高社会救助能力,对纳入城市低保范围的老人实施综合救助,对纳入农村低保范围的老人实施生活和医疗救助,基本实现全面救助。依托社区网络平台,建立社区服务热线,为老人提供24小时服务,老年人可通过该热线提出具体服务要求,由加盟服务商为老人提供养老、家政、医疗等上门服务;依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定期为老年人进行体检,免费义诊,提供医疗咨询服务等,为老年人的健康保驾护航。不断加大机构养老设施建设,机构养老服务快速发展。大力发展公办养老机构,对已有敬老院进行了新建和改扩建。

未来如何赡养父母,新移民应该从现在开始未雨绸缪,积极利用中澳两国现有资源,共同探讨一条两地养老的新路,让辛苦操劳了一生的父母安享晚年,而不是“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一声叹息。

参考文献:

[1]徐俊,孙超.我国“独生子女”界定操作化问题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2]王刚义,赵晶磊.居家养老的困境与出路――探索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模式[J].创新,2008(3).

[3]高法成.孝与养的失衡[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1.

上一篇:Geopriv协议形式化分析与模型检测 下一篇:浅析大庆市高校就业工作辅导员的作用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