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沉睡”的教师

时间:2022-06-01 12:34:03

唤醒“沉睡”的教师

唤醒沉睡”的教师

作者简介:王海彦,37岁,内蒙古民族师范学院毕业,大学本科,中学高级教师,内蒙古毕拉河林业局中学副校长,内蒙古森工集团骨干教师,英语学科带头人,多年来一直工作在教学一线,承担英语教学工作。中国阅读学研究会会员,《语文报》特约编辑,《学习报》特约编辑,《语文周报》特约编辑、大兴安岭林区外语教学研究会理事,多年来受林业局及以上表彰17次,有十多篇论文在自治区级及以上书、报刊上发表或论文评选中获奖。

懒于出课、漠视学习、惰于研究,一些教师身上所表现出来的“职业倦怠”,严重影响着自身的成长,阻碍着学校的发展。要唤醒教师内心的成长渴望,就要走学校引领、建立机制、搭建舞台相结合的道路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教师的年龄在增长,职称在改变,教学要求也在不断变化,但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并没有跟上教育发展的步伐。长此下去,将严重影响教师的成长,阻碍学校的发展。因此,如何让学校教师焕发活力,尤其是让学校的名师冲出学校,走向全市乃至全省全国,如何发挥学校名师的辐射带动作用,应成为学校领导班子特别关注的问题。但在校本培训实际工作中,我们却发现种种不正常的现象。

教师“沉睡”现象面面观出课,千呼万唤始出来。某学校举行课堂教学开放月活动,教导处安排教师出课,教师们纷纷避之不出。至于不出课,教师们各有各的理由。中年教师主动“退位让贤”,说自己“年纪大了,还出课?”青年教师“明哲保身”,称“自己经验不足,不敢担此重任”。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无奈之下,教导主任硬摊给青年教师,青年教师只好“不得已而出之”。当然,也有一部分教师主动要求出课锻炼,但为数不多,尤其在学校名师中不多见。因此,在学校举行的各种课堂教学观摩、竞赛中,来回就是几个熟悉的身影,且青年教师居多。而一些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等骨干教师不再登台亮相,一展风采。面对特级教师于永正、靳家彦等年过花甲的名师仍然活跃在课堂教学时,不知教师们会有何感想?不知教师们多年不出课,一旦出课感到上课的激情不再,把握教材不再透彻,驾驭课堂不再灵活,课堂语言不再丰富精练时,会有何感想?难道出课真的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吗?

学习,想说爱你不容易。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善于学习,终身学习。对此,教师们心里都很清楚。但大部分教师对学习仍然不感兴趣。问其理由,很简单——忙。大部分教师忙于学校的各种检查,忙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忙于班级管理等,这样的忙是有目的、有价值的忙;但也有些教师忙于上网聊天,忙于打电子游戏,忙于看电视剧等。因为忙,教师们无暇顾及学习,更有个别教师甘心做“半瓶子醋”,过一天算一天。不知何时教师们能忙里偷闲,抽出宝贵时间,重新审视我们“忙”的日子,理性思考忙的收获和价值。难道学习真的是“想说爱你不容易的事”吗?

研究,月朦胧鸟朦胧。现在,新课改倡导“学校即研究室,教师即研究者”的理念。各中小学也采取了多种措施强化教师的教科研意识,传授教科研的方法,积极推广教科研成果。回首学校几年来的教育科研之路,反思学校的教科研现状,我们发现,在学校中开展真研究的教师居少,凭经验教学的教师居多。教师在进行教学研究时有三种现象很值得我们关注,一是大海现象。大海表面波涛汹涌,而海底却风平浪静。有些教师的教学研究也如大海一样,不管学校如何倡导,依然是“我行我素”,对教学研究漠然视之,认为教学研究是“镜中花,水中月”,中看不中用。因此,对于教科研课题研究、校内出课、听专家讲座等没了热情和激情,仿佛教学研究与自身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毫无关系。二是“小猫钓鱼”现象。大部分教师搞教学研究,尤其是在选择教科研课题时像小猫钓鱼一样三心二意,流行什么就研究什么,一学期一个研究课题,使研究浅尝辄止,结果一无所获。三是功利现象。有部分教师,无论是学习、出课,还是教学研究,只要是对自己有好处的,就积极争取。反之,则置之不理,利益的驱动代替了事业的追求,代替了自我价值实现的欲望,这是很令人担忧的。

教师何以如此“倦怠”?

在以上三种现象中,教师表现出来的懒于出课、漠视学习、惰于研究,其主要原因是教师过早地进入了“职业高原期”,心理学上叫教师的“职业倦怠”。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难以应付教育教学工作对自己的要求,而产生的疲劳困乏的身心状态,是教师厌烦和畏惧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种心理反应。患上“职业倦怠”的教师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成就感降低,工作上不求上进,不愿付出努力,甚至产生放弃做教师的消极想法,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未老先衰”,产生了“能马上退休就好了”的消极想法。是什么原因使教师过早地患上了职业倦怠呢?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教师负担重。教师们既要忙于教育教学,又要忙于应付学校和上级的各种检查;既要不加重学生负担,又要提高教学成绩。尤其是近几年来社会和家长对教学成绩的过度关注,更加重了教师的心理负担,不少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却得不到及时疏导。二是学校的各项检查评比工作反馈不及时。学校举行的各种业务学习培训、竞赛活动,只注重布置,缺少过程管理和及时的反馈评价,没有让“优秀教师”体验到“自我价值实现”的快乐,给全体教师造成了做与不做都一样,做好与做差都一样的错觉。三是学校开展的教学研究活动实效性不大,挫伤了教师参与的热情。教师参加教研活动,渴望有所收获,有所提高。但有时举办的教研活动质量不高,参而无获, 老师们就对“科研活动产生了不信任感”,感觉有些教研活动是在走形式,走过场,参与的积极性锐减。

上一篇:浅议“首办责任制”落实中存在问题与措施 下一篇:论化疗性静脉炎的防治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