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JA1041AT的CAN唤醒

时间:2022-10-16 05:37:33

摘 要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整车系统的CAN通讯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整个电驱系统、空调、EPS、DCDC等等零部件都需要通过CAN总线与整车控制进行指令接受和发送。但是传统的CAN通讯因为没有唤醒和睡眠功能,导致弱电电池始终供电,能量损耗大。本文针对这个问题,设计出基于TJA1041ATA的CAN唤醒电路,解决了CAN芯片不能主动睡眠和唤醒的问题,大大提高了电池的使用时间和寿命。

【关键词】CAN唤醒 CAN睡眠 节能新能源 TJA1041AT

随着现代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能源的日益匮乏及环境污染的不断加重,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已经成为重中之重。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推行,首要问题就是能量的低损耗,该文的方案能够很好地解决能量损耗的问题。即车辆无行驶状态时,整车主动进入休眠状态。当点火信号使能或整车信号进入就能唤醒整车,进入待机模式。

1 TJA1041AT通讯电路

采用NXP公司的一款具有CAN唤醒功能的芯片TJA1041AT。该芯片可以实现CAN通讯的基本功能,且可以使得电力电子箱在掉电模式下的静态电流低于1mA。同时实现睡眠唤醒。基于此,设计了CAN通讯的硬件电路如图1所示。

2 功能介绍

2.1 TJA1041AT正常工作模式

2.1.1 唤醒模式

TJA1041AT进入工作模式,需要是INH管脚置高电平,且和的5V和3.3V电压需在INH引脚给出的电平脉冲上升沿出现后的10ms之内建立起来。正常上电过程中,需要TJA1041AT在上前通过硬件将CAN芯片的引脚和EN配置为低电平,以保证上电后INH置高到MCU发出MODE配置信号的过程中CAN芯片优先进入SDANBY模式。之后将和EN配置为高电平。共有三种唤醒模式:

(1)接常电12V;

(2)WAKE引脚由外部提供上升/下降沿;

(3)总线上发报文。和分别由INH引脚控制使能的电源芯片给出5V和3.3V。

2.1.2 唤醒流程

唤醒:首次接常电12V, INH跳变,并使能5V与3.3V的电源芯片,使INH置为高电平,通过MCU将和EN配置使系统唤醒。

总线唤醒:总线给CANH发送一个显性电平, INH跳变,并使能5V与3.3V的电源芯片,使INH置为高电平,通过MCU将和EN配置使系统唤醒。

本地唤醒:WAKE引脚由外部提供上升/下降沿,并使能5V与3.3V的电源芯片,使INH置为高电平,通过MCU将和EN配置使系统唤醒。

2.1.3 睡眠流程

将CAN芯片的引脚配置为低电平和EN配置为高电平,此时INH引脚置低,同时MCU经过一段时间的延时将TOD置低。以上全过程后系统进入睡眠模式。

2.2 整车CAN芯片休眠及唤醒功能

2.2.1 正常上电流程

(1)OFF档(不插钥匙)。只有CAN芯片的与电池的KL_30(常12V)连接,控制器无弱电强电。此时通过硬件将CAN芯片的引脚和EN配置为低电平,以保证上电后INH置高到MCU发出MODE配置信号的过程中CAN芯片优先进入SDANBY模式。

(2)ON档(插入钥匙)。上高压;同时CAN芯片的WAKEUP引脚通过点火信号得到一个上升沿,CAN芯片的INH引脚给出一个12V左右的8ms的电平脉冲,通过该脉冲导通连接KL_30与电路中12V、5V、3.3V供电的MOS管,5V和3.3V需在INH引脚给出的电平脉冲上升沿出现后的10ms之内建立起来,以此将INH引脚保持在高电平的状态;5V和3.3V建立起来的同时,MCU得电,将和EN配置为高电平,并将TOD引脚置高。以上全过程后系统唤醒并工作。

(3)下电(拔出钥匙)。断高压;同时MCU检测到高压信号消失(此处的判断依据以VCU控制测流为准),将CAN芯片的引脚配置为低电平和EN配置为高电平,此时INH引脚置低,同时MCU经过一段时间的延时将TOD置低。以此关断连接KL_30与电路中12V、5V、3.3V供电的MOS管。以上全过程后系统进入休眠模式。(注:当拔出钥匙时WEAKUP引脚同样会接受到一个下降沿,也会触发一次系统的唤醒过程,所以需要MCU在检测到WEAKUP引脚出现下降沿时将CAN芯片的引脚配置为低电平和EN配置为高电平。)

3 结语

经过大量实验验证,该电路在满足普通CAN通讯功能外,能够在整车停车或钥匙忘记拔出的情况下进行自我休眠;同时在休眠状态下,通过有效的方式可以进行整车驱动器的唤醒。既大大减少了通讯的故障和信息丢失,也解决了CAN芯片不能主动睡眠和唤醒的问题,大大提高了电池的使用时间和寿命。

参考文献

[1]史久根,张培仁,陈真勇.CAN现场总线系统设计技术[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

[2]甘永梅,李庆丰等.现场总线技术及其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3]饶运涛,邹继军等.现场总线CAN 原理与应用技术[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4.

[4]邬宽明.CAN总线原理和应用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6.11

[5]阳宪惠.现场总线技术及其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市 200030

上一篇:电流互感器非线性特性对电能计量的影响 下一篇:软件复用与软件构件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