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高效多渠道 教学革新不可少

时间:2022-06-01 11:02:41

课堂高效多渠道 教学革新不可少

【摘 要】教海无涯,革新为上,注重发展,实践为径。本文作者站在初中体育改革的前沿阵地,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从掌握训练要领、把握出手“三度”和优化基本训练三方面阐述了初中学生投掷实心球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前提;关键;后盾;效率

在践行“15/20/10”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中,广大初中体育教师坚持按照新课程标准,在绿茵场上勇于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而投掷实心球是初中生发展身体素质的一项较好的锻炼项目,也是近几年体育中考中的一项选考检测项目。但是,每年学生中考的成绩不尽人意,笔者对海门市六所初中最近三年的体育中考成绩统计、分析,该项目的满分率平均占68.6%,可见,探寻提高学生投掷实心球的奥秘是摆在每一位初中体育教师面前的艰巨任务,具体必须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掌握训练要领是提高学生投掷素质的前提

我们在训练学生掌握实心球投掷要领时,必须抓住三大环节:

1.正确持球

实心球的握持方法是投掷的前奏曲,因此,我们一定要让学生双手伸直,五指微张,两大拇指紧靠在一起,在球的后上方成“八”字;以拇指的第一关节和食指、中指、无名指的第一、二、三关节托握住实心球的后面中下部;握球后,两手下垂自然置于身体前下方,从而节省力量,以便在预摆时增大摆动幅度。当然,部分女生及力量较弱的学生指跟可触及实心球,用小指稳固球体。

2.预备姿势

正确握持实心球后,必须及时把握好预备姿势。首先要站立好身躯,因为良好的站立姿势,不仅能使学生发挥最佳的力量,而且还能防止重心不稳。实践证明:两脚前后站立,当作后仰满弓时,能够很好地控制重心,且在出手时蹬地更有力。其次,把握预摆技术要领,预摆是为球的最后出手所做的准备。一般而言,学生预摆时头部稍低或稍前倾,自身肩关节放松,双手微屈,然后小幅度的前后摆动2次~3次,同时调整呼吸,放松身体,为最后发力做好准备。

3.奋力出手

在学生掷实心球的过程中,假如反弓的程度比较大,那就有效地加长了工作距离;良好的反弓技术动作的形成包括抬头、挺胸、送髋、屈膝和后引球。学生的头部后仰与水平的角度一般在30°~45°之间比较适合,而屈膝是为了更好地完成蹬伸;当学生膝关节处于l35°时,其下肢蹬地力量较大,产生的加速也大;当缓慢地后引时,大小臂的夹角只有保持在90°~135°之间,才能有利于力的发挥和引球距离的良好结合。

实心球最后用力动作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着球的出手速度。一般前脚先发力,使后腿获得更大的蹬力,假如最后发力出手太晚,往往造成砸球的现象;假如出手太早,也会影响出手的水平速度。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出手时,务必要求学生前脚稍微的弯曲,从而起到缓冲的作用。但是,假如弯曲过多则起不到很好的支撑作用,既降低了出手高度,而分解了出手时的力量。

二、把握出手“三度”是提高学生考核成绩的关键

实心球出手的“三度”包括角度、速度和高度,我们只有把握好“三度”,才能提高学生的考核成绩。

1.出手角度

实心球的出手角度在一定范围内它随着出手速度的增大而增大,但是出手角度因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而变化,男生大一点,女生小一点。

现代教学研究表明:一般角度控制在40~42度左右最为理想。

2.出手速度

学生出手速度是投掷实心球的关键步骤,只有尽量加长实心球离手前的用力距离和加大鞭打力度,才能有效提高投掷成绩。因此,我们在引导学生练习时让学生身体成反弓,形成一个鞭打动作比较理想。当然,过度的身体后仰和抬头,会影响身体的稳定性,不利于发挥最佳状态。

3.出手高度

实心球的出手高度比较灵活,一般取决于学生的身高臂长及对该项目技术动作的掌握程度。如果学生蹬地送髋不够或最后用力出现屈肘动作,那就会影响其正确的出手高度。

三、优化基本训练是确保投掷训练效率的后盾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强化学生投掷实心球的基本功训练能促使学生发挥最大的力量,而最大力量的提高主要取决于肌肉生理横断面积和肌肉内协调能力的发展与改善。我在实践中注重学生的基本功训练,采取以下三种方法:

1.重复型训练法

学生负荷量的大小一般随肌肉力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因此在进行重复型训练时,学生最大负荷量控制在75%~90%,各班一般可分6~8组训练比较适宜,每组重复次数4~6次,每组间歇时间控制在3分钟。

2.大强度训练法

大强度训练的负荷强度一般控制在85%以上,负荷量为6~8组,每组2~4次,间歇时间为2分钟左右。因此,我们在训练时要求学生逐渐达到用力的极限,以后继续用中上强度训练,直至产生疲劳为止。

3.爆发力训练法

投掷实心球主要靠学生的爆发力,因此,在引导学生进行爆发力训练时,其负荷强度一般控制在学生最大负荷的30%左右,负荷次数与组数的控制主要以不降低速度为原则,使学生中枢神经系统保持良好的兴奋状态;爆发力训练的频率一般以2~4次为佳,间歇时间以学生的投掷能力完全恢复为原则,一般控制在2~5分钟。

教海无涯,革新为上,注重发展,实践为径。投掷实心球是初中体育中考选项之一,激励学生进行实心球投掷训练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发展学生上肢力量具有深远意义。我们只有与时俱进,大胆创新,才能激发学生认真参与训练的积极性,才能有效提高投掷实心球训练的效率,才能探寻出实心球投掷技巧的奥秘。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长江中学)

上一篇:紧扣考纲要求,优化高中英语词汇教学 下一篇:拓宽数学教学渠道拓展学生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