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实一体,虚实融合”教学模式在汽车专业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2-06-01 10:22:38

“理实一体,虚实融合”教学模式在汽车专业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理论课和实训课是当前中职院校普遍采用的课堂教学模式,但长期以来,理论课和实训课“两张皮”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导致“教的吃力、学的费劲”、“两头不讨好”,而通过“理实一体,虚实融合”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将理论课和实训课合二为一, 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仿真操作和实际操作结合在一起,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进行小组化分工教学,从而有效打破了以往专业教学中“在课堂上讲汽车,在黑板上修汽车”的尴尬局面,真正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空间和时间的统一性、认识过程的同步性和认识形式的交错性的三个特性。实施“理实一体,虚实融合”的教学模式改革更加有利于造就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关键词】教学模式 理实一体 虚实融合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230-02

随着职业教育的飞速发展,以培养实用型职业技能人才为前提的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模式,专业化、规范化、技能化、职业化的行业训练的特征日益凸显。但长期以来,教学中理论课和实训课“两张皮”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往往是“在课堂上讲汽车,在黑板上修汽车”,导致“教的吃力、学的费劲”、“两头不讨好”。针对这一现象,近年来,在江苏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江苏职业院校积极探索“理实一体,虚实融合”教学模式,教与学空间与时间的大力重组,教学设备、资源库等软硬件设施的有效改善,较好地解决了汽修专业传统教学中的一些弊端,转变教师费力地教为学生主动地学,使学生能够在仿真图形或动画中直观掌握汽车各系统工作原理和一些隐蔽零部件的结构现状,能够在电脑上模拟汽车各部件拆装、故障诊断及排除,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致盎然地参与教学、技能实践活动,从而从根本上提高了学生的培养质量。

一、汽车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1.汽车行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汽车技术服务人才的需求量及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汽车专业人才应是具有汽车检测与维修相关理论知识、技能、素质及实践经验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但是现在目前许多学校汽车专业却不能为社会提供所需的专业人才,其原因是汽车专业教学没有配合社会发展的步伐,培养出的学生在实践方面有所欠缺,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留给企业去培养人才的时间不断压缩,加上汽车专业人才的频繁流动,导致企业更愿意使用拿来就能用的人才。

2.彻底解决传统教学的时间、空间限制,降低汽车实训设备损坏率

“理实一体,虚实融合”教学模式, 彻底解决传统教学的时间、空间限制。通过资源库把教学资源共享到网络上,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自学,这样打破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学习人员的数量不受限制同时可以缩短实训的周期,并将有助于解决不可视、不可摸、不可入、危险性场所的实训等问题。

虚拟环境教学重在同使用者的交互,它可以在用户的感官范围内建立起类似真实实践环境的虚拟世界,在向用户传递信息的同时也在收集使用者的反应作出相应的处理。当学生在虚拟环境中工作达到教学目标规定的要求时,系统及时评分,然后学生再到真实设备上操作,避免真实实训或操作所带来的各种危险,降低了设备损坏率。并且随着资源库的不断更新升级,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解决设备短缺和型号落后、更新换代慢等问题,可以大大节约设备及场地资金投入。

3.建立具有专业特色和独创性的新型教学模式

通过研究,逐步形成汽车维修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方案,逐步建成了与课程体系配套的一体化教学实训室,集合省内多家职业院校组成汽修协作组共建共享教学资源库,编写了汽车维修专业实施性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一体化教学指导书,实现了教学目标、教学实训设备、教学资源库等密切衔接的具有独创性的教学模式,建设了独具特色的符合教学实际和生产实际的汽车专业一体化教学实训中心。

4.构建汽车专业技能教学课程评价体系和标准

在进行教学模式改革研究过程中,汽车专业部根据职业能力评价标准和行业特点,引入企业管理文化,在教学过程中实施6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自律、自强)的管理模式,建立了多维度的管理体系和评价标准。建立了教学过程有监控、有管理,实训过程有任务、有指导,工作过程有规范、有要求,教学结果有反馈的评价体系。在学生评价上,采用多维评价方法全面评价学生。学生的学习成绩采用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反馈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改变了传统的以考为纲的课程评价体系。

5.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在开展研究过程中,及时了解企业的需求,特别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使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大大提高,使汽车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一出校门就能上岗,一上岗就能干活,一干活就能创造经济效益,深受企业的欢迎。

6.培养一支“双师型”专业师资队伍

在教学各个的过程中,不定期邀请企业专家到学校上课。此外,教师通过不定期到企业实践,不仅提高了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也使教师对学生的工作性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提高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教师的教学教研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二、汽车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过程

1.调研策划

首先江苏省国示范校成立了汽车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小组,汽车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小组的全体教师多次深入周边地区汽车制造企业及各大4S店进行调研,了解学生就业状况,记录学生实际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对专业教学进行反思。在企业调研的基础上,小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初步确定了“理实一体,虚实融合”教学模式的构想,以应对教学与就业、升学衔接不紧密的问题。通过深入企业调研,制定“理实一体,虚实融合”教学模式方案,用一年时间完成配套的一体化教室的改造、教材的开发、虚拟平台与资源库开发,然后组织初步实施,实施一年后进行总结测评。

2.实施方案制定

“理实一体,虚实融合”教学模式指的是实训课和理论课合二为一, 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仿真操作和实际操作结合在一起,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进行小组化分工教学,真正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空间和时间的统一性、认识过程的同步性和认识形式的交错性的三个特性。“理实一体,小组分工,虚实融合”的教学模式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1)翻转课堂。在课前教师将所授课教案及实训操作微课发到网上,要求学生利用课本及资源库自主学习本次课的知识点,让学生预先对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实训的操作步骤有个初步了解,甚至可以在资源库上初步操作,包含工具及仪器仪表的选用,实训操作的安全注意事项等。

(2)重点讲解。通过PPT及资源库讲解相关知识,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的化解,工作情境的建立,实训器材的选用,实训操作步骤及安全注意事项、评价标准等理论知识,

(3)班级分组。将班级划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5至6名同学,每个小组安排一位组长、一位安全员、一位过程记录员和一位展示员。组长承担小组的管理、组织、协调工作;安全员负责安全工作,负责小组工具、设备的借调、保管和检查;过程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工作过程;展示员负责小组工作过程结果或成果展示汇报。

(4)仿真实训。每个同学在计算机上模拟仿真,根据教师的讲解在实训软件中调出相应的实训器材,然后根据操作步骤进行实训操作的模拟。一旦操作步骤发生跳步或失误,就无法继续往下进行操作,这样就加强了学生的记忆,为实际操作做好准备。

学生在此过程逐渐建立起从感性到理性的过渡,然后带着这个过渡和虚拟的模糊感,到真实的实训环境中进行实训,从而将模糊感清晰化。在“虚”“实”交替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所学知识,提高技能水平。当虚拟操作经系统自动评价合格后,学生从虚拟操作进入实际操作。

(5)方案制定。首先学生根据虚拟操作得到的启发以及设定的工作情境提取相关信息。由学生分组制定工作计划的初案,经小组展示讨论、教师指导并作出决策,进行优化,确定最终的实施方案,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巡视和引导。

(6)实施操作。先每个小组的安全员到老师处领取需要用的工量器具,然后根据方案实施操作。这时小组成员按预定分工记录操作过程、操作安全隐患、工具仪器设备的配合使用,操作时涉及的知识点及启发。一定注意在此过程中要调动每个同学的工作积极性,每一个同学都要有工作任务。操作结束由展示员负责收集每位同学记录结果,讨论并攥写实训总结报告。

(7)小组展示。展示员负责在全班同学面前汇报操作情况及在实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整改的措施,其他同学对汇报进行评价,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同学们参与的意识,最后由教师对每组操作进行点评并评出今日操作明星。

三、“理实一体,虚实融合”教学改革的几点体会

1.政策的支持是保证教学改革的前提

“理实一体,虚实融合”教学改革从一开始酝酿到筹备、实施,学院的支持贯彻始终,院各级领导、各相关部门都给予了有力的支持。

2.一体化教室的建设是必备条件

职业院校在改革初期就形成了一体化教室建设方案的初稿,后聘请企业专家成立专家委员会并对其进行了论证,最终形成了《一体化教室建设方案》。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主要支撑

为保证教学质量,学校、系部加大了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力度。俗话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 教师就要有一桶水”, 为实现这“一桶水”的目标, 必须摆脱传统教学模式去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提高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

4.“一体化”课程设计是主要内容

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设计“一体化“课程体系。职业培训课程目标就是要培养职业能力,满足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因此,课程设置一定要围绕学生职业能力进行。

四、结语

“理实一体,虚实融合”的教学理念首先从教学内容开始设计,从汽车维修作业中提炼学生课堂教学的内容,从根本上解决了职业教育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形成具有实际意义的学生学习工作任务,围绕具体的工作任务组织相关知识,以培养学生专业理论学习能力、技能学习能力、情感认知能力、工作方法能力、组织与沟通协调能力等综合能力为目标,使学生能够在工作中学习相关的知识,教师在教导学生工作过程中讲授相关知识,这打破了传统学科型课程体系,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鲁昕.在“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经验交流会暨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2013年年会”的书面讲话。

[2]王治平.基于“前校后厂”的渐进式实践教学研究与实践――以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为例[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3(2).

[3]毛锦茹等.试论人才培养模式的“三个层次”与“四个维度”[J].教学研究,2011(2).

作者简介:

汪立亮(1972.7-),男,硕士研究生,副编审,主要研究方向:职业教育,教材出版。

上一篇:财经院校电子商务解决方案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 下一篇:全球商业航天:俄罗斯成西方“打工仔”,中国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