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普惠金融的发展战略研究

时间:2022-06-01 10:04:35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普惠金融的发展战略研究

【摘要】互联网的发展对传统金融业造成剧烈冲击,凭借其灵活的发展方式,降低了金融交易门槛,与普惠金融的概念不谋而合,将两者很好的结合起来,可以为普惠金融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顺应时代潮流,为普惠金融发展模式进行战略研究,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

【关键词】互联网;普惠金融;战略研究

一、引言

普惠金融的概念源于2005年,由联合国提出,它的基本内涵是降低金融服务门槛,尽可能让所有群体,尤其是中小企业、“三农客户”客户、贫困人群平等都能享受到金融服务。对于普惠金融的发展路径的探讨,成为近年来经济学者们探索的热点。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为普惠金融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林宏山(2014)等从交易成本角度出发,提出互联网金融更具有“民主化”的特点,它在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够促进民间金融的发展,与普惠金融的概念相契合,互联网金融将成为发展普惠金融的“重要途径”。如谢平和邹传伟(2012)从交易边界角度出发,认为互联网金融拓宽了交易可能性边界,可以覆盖大量不能享受传统金融服务的人群,表现出“长尾”特征。

综合学术界的相关研究,关于普惠金融的互联网发展模式的探讨,主要集中于交易成本、交易边界、交易方式的研究,但是仍然存在局限性,本文探讨了互联网背景下普惠金融的发展路径,并提出政策建议,对政府发展普惠金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互联网平台模式

平台模式是未来利用互联网融资的重要模式,例如电子商务企业已经建立了详细的客户信用数据库,其与非正规金融的结合将使得电子商务企业可以开展网络融资服务。非正规金融与电子商务平台结合的全新平台模式,将非正规金融的优势同电子商务企业的渠道、信息优势充分结合,大大降低了客户搜索成本和信用风险,融资更为灵活和便捷。融贯互联网理念的金融产品创新大大满足了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也更加符合中小企业融资特点,如企业在有资金需求时可从网上直接借款,资金使用完毕后可当即归还。这种模式匹配了中小企业阶段性融资特点,也实现了银行等正规金融结构无法达到的灵活性。从本质上说,相比传统正规金融机构,强大的风险控制能力与互联网平台上人机交互的低成本特征,使得这种信贷业务安排的实践成为可能。资金使用成本的显著降低、使用效率的提高,能及时满足数量更多的中小企业的信贷需求。无疑为普惠金融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当然,平台模式也蕴含着相应的风险,因而在采用该模式时应注意一下几点:1.该模式的基础是建立在电商平台的信用基础上的,因而面临着系统性风险量化的问题。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网络融资实际上受到双重环境影响,一方面是外部宏观经济环境,另一方面是电子商务平台环境。外部环境的萧条无疑会影响到平台中企业的成长和发展,而电商平台的发展也与企业经营密切相关。因此,平台融资模式受到双重环境影响无疑加大了系统风险。2.平台模式中所有的信用评级、资金融通等业务均在电子商务平台上实现,这无疑加大了风险集中度。平台在一定模式上提高了交易过程中的资金流和物流的有序,但还缺乏其他主体的参与来分散风险。因此,进一步完善平台,引入担保机构、正规金融机构等其他主体是有效分散风险的关键。

三、普惠金融发展模式的战略规划

在普惠金融发展速度快和政策倾斜的大背景下,应该进一步结合“互联网+”的内部优势和外部机会,在实施过程中,应该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增加专门针对“互联网+”的定向政策,提供更细致的政策支持,从指导、财税、服务等多方面改善“互联网+”的运作环境。不仅如此,地方政府更应该将普惠金融发展落实到实处,从中小企业、“三农”客户、贫困人群等阶层出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

在相关经验、相关人才、风险评估体系严重匮乏的条件下,必须依靠政府的政策支持,响应政府的号召。政府部门应该发挥自己的作用,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作用,优化项目管理,为项目的推广积累经验。教育部门应该加强相关行业人才的培养,培养掌握经济管理、网络、等多项学科的复合型人才,高等院校应该开设“互联网+”的相关课程,为普惠金融的发展提供人才储备。政府部门同时应该加强外来专家的引入,吸引高端人才加入到“互联网+”运作中,解决人才匮乏问题。互联网金融有其自身的不足与缺陷,风险评估体系至关重要,只有建立健全的评估体系,才能使“互联网+”更容易被大众接受。

在普惠金融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仍然是银行业主导的金融结构,这种情况在短期内是不会有太大改变,再加上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互联网+”运作模式的实施面临着很多障碍。立法先行,将“互联网+”的运作模式在法律上予以准确定义和认可,加强政府的监管,同时,金融业结构应该尝试改变以大银行为主导,协助政府加快普惠金融发展的进程,为中国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互联网+”运作模式在缺乏相关经验、缺乏相关人才、缺乏风险评估体系的条件下,同时传统银行业一直占据金融结构的主体地位,而且短期内无法动摇其主导地位,再加上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在众多不利因素共同作用下,“互联网+”运作模式实施中,应该多元化企业融资渠道,促进金融结构的调整,为普惠金融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我国还应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深入研究政策细则,推进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提高政府监督力度,为普惠金融的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林宏山.互联网金融助推普惠金融发展探讨[J].上海金融,2014,(12):38-40

[2]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11-22

作者简介:

王亚君(1991-),女,汉族,山东泰安人,就读于济南大学,研究方向:金融学。

上一篇:老师“我”错了 下一篇: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模式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