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热视角的大学生择业观偏差与调适对策

时间:2022-06-01 07:11:05

公务员考试热视角的大学生择业观偏差与调适对策

当今社会不断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而大学生在择业的时候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对择业观也有了一定的转变。我国公务员的考试录用制度随着社会的不断改革,也有了进一步的完善,报考公务员的大学生也越来越多。公务员的考试不仅与大学生的素质有关,还与一个家庭的经济和文化有关。而公务员考试热也进一步反映出大学生的择业观的不准确,通过公务员考试录用等制度的改革,从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对大学生的择业观进行调适,端正大学生的考试态度,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

大学生的择业观是大学生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对未来的择业标准和职业规划的基本知道思想,择业观的确立对学生职业的正确选择有非常大的影响,如果对择业观的选择不正确,就会导致学生对自身的定位不准确,不根据自身的条件对择业的目标定的很高,对职业的认知能力不够,进而影响学生的择业情况。在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不断改革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对不同类型大学生的择业观进行了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对我国的大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分析。

一、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改革下大学生择业标准现状

自身定位不准,择业目标高。不能认准自身的定位,对择业的目标选择的很高,这些都是当代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的最大问题。根据调查结果发现,超过一大半的大学生的择业问题时,心理预期的工作待遇过高,对自身条件不了解致使自身定位不准。大多数大学生报考公务员的目标的定位不准确,盲目的追求喜欢的,权利及待遇好的岗位,热门岗位的报考人员过多,导致大部分大学生不能及时上岗。所以,准确的定位自身条件和择业目标能正确指引大学生在职业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好[1]。

对职业的认识不清。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对公务员这一职业非常了解的大学生只有9.09%,剩下90.91%对公务员这一职业值了解一点甚至一点都不了解。对于与公务员考试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政策的时候,仅仅是由6.06%的大学生非常了解,还有93.94%对这些规定值了解一点或是根本不了解。对于职业的认识不清、跟风报考的现象,是导致公务员报考录用制度的正常有序发展的重要障碍。

择业标准。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在择业的时候,将福利待遇作为择业的最重要的标准的大学生占总体大学生的41.81%,还有33.33%的大学生对工作的发展潜力也非常重视。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总第547期2014年第15期-----转载须注名来源而重视工作地点、环境和工作任务及性质的学生只占总体学生的23.01%,根据调查学生在报考公务员时的标准还是有一定差异的,如,报考公务员的首选因素是工作地点的选择,这部分大学生占27.88%,更有24.85%的学生对于权利大及待遇好的部门非常热衷,这样有实用主义倾向的对工作进行选择,对社会上的人力资源管理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以自我为中心择业想法对自主创业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抑制作用[2]。

择业价值观不准确。对大学生在选择职业的时候,在问及对职业的价值体现的时候,仅有12.12%的大学生具有公众服务意识,选择为社会做贡献,38.79%的大学生是因为自身爱好,40.61%的大学生将职业当做谋生手段,还有8.48%的大学生是为了出人头地。

创新意识和能力弱。 一直以来,我国的教育方式相对比较传统,一直采用的是以应试教育为主体教学方式,教学形式统一、内容固定,把大学生教育成学习机器,缺少自主思维能力及创新意识。通过调查有41%的大学生也认为,在工作中最欠缺的素质就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择业的心态

对于公务员的发展前景,有21.82%的学生比较乐观,相对8.48%的学生比较悲观,剩下的学生对发展前景比较淡定,这也是当代大学生在择业时普遍的心理状态。

二、调适大学生的择业观

合理定位、完善自我。首先,在择业或是公务员考试过程中,大学生应充分了解自身的条件,对自身进行一个合理的定位。当前的人才市场比较复杂,大学生应该整理心态,理性的面对职业的选择,端正态度,正确树立自身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端正职业态度,及早的对未来的职业发展进行科学的规划,把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作为择业的指导思想,为职业生涯的发展做出正确的指引。

其次,大学生应不断的完善自身条件,提高综合素质,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这样才能在择业的竞争大潮中脱颖未出[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家长要与学生经常沟通,尊重学生在对择业过程中的合理选择,对学生的不正确的期望值进行调整,帮助学生正确的树立择业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责任意识,鼓励学生进行职业的选择和探索,协助学生合理的对职业生涯进行规划。

其次,学校要培养专业的师资力量,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素养的教育,对学生的择业观和职业生涯的规划能力进行提高,借助各种有利手段对大学生的生理及心理进行指导教育;改变教育方法,根据社会发展及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对学生进行指导,进一步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加强学生的就业渠道,增加大学生的实践教学基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4]。

树立典型,完善政策。首先,在大学生择业时,社会上的一些舆论对学生的择业观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学校可以举办一些择业方面的讲座,邀请一些社会上成功的企业家讲述一下发展心得,充分的让学生分享优秀人士的成功的经验和教训。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职业发展的相关要求,同时利用新闻媒体的特殊性,为学生传递一些正面的积极地理念,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职业生涯规化起到推动作用。

其次,改革公务员的考试录用制度,以前我国的公务员对人们来说就是铁饭碗,目前我国对公务员的录用制度实施聘用制,对公务员的录用采用公开、竞争的方式进行选拔,这一制度的实施打破了常规的公务员聘用制度,更吸引了更多的高校学生的踊跃加入;为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提供更多更方便的途径,引导学生在就业方面的合理性,鼓励学生自主创业,为学生自主创业提供方便;进一步推动产业战略调整,全面开展农村发展工作,吸引大学生返乡创业和就业,不仅能促进能缓解社会和学生的就业压力,更能进一步推荐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5]。

总结:综上所述,通过公对务员考试热的背景下的大学生择业观情况进行调查,对大学生择业困难的原因进行分析,从学生本人、学校和家长、社会和政府等因素入手提出建议,调整大学生的择业理念,端正大学生的择业态度,强化大学生对社会的服务意识和能力,促进我国的经济建设更快更好的发展。

(作者单位:郑州航空港区国家税务局)

上一篇:基层作业队伍如何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 下一篇:海外长驻员工轮岗机制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