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特类药物在调脂领域的地位及认识

时间:2022-06-01 05:23:27

贝特类药物在调脂领域的地位及认识

贝特类药物又称苯氧芳酸类药物。研究表明,贝特类药物除了具有调脂作用外,还具有抗炎、降低纤维蛋白原及部分凝血因子水平、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改善内皮细胞功能等调脂以外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贝特类药物最主要获益的人群是以高甘油三酯(TG)、高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LDL)、低HDL-C为特征的致动脉粥样硬化血脂异常的患者。贝特类药物可降低TG 20%~50%,升高HDL 10%~20%,降低LDL-C 5%~20%。因此,贝特类药物的主要适应证为治疗高TG或以TG升高为主的混合型高脂血症和低HDL血症。

贝特类药物目前应用较多的是非诺贝特,还有苯扎贝特、吉非罗齐。大量临床研究显示,非诺贝特降LDL的作用比苯扎贝特强,改善脂蛋白氧化参数较苯扎贝特更显著,由苯扎贝特治疗转换到非诺贝特可降低费用。

非诺贝特是应用最广泛的贝特类药物,占中国贝特类药物市场的80%左右。其作用方式是激活过氧化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高而密脂蛋白(PPARa)通过几种途径参与对脂质代谢的调节:①抑制载脂蛋白C(apoC)Ⅲ的合成。apoCⅢ是LDL和VLDL中的主要成分,VLDLapoCⅢ含量的减少,可使LDL生成减少。②激活PPARa后增加线粒体内的β氧化,减少甘油三酯的合成和分泌。③PPARa激活后增加apoAⅠ和apoAⅡ的合成,提高HDL水平,从而加速胆固醇的逆转运。④激活的PPARa还可以增加脂蛋白脂酶的基因表达和生物合成,加速富含甘油三酯的脂蛋白的分解代谢。

FIELD研究纳入9 795例2型糖尿病病人,为了观察单药应用非诺贝特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疗效,患者随机接受非诺贝特或安慰剂治疗。结果显示,非诺贝特组患者TG和总胆固醇(TC)降低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单用非诺贝特组降低27%的心血管事件发生,降低37%累积激光治疗需求,降低14%白蛋白尿进展,降低47%微血管相关的截肢风险,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大、微血管风险有很好的预防作用。尤其是对于微血管并发症的改善获益,是其他药物所不能达到的。

轻度高TG血症水平1.70~2.26 mmol/L(150~199 mg/dl)者,主要采取减轻体重、增加体力活动等非药物治疗措施;TG 2.26~5.65 mmol/L(200~499 mg/dl)者,首先在生活方式改变的基础上再使用药物治疗,如果以LDL-C水平升高为主的病人,应先使用他汀类药物降低LDL-C,如果治疗后TG仍旧升高,可以加用贝特类药物;如果以TG水平升高为主的患者,可应用贝特类药物,以降低TG。对于TG显著升高≥5.65 mmol/L(500 mg/dl)者,急性胰腺炎发生风险明显增加,此时尽早降低TG是首要目标,应尽早加用贝特类药物。

在临床实践中对贝特类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与单用他汀相同,主要是定期监测肝功能和血肌酸激酶(CK)以及随访患者的不适症状。每4~8周复查肝转氨酶(ALT、AST)和CK,轻度的转氨酶升高[<3×ULN(正常上限)]和无症状的轻度CK升高不需停药;如AST或ALT>3×ULN,应暂停给药,停药后仍需每周复查肝功能直至恢复正常;治疗期间应询问患者有无肌痛、肌压痛、肌无力、乏力和发热等症状,血CK升高>5×ULN应停药;用药期间如有其他可能引起肌溶解的急性或严重情况,如败血症、创伤、大手术、低血压和抽搐等,应暂停给药。在安全用药的基础上带给患者更好的大、微血管获益。

上一篇:冠心苏合丸临床应用解析 下一篇:对甘油三酯血症与冠心病关系的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