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盾《地图》的音乐鉴赏与人文价值研究

时间:2022-06-01 04:58:21

谭盾《地图》的音乐鉴赏与人文价值研究

摘要:本文以谭盾的大提琴协奏曲――《地图》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作品的音乐鉴赏和人文价值分析,以期继承并发展传统音乐,为我国音乐创作提出新的思路。

关键词:谭盾《地图》;音乐鉴赏;人文价值;分析

谭盾的《地图》创作于2002年,将西方的交响乐与湘西的民间音乐及多媒体相融合,体现出了科技与传统创作形式碰撞后的新的艺术形式。这部作品创作之后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也给谭盾带来了极大的殊荣。《地图》之所以能够引起巨大的反响,是因为创作者的创作理念和创作方法都有着极大的创新和突破,引入了人类文化学的观念,扩大了一部音乐作品所能容纳的艺术内涵和人文思索。因此,对其进行深入地研究,不仅是对人类文化的再一次审视,同时也给音乐创作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努力的方向。

一、《地图》的音乐风格、音乐素材和结构

(一)音乐风格

民族风与现代创作风格的完美融合,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在数字影像中展现民族音乐特点,使该部作品别具一格。乐队以模仿原生态音乐为主,通过融入大量的不和谐音、乐器的非常规演奏法体现现代音乐气息,从而使民族风与现代音乐完美地融合到一起,构成了后现代风格。

(二)音乐素材

《地图》将西方的交响乐与多媒体播放的原生态音乐结合起来,民间音乐带入现代音乐,凸显出了新的对位理念,独奏与乐队,独奏与录像,乐队与录像,文字、声音以及多轨声像的交互使用,展现了多维的,跨越时空的全景式音乐[1]。作品以原生态音乐为核心,每个原生态音乐中又包含了一种或多种的音乐形态。如,第一乐章-傩戏与哭唱,两者都属于活动性音乐。傩戏属于湖南的地方戏曲之一,用于傩祭。表演者通常要带上代表不同身份的面具,用面具凸显驱魔身份。傩戏在当地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不断的发展中融合和道教、佛教等的一些思想,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湘西楚巫文化。“哭嫁”是土家族的一种结婚习俗,姑娘出嫁时一边流泪一边哭嫁,有词有调有泪。虽然词调较为单一,但歌词可由姑娘随意发挥,所以,演唱的内容较为丰富。

(三)音乐结构

从乐队总谱上标注的地方可以看出,该曲为大提琴、多媒体与交响乐协奏曲,在演奏风格上打破了常规方法,采用我国传统的联奏曲的形式体现,将协奏曲的结构原则巧妙地融入到每个乐章当中。全曲分成了三个主要部分,即引子段、傩戏段和哭唱段。曲式结构如下:

仍以傩戏和哭唱为例,乐队首先用双簧管演奏,音色尖利、高远,似有刺破苍穹之势,在长音当中会夹杂着不和谐的音符,随后大提琴用低沉、哀婉的声音诉说和哭泣,中间会不合时宜地响起一个长音,犹如用强大的声音在高速着低泣者什么,弦乐和声为傩戏做着铺垫。

二、《地图》的人文价值

谭盾的后现代作品《地图》不仅追求艺术上的创新,同时还将传统与现代完美地融合起来,这种对传统音乐作品重新解读和构思的做法,使得传统艺术有了新的展示空间。现代音乐创作追求革新,无论从技法上还是创作风格上都追求现代化,而后现代注重传统与现代的融合[2]。尽管在后现代作品当中有一些是在传统作品的基础上进行改造获得的,但对传统音乐的再次领悟,将成为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一项重要手段。我国从经济发展到文化继承和推广上都受到了西方国家的影响,在此过程中,对于传统文化的缅怀使不少音乐创作者走上探寻的道路。在此过程中,人们用多种形式展现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的差别,并努力地将包含时代特征的文化联系在一起。谭盾创作《地图》并不是追求创新潮流,而是随着音乐的发展必然要经历的一段创作过程[3]。作为后现代音乐人,谭盾在创作技艺上不仅体现后现代特点,在创作思想上也体现出了后现代思维。后现代主义讲求“反传统”的延续和对现代创新手法的追求,这使得多元化的文化受到重视。

《地图》作为一部有价值的作用,不仅完整地保留了原生态音乐的形态,同时还有创作者对新音乐的领悟和创作。在《地图》当中我们可以看到鲜活的原生态音乐,既有原封不动记录的原生态音乐,又有创新的创造,为历史资料的传播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原始资料的应用只作为一小部分人的参考,而更多的是不被认知或不受重视,为了将传统文化更好地保留下来和广泛地传播,谭盾作出了良好的示范。在一部作品中不仅有历史的原貌,还包含现代的创作,纪录与创新的完美融合,使作品更加欣赏价值。

耗费四年时间创作出的《地图》,谭盾希望将自己的创作灵感记录在里面,同时传统文化能够通过不同形式的音乐展现出来[4]。他的努力得到了人们的认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在这里得到彰显,它们以不朽的文化内涵活跃在世界音乐舞台上。谭盾的《地图》保留了一个民族的文化气息,保留了一个创作者的精神追求,在多元化的艺术发展中,它以独特的魅力深深地吸引着人们,并让中华民族文化更加绚丽多彩。

结束语:

谭盾的《地图》不仅是民族音乐的结晶,更是创新音乐的引导,音乐人对音乐“根”的追求为他们提供了无限的创作灵感,那质朴、纯真的民间音乐经过岁月的积淀已经成为了人类文化史上不可多得的财富,若能将其充分地运用,则可获得更好、更多的鲜活音乐,也可为传统音乐的继承寻找到新的途径。一个民族需要有文化做支撑,中国民族宝贵的文化资源希望能够在以谭盾为代表的后现代音乐创作者中得到延续和发展,从而为后代人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参考文献:

[1]李强.寻找后现代主义中的《地图》--欣赏谭盾《地图》有感[J].音乐时空,2013,31(10):87-87.

[2]陈龙.原生艺术与现代技术的对话――再谈谭盾《地图》[J].北方音乐,2013,9(3):62.

[3]邱小丛.运用现代手段创作民间音乐的特点分析--以谭盾《地图》为例[J].艺术科技,2015,18(2):158-159.

[4]程征.论谭盾从“地图”到“女书”的音乐回归之路[J].黄河之声,2014,26(12):22-23.

上一篇:高考物理实验题的命题特点及总体趋势研究 下一篇:中专语文情感教学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