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中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对策研究

时间:2022-06-01 04:16:16

改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中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对策研究

(湖南文理学院 湖南 常德 415000)

【摘要】作为许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所采纳的一项制度,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于我国事业单位的健康稳步发展有着积极意义,该制度顺应形势发展成为财政这些年非常重要的改革工作。因此,本文从现阶段我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具体实施情况入手分析,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进行研究并且找出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及作用,让其充分发挥作用,进而继续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

【关键词】集中支付制度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对策研究

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和公务卡改革制度

(一)强化预算管理的方法

(1)改变预算编制的方法,使预算更加科学。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对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考虑到项目的时间限制与执行难度。单位应积极试行零基预算法,采用以零基预算为主,其他预算为辅的方法。细化部门预算编制,为预算执行奠定基础。加强对单位收支预算编制完整性审核,提高年初预算到位率。整合项目结余结转,规范收支分类科目的使用,规范预算调整工作。

(2)规范预算执行,建立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往往不够规范,在确定整体项目预算的同时还应将该预算指标层层分解,细化目标,对于每一项指标预算的执行都要按照相应的规章来完成,不可随意更改,这就要求事业单位建立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通过动态监控系统开展动态监控工作,全面反映预算单位财政资金的支付活动,使得财政投入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果。

(二)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及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对策

(1)财政部门要建立国库集中支付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内部岗位管理,规范集中支付流程。一是实现岗位的相互制衡,使所有集中支付活动在相互牵制的程序下进行。使所有集中支付活动在相互牵制的程序下进行。二是国库集中支付机构工作人员应按照规范的工作流程办理资金支付业务,高效完成财政预算指标下达、用款计划审批、直接支付办理等各项工作。三是加强内部人员管理,加大业务培训力度,提高业务素质,强化责任意识,自觉遵守内控制度,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形成全员内控、防范风险的工作氛围;加强部门内部监督,降低集中支付风险。国库集中支付政策性强,工作流程复杂,涉及的环节多,业务数据量大,需要制定完备的内部监督检查制度,创新财政监管模式,完善财政监管体系,保障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贯彻执行和国库资金的安全完整;加强信息技术控制,保证集中支付系统安全高效。信息技g控制要求结合部门实际情况和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程度,建立与业务相适应的信息化控制流程。

(2)事业单位要将国库集中支付工作纳入单位内控制度建设中。事业单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施行具有鲜明的政策性,同时为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关于预算、差旅费、办公设备配置、会议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接待费、物业费、培训费等相关支出的配套规范性文件,在实际工作中,要以制度建设为根本,把国库集中支付工作和单位内控制度紧密地结合起来,使二者相辅相成,使财务人员的办事效率大大提升。

(三)完善公务卡改革制度

(1)财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该政策的设计和该制度的建设。政策设计方面应该考虑将公务卡与银行信用卡交易平台对接,与现行单位财务管理和公务支出报销制度对接,与国库支付系统对接。对经单位财务审核同意报销的刷卡信息由单位财务人员从银行数据库下载到国库支付系统自动生成授权支付凭证,实现消费、报销、还款全过程无现金操作。财政部门可以及时查询预算单位公务卡消费的明细信息,提高公务支出财政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弥补财政对现金监控的空白。

(2)进一步完善公务卡配套服务。监督商业银行特别是公务卡银行严格按照与预算单位签订的协议,履行职责,主动与预算单位配合协调,做好发卡后的系统安装、业务培训、开设划款账户、传送单据等系列配套工作,上门和跟踪服务,及时解决实施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协商发卡银行在信用卡功能方面应该提供更长的免息期和更全的附加功能,以方便和调动公务人员用卡积极性。

(3)优化公务卡系统功能,提高系统运行速度。首先完善公务卡动态监控模块,建立健全事前、事中、事后一体化的动态监控体系,实现财政内部业务管理、预算单位资金使用、银行支付全面而有效的监督。其次是简化业务流程,完善公务卡信息查询模块,增强公务卡交易反馈信息查询功能。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在财政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继续开发公务卡系统。

(4)建立健全单位内部财务制度。监督和指导单位结合本单位实际,建立健全内部公务卡报销财务管理制度,明确报销操作程序,规范用卡行为。加强现金管理,严格现金提取管理审批制度,控制现金使用范围和额度。

二、解决财务核算存在问题存在问题的对策

(1)会计核算工作、健全会计核算体系。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实施以来,会计科目及账务处理都相应的发生了较多变化,2012年底财政部又颁布了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这些变化都需要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与之相配套,因此,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就必须结合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以及新颁布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应该能够正确设置会计科目,分资金性质、预算项目,支出类型,功能和经济分类科目等要素进行辅助核算。

(2)按规定使用和管理单位零余额账户。基层预算单位要加强对现金支出的管理,不得违反《现金管理条例》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有关规定提取和使用现金。

(3)丰富单一账户体系,使集中支付资金比例有所扩大。财政部门作为持有和管理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职能部门,在做好零余额账户管理的同时,应加强对财政专户和预算单位实有资金账户的管理,对部分事业单位仍然留有的实有资金账户,应进行清理整顿,凡不符合规定应当撤销的,坚决予以撤销,短时间内无法撤销的,要将其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严格审批管理,建立零余额账户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中的主体地位。

参考文献:

[1]吴凌云.博弈论视角下的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J].现代商业,2012,(29).

上一篇:浅谈债务重组对上市公司的财务影响 下一篇:江苏省商旅服务集聚区建设的模式与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