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护理工作中常见不安全问题的因素与解决对策

时间:2022-06-01 03:27:27

医院护理工作中常见不安全问题的因素与解决对策

【摘要】目的 探讨医院存在的护理不安全问题、原因及必要的防范对策。方法 对存在的护理不安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并实施针对性管理措施。结果通过对护理不安全问题的分析,认为造成护理不安全问题和护患纠纷的主要原因有护理人员疏于病人病情的监测、观察、或采取不正确的行动;没有及时的报告主管医生,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护理计划制定、执行失误;护理实践中的违规行为;管理方面的因素、社会方面的、沟通方面的原因。通过采取一系列针对性防范措施,有效度地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了护理安全隐患,维护医患双方利益。结论 护理人员只有依法行医、恪尽职守、加强自律和道德建设、规范服务行为、优化护理管理制度、增强护理风险意识,才能改善社会对医院的在认识,建立协调健康的医护关系,有效解决护理安全问题。

【关键词】护理不安全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3-296-02

护理不安全行为是临床最重要的风险因素,是指护士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因护理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导致病人发生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的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如何消除护理不安全隐患是摆在我们每个护理人员面前的问题,现将我们医院、病区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护理不安全因素和防范总结如下:

1 常见的护理不安全问题与促发因素

1.1 常见的护理不安全问题

1.1.1 护士法律意识淡薄。(1)为了应付检查,重新抄写或更改医疗护理文书;记录内容与医嘱不符、与医疗记录不符,破坏其原始性和真实性。(2)在手术或一些特殊治疗前 向病人及家属解释手术效果、风险及意外情况不够全面。(3)护士在非抢救时间执行口头医嘱。(4)护理人员随意同意病人外出或离院,又不做任何记录。

1.1.2 工作态度不严谨,违反操作流程。个别护士工作责任心不强,交接班不认真,工作疏忽大意,造成打错针、加错药、液体有问题未查出,不按要求调节输液速度、不按时巡视病房,对病人病情变化心中无数,实习带教马虎,护理不当致卧床病人发生褥疮,抢救物品、仪器准备不充分,延误抢救时机。

1.1.3 专业理论知识不够扎实、护理技术不熟练,缺乏临床经验。护士的临床技术操作不熟练,在执行医嘱过程中,对不正确的医嘱(医生一时的疏忽)不能及时发现,提醒医生;工作不专注,抄错医嘱的药名、剂量、给药时间、次数等;护理操作治疗不细心,注意力不集中,配错药,给患者注射了不正确的药,不认真核对,张冠李戴,打错针、发错药;对各种抢救技能不熟练,尤其病人病情突然变化,要分秒必争的抢救,护士心理紧张,不知该做什么。 1.1.4 护理记录不规范。(1)文书记录不及时,内容不详细,漏记、错记、补记、涂改。(2)护理记录与医疗记录不吻合。(3)病情描述不确切,用词模棱两可。(4)使用非医学术语或语法错误,书写不规范。(5)护理措施和过程记录不全面、虚填观测结果、代签名等。(6)署名不实,护士之间执行医嘱时代签名或随意签字。(7)病人或家属签字不规范,甚至出现模仿或代签名,导致举证失利甚至败诉。

1.1.5服务观念相对滞后。护理人员对服务对象要求个性化服务的需求和知情权的行为不能很快的适应。许多护士长没有经过培训,缺乏科学管理知识和经验;管理制度不完善或有制度落实不到位;从事行政事务多,抓护理质量时间少;抓成本核算多,监管理少,导致工作中容易出现差错。

1.1.6 护士的工作任务繁重,经常有发错药、打错针等现象,认知行为变慢且出错概率增加。

1.2 不安全行为的促发因素

1.2.1 患者因素:由于患者的疾病、社会因素、身心因素、心理因素、人际关系等各种因素以各种不同方式在不同程度促使医护人员走入临床失误甚至违规的“陷阱”。病人期望值过高。病人对医院的硬件设施、病房环境及护理工作的希望值都有所提高。即便是较好的护理条件也难以满足病人的某些需求。病人价值观的改变和提高。在市场经济冲击下,病人在医疗纠纷处理过程中向院方提出经济利益成为重要目的。极少数病人为了达到某种私利,无理要求索赔。

1.2.2 医院管理因素:(1) 护理人员缺编。床护比达不到护理需求编制。(2)排班不合理。不能按病人的数量和需要适时调配人员(3)合同护士多、年轻的护士多。业务素质相对较差,缺乏临床经验。

1.2.3 护理人员的个人因素:护理人员的身体、心理问题,社会与家庭因素人格特征因素也是直接影响个人临床行为,造成不安全因素。人力资源严重不足,

1.1.3 临床任务因素:工作量大、护士人数少,长期超负荷工作,注意力分散,出现遗忘而疏漏,出现差错疏忽错误和违规等。

1.1.4 沟通方面的因素:口头医嘱、护士交接班、与病人的沟通方面,叫名字出错,致发错药、打错针,书面语言的错误;

1.1.5 教育与培训因素:护士的专业胜任能力,专业知识的缺乏,操作技能不熟练和临床经验不足、督导人员是否得力,护理人员不能及时得到培训情况等因素也是不安全因素之一。

1.1.6 医院医疗护理设备与资源:护理人员使用的医疗设备、器械承载临床风险、信息是否正确,设备器械的完整性,是否处于良好运行于控制状态;性能是否安全可靠;使用设备的放置是否正确、保存的是否正确、各种按钮是否容易辨认,操作指导手册是否通俗易懂等也是护理的不安全因素之一。

1.1.7 工作环境因素:行政管理方面:行政管理支持的可靠性、有效性;工作病区清洁、温度、照明、、噪音、工作场地面积;人员编制;工作量与工作时间等因素。医院的后勤管理上的配合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如病人的膳食、水暖电、收费、医保等其他方面病人有意见也可发泄在护士身上。

1.1.8 组织与战略因素:组织结构方面职责与责任的界限、临床工作与管理模式之间的矛盾;工作重点与优先事项;来自外界的风险,外请专家、进修、实习人员;医院安全文化如遵守卫生法律法规、医疗机构政策、工作程序的遵守情况、诚信程度、医护人员的任职安全的遵守情况,使用未取得护士执业证书的护士,进修人员顶班等因素。

1.1.9 社会因素。某些媒体热衷于医疗纠纷的报道,造成舆论压力,病人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危机,甚至出现激化医患矛盾的现象。另外,护士社会地位不高,护理工作没有得到人们足够的认识,职业歧视也与护理不安全隐患产生有关。

2 解决护理不安全问题的对策

2.1 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强化护士的法律意识。

将法律知识纳入护理人员继续教育的范畴,参加医院举办的护理安全教育专题讲座和旁听法院审理医疗纠纷案件的过程。让护士充分认识到在日常工作中有许多潜在的法律责任问题,提高执行规章制度和法律的自觉性。加强护士注册工作的管理,严格执证上岗,认真做好护理记录。特别是对要加强《医疗事故处理条列》、《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条例》等与护理人员关系密切的法律、法规的学习,使自己成为一个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合格医护人员,杜绝不安全因素的发生。

2.2 提高护士业务素质,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护士的业务素质是做好护理安全工作的重要保证,护士尤其是年轻护士应积极参加医院及科室举办的各种形式的业务学习,对业务内容做到长计划短安排,有专题、有讲稿。还不定时地进行早晨10分钟提问,除此以外,加强护理查房,边查、边看、边讲、边操作,提高了对疾病的认识及观察病情的能力。订阅了护理杂志,拓宽了学习知识面。并苦练基本功,熟练掌握各种新仪器、新设备的使用。在工作中,还要增强责任心,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杜绝差错和事故的发生,从而减少护患纠纷。

2.3 成立护理安全小组

科室成立护理安全小组,由科室的护士长担任组长,各班护士是护理防范的操作者,负责科内安全管理工作。建立护理工作缺陷登记本,每月对发生的差错进行分析、讨论,提出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并在每月的护理工作会上通报,便于实施监控。实行鼓励自己报告护理缺陷制度,以吸取教训、教育大家为目的的非惩罚性机制,使全体医务人员共同吸取教训,掌握如何规避临床风险和预防患者安全事故。

2.4 强化护理人员的证据意识

2.4.1 加强护患医沟通覆行告知义务

病人入院时应告知病人:病区环境及设施,有关的医护人员,本院与病人有关的规章制度和安全劝告等。治疗护理过程中告知病人:接受治疗护理的名称、目的、注意事项、副作用及应承担的风险。特殊检查治疗前应征得病人的同意,覆行签字手续;对于神志不清、昏迷、无行为能力的患者,对其家属覆行告知义务,对危重病人要及时向病人家属告知病情取得家属的配合;病人出院时告知病人出院以后的疾病康复知识、正确用药方法、饮食休息要求、功能锻炼方式,复诊时间必要时以书面形式告知病人。护士要及时与医生沟通,对医嘱有疑虑或发现病人病情变化及时报告,不能自作主张。当主管医生不采纳护士意见时可向上级医生反映,并记录在案,以免日后互相推卸责任。

2.4.2 完好封存现场,重视死亡患者解剖。

对因输液、输血、注射、用药时发生的医疗纠纷必须对现场实物包括残留液、输液瓶等进行封存并送检。对不明原因或是出现纠纷的死亡患者,应当告知并动员家属做尸体解剖,且应在死亡48小时内进行。若病人家属不愿做尸解,应请家属签字,并做好记录。

2.5 加强有效的护患沟通

护患沟通是增加病人满意度的重要渠道,而患者满意度又是减少医疗纠纷和投诉的关键因素。语言交流在沟通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医院管理者应加强护士素质培养,把语言沟通技巧及护士形象教育作为护理人员的培训的主要内容,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应注意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交流,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做好健康宣传教育,建立融洽、友好的护患关系。

2.6 规范医疗收费,及时发放费用清单

有条件的医院可实行计算机收费;无条件的医院要严格按照标准收费,并对医院病人的“一日清单”及时发放。如病人有疑问,护士要耐心做好解释工作,使病人完全了解收费标准和依据。

2.7 根据各班护士的特点合理排班。

工作中进行弹性排班,注意新老搭配,性格互补。加强部门协作的管理,非护理性事务由供应及后勤部门承担。

2.8 增加护理风险意识

加强管理医疗护理风险是与医疗护理安全相并存的。因此,要充分认识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通过加强风险管理,把护理风险降到最低限度,确保病人及医患人员的安全。

2.9 强化制度管理

在开展医院评审和医院管理活动中,我院护理部在原有“护理规章制度”的基础上,以质量安全为核心,相继补充和修订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护理常规、操作规范、工作职责及考核标准,涉及安全管理的制度主要包括:(1)护理新技术、新业务的准入管理制度;(2)护理缺陷及不良事件登记及上报制度;(3)重要护理操作前的告知程序;(4)医患沟通制度;(5)临床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等。

上一篇:诊治自发蛛网膜下腔出血致脑血管痉挛的体会 下一篇: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