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81例临床分析

时间:2022-05-31 10:07:55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81例临床分析

肺炎支原体(MP)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之一,约占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的10%~30%。MP 肺炎临床表现轻重不一,且常伴有多系统、多器官损害,已越来越受到儿科临床医师的重视。现将我科2008年12月至2009年12月明确诊断并治愈出院的81例支原体肺炎的患儿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81例病例中,诊断标准依据第7版《实用儿科学》[1],其中男性46例,女性35例,年龄5个月~12岁,其中婴幼儿12例,学龄前儿童32例,学龄期儿童37例。四季中以秋冬季40例,春夏季41例。

1.2 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喘息。所有病例中发热57例,多为弛张热和不规则发热,热程2~11d,平均为6d。其中体温≥39℃ 18例,38~39℃ 41例,≤38℃ 22例。所有病例均有咳嗽,表现为阵发性咳嗽69例,单声性咳嗽7例,喘憋明显的5例。体格检查:两肺闻及哮喘音10例,双肺呼吸音粗或降低、闻及细湿性音13例,肺部始终无体征57例。伴有消化道症状呕吐、腹泻4例,皮疹1例。

1.3 辅助检查X线检查:胸片正常63例,单侧或双侧呈弥散性点片状阴影13例,肺门影增深5例。MP-IgM均阳性。

1.4 治疗与转归应用阿奇霉素治疗,5~10 mg/kg•d溶于5%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1ml阿奇霉素溶于1ml葡萄糖溶液中),每日1次,第1疗程用5d,停4d;第2疗程用3d,停4d,后改为口服,总疗程3~4周。合并细菌感染的同时给予头孢类治疗。有肺外表现的患儿给予护脑、护心、护肝等相应的综合治疗。

1.5 疗效判断标准治愈:主要症状消失,X线胸片炎症病灶基本吸收;显效:主要症状消失,X线示炎症病灶大部分吸收;有效:主要症状减轻,X线示炎症病灶吸收不足50%;无效:治疗后症状及胸片均不见好转。

2 结 果

治愈73例,占90%,好转5例,占6%,3例(占4%)放弃治疗或转院。

3 讨 论

肺炎支原体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种没有细胞壁的、最小的、可独立生活的病原微生物,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发病机制一般认为是,MP在一端有一种特殊的末端结构,能使其穿过宿主呼吸道黏膜纤毛层后附于宿主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定居后进入细胞间隙,导致细胞损伤。主要破坏支气管和细支气管的黏膜层,发生上皮细胞肿胀、坏死、脱落,微绒毛运动停滞,同时出现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肺泡壁因炎症细胞浸润而增厚。

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为持续性发热伴刺激性干咳,发病初期大部分无明显阳性体征,婴幼儿肺部湿音比年长儿多。在实验室检查方面,MP-IgM常见检测法有凝集试验、金标法、冷凝集试验等。本研究采取被动凝集法测定。在临床上由于体征早期不明显,影像学特征不典型,很容易误诊,因此应早做MP-IgM,进行确诊。甚至可短期内复查,依据其滴度的变化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案,从而为早诊断,早治疗,降低误诊误治率,避免并发症,缩短疗程,促使患儿早日康复提供了有利的条件,MP感染无其他脏器损伤时一般预后较好,服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缩短病程,减少肺部浸润,加快症状改善,减低再发。一般服药2~6周均可治愈,随访MP从体内清除时间,最快要2~3周,最长要12周。β-酰胺类抗生素对MP感染无效。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上一篇:肺心病伴发心律失常68例临床分析 下一篇:护心通治疗缺血性心肌病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