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有效朗读

时间:2022-05-31 04:10:28

如何进行有效朗读

内容摘要: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不同的诗篇有不同的情感基调,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准确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静夜思》的朗读,如何才能在朗读中表现出夜的静谧,表达出诗人淡淡的乡思,这是个朗读技巧的问题,老师要让学生真正的理解诗歌的情感基调,然后在语气、语调、语速等方面作具体的点拨,这样,朗读才能真正落实《标准》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要求。

关键词: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

【案例】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作。“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短短的二十字,将李白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孤独情怀与夜深之时思念家乡亲人的灼热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构成了淡淡的乡愁意境。如何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呢?

师:(声情抑郁、语气舒缓地)圆圆的明月挂在天空,静静地、轻轻地抚摸着山川、湖泊、树木、房屋。大诗人李白远游在外,怎么也睡不着觉,他披衣下床,欣赏床前的月光,这明亮的月光洒在大地上,好像给大地披上了一层薄霜。他抬起头来,久久地凝望着天空中的明月,之后又低下头来,悠长地思念起自己家乡的山和水,人和事,最后提笔写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

生:静夜思。

师:老师知道大家在幼儿园里就学会了这首诗歌,今天老师要考考大家。“疑是地上霜”的“疑”是什么意思?

生:“疑”就是怀疑的意思。

生:“疑”就是好像的意思

师:“疑”在这里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探究。明亮的月光洒在屋顶上、树上、地上,天地间会出现什么色彩?

生:白蒙蒙的。

师:好像什么呢?

生:好像下了霜一样。

生:明亮的月光洒落在我的床前,好像给我的房间罩上了一层白色的面纱。

生:如同铺了一层霜。

生:好像铺了一地白色的珍珠粉。

师:看来,诗人是用霜来描写月光的明亮色彩,而不是怀疑地上有没有下霜。那么“疑是地上霜”的“疑”字只有理解成什么才更合乎情理呢?

生:好像。

师:谁来把这首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一下呢?

生:朗读。

师:给这位同学的朗读打多少分?为什么?

生:打100分,因为他朗读的声音很洪亮。

生:打100分,因为他朗读的时候还作“抬头望”、“低头思”的动作。

生:打100分,因为他读得比较快,说明他很熟练。

师:这位同学一边朗读,一边作“举头望”“低头思”的动作,这一点很精彩,但老师只给他打60分,你们想知道为没什么吗?

生:想。

师:诗人是在什么时候看月亮、思故乡的?

生:夜晚。

师:静夜思,说明思念家乡的时间是夜里,而且是很安静的夜里。用洪亮的声音朗读正确吗?

生:不正确。

师:洪亮的声音打破了夜的寂静,只有轻柔舒缓的声音才能让夜显出寂静来。谁来读一读诗歌呢?

生:读。

师:她读得好不好?

生:她读得好。因为她的声音很轻柔,语气比较微弱,速度比较慢,显出了夜的寂静。

师:老师给她的朗读打100分,因为她轻柔的声音和舒缓的语速把夜的寂静表达了出来,把诗人思乡的淡淡的哀愁表达了出来,特别有独到之处的是,她把“思”字有意延长,把诗人对故乡的悠长思念表达得很准确。现在大家明白老师给第一位同学打60分的原因了吧。

生:知道了。因为第一位同学的朗读有两处错误。一是声音太洪亮,二是语速太快,没有把夜的寂静和诗人思乡的哀愁表达出来。

师:老师为大家播放一段轻柔而又带点忧伤的思乡曲,请同学们在音乐中模仿第二位同学的朗读,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生:朗读。

【评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同时,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不同的诗篇有不同的情感基调,有的慷慨激昂,有的含蓄深沉,有的愁绪绵绵,有的欢乐明快,有的义愤填膺,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准确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余光中先生说:我写的《乡愁》,表达的是淡淡的愁思,却被大陆读者朗读得情感澎湃,这让我很是难为。《静夜思》的朗读也常常被老师和学生搞得喧哗热闹,与文本的基调极不协调,就像本案例中的第一位同学,朗读的时候,声音洪亮,语速较快,打破了夜的寂静,冲走了淡淡的乡思。儿童天性活泼,很难用“静”的情态来朗读,所以,老师一定要在朗读上做细致入微的指导。如何才能在朗读中表现出夜的静谧,表达出诗人淡淡的乡思,这是个朗读技巧的问题,老师要让学生真正的理解诗歌的情感基调,然后在语气、语调、语速等方面作具体的点拨,同时在表情的变化上作一些示范,只有这样,朗读才能真正落实《标准》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要求。

(作者单位:甘肃会宁县东关小学)

上一篇:乡愁诗的阅读及其他 下一篇:改进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