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情感渗透优化语文教学的策略浅探

时间:2022-05-31 02:04:51

借助情感渗透优化语文教学的策略浅探

【摘要】语文教材中有大量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是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审美熏陶的依托。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既应该提高语文素养,更应该获得心理上、精神上的审美愉悦。语文教师应该把这些理念落实在课堂上,把这些作品的情境展示出来,让学生感受到作品的形象美、意境美、情感美。

【关键词】情感 感受 激发 愉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042-01

一、情感渗透的意义及作用

情感是伴随着认识过程而产生的心理过程,它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应。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人的需要得到满足或不满足而产生各种情感,需要满足了,会引起肯定性质的体验,能鼓舞人进行积极的活动。“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学生的心灵单纯而美好,很容易被真情打动。语文教学如能注重情感渗透,以情动人,必然能打开学生心灵的门扉,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情感渗透对教师的要求

培养学生的情感要求教师营造宽松和谐友善的学习环境,在友善的环境中,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得到尊重,创造性才能得到发挥。教师必须在思想上平等地对待学生,把学生当作合作者,自己只做一条线,把学生像珍珠般穿起来,一个都不落下 ,才能使课堂形成其乐融融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敢于说话,想要说话,即使说错,也会迎来温暖的回应,让学生的心弦不时地被拨动,愉悦感不时地被强化,课堂才是学生的课堂,才能真正实现“学习”的目标。为此,我始终带着微笑走进教室,努力营造开放的课堂、和谐的课堂;用乐观的心态、审美的眼光去观照教材,观照每一位学生,让周围的世界温暖起来,让学生从我的胸怀中感受到美好的情感。

三、语文课堂进行情感渗透的可行性策略

1.创设情境,激感

“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中的各种因素往往对情感产生综合的作用,此即情感的情境触发规律。”语文教材中有大量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那丰富多彩的生活画卷,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诱人探寻的自然奥妙,构建出鲜活生动的缤纷世界。这不仅是对学生进行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训练的范本,也是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审美熏陶的依托。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把学生带入文章特定的情境中 ,让学生置身其境,产生见其形闻其声嗅其味之感,形成对文章的审美化认识。我在教授《春》时,课前就在教室里播放音乐《春天在哪里》,上课时特意端了一盆迎春花走进教室,无须我解释什么,学生自然先感受到了扑鼻的春味,溢满了春天般的心情,对课文的学习自然而然就成为一种期待了。《鼎湖山听泉》的学习重点是作者对泉声的精心描绘,我做课件时花了大量的工夫,搜集了各种泉水声音的录音,有的“哗”、“哗”、 “哗”,有的“哗哗哗”,有的配有婉转的鸟鸣声,有的伴有孩子们欢乐的笑声,授课时播放出来,直到下课,学生都还沉浸在美好的自然之声中。

2.巧设导语,优化目标

万事开头难,教学也一样,好的导入,能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自然而然进入学习状态。学习《我的叔叔于勒》时,我采用了设置悬念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凡是喜欢阅读短篇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莫泊桑的;凡是莫泊桑小说的读者,没有不对本文的故事发出一声叹息的。因为它展示了微妙精彩的心灵之音。这究竟是怎样一个故事呢?读过之后你会有怎样的情感波动呢?这个悬念立刻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很快沉浸到小说中去。

3.深情朗读,拨动心弦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以读带析的教学优势表现在:学生需要自己去朗读,去感知,去体悟,去分析,去概括,去揣摩,方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这就是实实在在训练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语文实践活动。”如果学生能把一篇课文读得有声有色,声情并茂,那他们肯定是进入了学习的状态。朗读是所有同学都可以参与的教学步骤,投入的朗读能激动心灵,使学生享受到审美的愉悦。深情的朗读,可以直接给学生美的感受。在教《七律 长征》时,为了增强诗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我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我自己用饱含感情抑扬顿挫的语调范读诗,极力再现红军乐观豪迈的形象特征,并辅之以李默然老师生情并茂的朗诵,引起了学生强烈的感情共鸣,学生的感悟理解能力在朗读中不知不觉得到了培养和提高。教《岳阳楼记》时,我引导学生从“悲”“喜”两种情感中,体会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怀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让学生感受体验人性的崇高。教《纸船》时,我引导学生体会对母亲的情感,用柔婉的语调、轻缓的节奏朗读课文,读出溪水般的柔情,读出春阳般的温暖,读出美玉般莹润的童心童趣。不但突出了冰心作品婉约的风格,也调动了学生品味亲情的兴趣。

4.挖掘文本,教出情感

许多文章都有着浓厚的人文气息,能触动学生的情感,语文教学的情境性目标之一就是教出情感,教师必须抓住课文本身的情感所在,并善于设置和挖掘教学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参与欲、表现欲,让学生在学习和表达中获得自信心,成就感和愉悦感,受到熏陶渐染。《社戏》中有一段双喜和六一公公的对话,乍看平淡,细品精妙。当六一公公嗔怪孩子们偷豆踏坏了豆秧时,双喜说:“是的,我们请客。我们当初还不要你的呢!你看,你把我们的虾吓跑了!” 我让学生联系自己幼年时的回忆,分析双喜的话表现了儿童什么样的心理:孩子气的霸道,仗义的豪气,反守为攻的机智,知道六一公公不会计较的狡黠……学生们对此理解得极为透彻 ,课堂也洋溢着童年般的轻松愉悦。再如经典课文《背影》,文中父亲翻过月台买橘子的背影蕴涵着浓浓的父子之情,初次授课文时,我非常投入,想着自己远方的慈父,情不自已,几乎落泪,可是,学生却反应平平,我透过泪水看到不少学生脸上无动于衷的笑容,对于这种教学效果极为不满。经过思考和了解才明白,这些自小娇生惯养的孩子从没离开过父母,生活又比较富裕,无法想象与父母分别的情景,也不能体会生活的艰辛,自然也就难以读懂文中那个慈爱深情的“背影”。经过一番琢磨,第二次上课时我精心制作了课件,穿插了背影图片,选择了歌曲《父亲》配乐,围绕“情”字做文章,紧紧抓住“攀”、“缩”等动词,让学生品味文中的细节描写,感受朴实而厚重的父爱,体验作者细腻丰富的情感。当学生用心揣摩“我的眼泪又流出来了”这几句话的意境时,好多学生都忍不住流下了眼泪,全场一片寂静,学生的情感得到了酣畅淋漓的宣泄,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性美的陶冶,他们的朗读变得声情并茂,催人泪下,表情也变得真挚凝重。我抓住契机让学生畅所欲言,说出心中的感动,被感动的孩子们说出了许多催人泪下感情真挚的经历和感受,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语文教学是一种精神创造。语文教师创造一个充满愉悦的情感空间,让学生在审美愉悦中学习语文,必然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深刻的情感体验,凭着自身的心理需要和兴趣爱好,自觉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当我们走进充满情感的课堂时,就会发现,做一个语文教师是多么快乐。

上一篇:聋校数学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 下一篇: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情境创设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