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质量可靠性分析

时间:2022-05-31 01:24:12

环境监测质量可靠性分析

作者简介:余博,男,汉族,四川人,本科学历,单位: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研究方向:环保、水保。

王麟麟,男,汉族,四川人,本科学历,单位: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研究方向:环保、水保。

摘要:环保观念已经逐步深入人心,随着环境保护政策的完善,对于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要求愈加提高。本文探讨了如何促进环境监测质量的可靠性,就目前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关的解决对策,提出合理化建议,为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可靠性

1. 引言

近年来由于片面追求经济的高增长,对于经济增长过程中引起的环境变化没有引进足够的重视,造成了发展成难以控制的局面。当年我国的水环境与空气环境都面临着巨大的安全隐患。使用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受到威胁。媒体不断曝出有着“癌症村”的新闻,其实就是因为空气污染与水污染导致。随着我国相关环保政策的倾斜,经济发展方式开始不断转变,由片面经济型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经济发展模式转变。

在环境的治理过程中,环境监测起到重要的作用,它为决策与方针的执行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数据与分析结果,对环境保持的效果进行有效评价,通过对比,让政府与社会机构认识到社会责任,对环境更加负责。我国目前关于环境监测的设备不断更新,大大提高了数据安全性与可靠性。但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影响因素,这些因素不解决,将会影响到最终的样本质量,对整个全局的工作都起到消极的影响。

2. 环保监测的现状与问题

环境检测数据在我国各级政府的相关政策制定方面起到重要的基础作用,只有准确可靠的信息,才能分析出正确的道路,对未来的规划与发展都有着良好的指导作用。随着民主的发展,人们对环境的知情权越来越重视,希望政府各项信息能够透明,当然包括有着环境保护的信息与环境质量。做好环境监测工作对于稳定社会大局、实现社会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1]

环境监测在实际的工作中主要包括布点、采样与数据处理过程,最后进行综合评价。全面质量管理已经从选项的机械加工制造业开始向各个机构与其他单位的管理上进行转变。全面质量管理要求在整个的过程中,都需要进行数据汇报,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对于每一个环节的处理都需要进行规范化指导与管理。质量管理包括确定方针与政策、职责明确;第二是对质量方针、质量目标与各项职责进行实施,落实责任,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包括质量策划、质量保证、质量控制与质量监督改进等环节内容。

随着国家标准化工作的不断开展,我国的环境监测设备开始出现了更新换代,大大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监测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与提升。但在软件发展方面,还存在着一些的问题,需要进步改进。首先在质量体系管理的文件与运行方面需要注意;其次现场采样的方式方法存在着不规范的行为,有可能会对监测结果造成影响;另外还有一引其他的细节内容。[2]

3. 决定环境监测质量的主要因素以及相关关系

3.1布点安排与设置

布点的设置最开始是通过经验的方式获得,但后来这种经验处理方式由于受到周边环境与天气状况的影响,不再符合客观要求,于是采集的数据就有可能会发生一些偏差的情况。环境空气的浮尘与其他气体都有可能会对监测结果产生影响。在实验室中,除了要符合传统的干净、整洁要求,还要做好通风与防火工作。

3.2工作人员职能不明确

由于目前还无法真正实现基于网络的信息技术监测技术,所以大部分还是通过监测人员的亲身监测,才能得到最有效的数据。监测人员要对职能定位准确。由于缺乏必要的专业训练,在监测过程中很有可能根据经验的考虑,而采用传统习惯的手段,这样就有可能对现代设备的使用不够规范,从而对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产生影响。[3]

3.3试剂质量

对于监测的试剂都会有规格要求,它的稳定性也将会对监测结果产生影响。另外作为特殊试剂的实验用水在监测分析过程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无论是配剂,还是稀释溶液都离不开纯水,所以它的纯度很重要。

另外对于窗口的选择也很重要。每一种材料制作成的容器都会有自己的适用范围,需要根据容器的使用规范进行控制与选择。

4. 环境监测质量质量管理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导则》中对环境监测质量体系提出基本要求,对于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环节也进行了明确的要求。通过规范化的程序,对样品采集、信息处理以及结果评价都进行详细的编制。标准的确定大大促进了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有利于环境保护工作的进一步发展。[4]

5. 关于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建议与对策分析

5.1不断提高环境监测技术方法

在环境监测中要根据环境的复杂性与多变性进行充分了解,并及时做出相关的反应。要根据监测污染物的浓度系数来进行适当的判断。某些机构中使用的统一分析方法,但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需要根据当地的情况进行修正处理,来保证监测结果的有效性与正确性。监测人员要不断对新技术进行创新与学习。[5]

5.2提高监测人员业务能力

随着监测设备的不断更新,如果监测工作人员还停留不前,不肯学习的话,只能被社会所淘汰,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在当前,环境监测对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有一些地区的设备非常好,但由于人员的素质不高,导致设备无法发挥出它的最大的功效。监测系统缺乏高端人才,这需要机构从较高的层面上进行引进,并做好培训工作,对队伍进行定期考核,确保队伍中的所有工作人员都有着较高的业务能力与职业素质。发挥出工作人员最大的潜能与创新能力。

5.3规范监测方法

只有科学合理的监测方法,才能得到最准确的监测数据。国家相关的法规将会对强化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环境监测部门要在整体系统工作中体现出更高的职能作用,严格制定监测计划,规范监测程序,最大可能地确保到位,避免受到其他不良因素的影响。[6]

5.4健全法律法规

要对监测工作人员的责任追究上升到法规的层次上来,提高责任意识。对于主管领导工作不利的依法进行追究,对于出现重大事故的,将要视情节严重情况进行行政追究,甚至追究刑事责任。要通过法规的健全,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的头上,名负其责。

5.5提高保障力度

政府对于环境监测要充分认识到重要性,做好后方的保障工作,保证重点资金到位,确保质量管理工作稳定进行,对于实验设备的更新换代与人员的配备,都要进行规划与实施。加大质量管理科研投入,通过技术提升避免人为操作失误。对监测的标准与技术规范进行完善,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7]

6. 结语

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随着科技的提高,设备的更新与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升,落实好相关的法规,进行足够的保障,相信这些监测问题都会得到一一解决。做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非常重要,数据的可靠性将会直接关系到未来几年的政策方针与决策,关乎社会环境与民生,需要投入更大的精力去落实。(作者单位: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

参考文献:

[1]董伟玲.浅析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问题及对策[A].河北省环境科学学会.河北省环境科学学会六届三次常务理事会暨贯彻落实清洁生产促进法提升清洁生产审核能力和质量研讨会论文集[C].河北省环境科学学会:,2012:3.

[2]李国媛.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的基本因素探析[J].环境研究与监测,2011,02:75-76.

[3]顾红明.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若干思考[J].质量与标准化,2011,08:28-30.

[4]《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导则》(HJ630-2011)

[5]鲍煜东.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探讨[J].化学工程与装备,2009,04:148-151+153.

[6]金致凡,杨冬雪,张良,李翠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信息系统与应用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2:5.

[7]沈芳.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工作探讨[J].广东科技,2009,03:87-88.

上一篇:浅析当代大学生的金钱观 下一篇:当今房地产市场调控现状与北京城南发展态势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