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每一所学校应成为基础教育发展的价值取向

时间:2022-05-31 12:24:39

办好每一所学校应成为基础教育发展的价值取向

要实现教育公平发展,必须树立办好每一所学校的理念,需要解决好科学合理配置资源的问题。

一、办好每一所学校已成为促进基础教育公平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现实选择

要推进和实现教育公平,最关键的是办好每一所学校,公平配置教育资源,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基本公平的教育服务。

目前,我国的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都面临着公平配置资源、提高质量的共同任务。学前教育在完成了国家第一个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学前教育毛入学率达到了64%,教育资源得到了快速扩大。国家的第二个学前教育发展行动计划已经启动,这将再次把学前教育发展推向一个新阶段。因此,我国的学前教育正处在扩大资源,加快发展,推进普及的阶段。在这个发展期,坚持依据标准公平配置资源尤为重要。

义务教育坚持均衡化发展,校际差距、城乡差距明显缩小,取得了很大成绩。其发展的理念、推动的方式非常适合学前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发展借鉴。

普通高中教育处在规模稳定,调整提升期。2012年教育部教育公报显示,全国普通高中13509所,比上年减少179所;招生844.61万人,比上年减少6.17万人,降低0.73%。2013年国家教育经费公报显示,2012年全国普通高中生均财政经费为7775.94元,比上年的5999.60元增长29.61%。从以上信息我们可以看出,普通高中发展面临的是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资源配置水平的问题。

在普通高中发展的历程中,设立重点中学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当前,各地的重点中学依然很火。《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作出了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安排,提出了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办出特色的要求。而在当前的普通高中发展中,办重点校的习惯做法还很盛行,这样下去,普通高中教育资源配置有悖于公平发展的方向。因此,普通高中应去行政级别,取消重点校建制,用优质化的办学标准,办出特色的要求来引导高中的发展,实现“每一所普通高中校都是好学校”的目标。

二、加强基础教育发展的统筹,为教育公平发展提供保证

促进基础教育公平发展,必须有国家的政策保障,关键是省市一级政府的有力统筹。在促进基础教育公平发展的政策背景下,统筹的层级越高越有利于资源配置的平衡。基础教育资源配置 应发挥政府和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其政府应担起发展主体和主导的责任,切实履行统筹的职责。

国家的基础教育发展政策,是各地教育发展的依据。因此,国家进一步明确基础教育各学段公平发展的方针政策,明确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的措施,对基础教育的公平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如学前教育、普通高中教育的发展责任主体,教育机构设置的基本标准,推动发展的机制等。

省级政府要统筹基础教育发展规划。地方政府基础教育发展规划,是地方教育发展的蓝图。地方制定基础教育发展规划要遵循促进教育公平这个基本政策,以“办好每一所学校”为目标,制定城乡一体化的规划,并针对教育中的薄弱地方、短板项目进行加强性安排。省级政府要加强对县级政府的教育规划的指导和管理,确保国家政策落地。

省级政府要统筹制定教育机构标准、激励约束性政策。促进教育公平,办好每一所学校,需要相应的办学标准。目前,在国家标准尚未完备情况下,省一级加强教育机构标准建设就显得非常重要。在实际工作中,常常遇到先有项目后有标准的问题,由于项目实施缺乏标准而倒逼标准的产生。这样,对教育机构的规范建设造成了不良的影响。落实办学标准需要有力的激励约束政策的支持。如经费投入政策、资金的奖励补助政策、经费的分担、检查督导责任追究并认真加以落实。

三、以标准推动基础教育发展,促进教育公平

促进教育公平,办好每一所学校,需要标准,更需要使用标准来推动。

以现代基础教育的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发展任务为目标制定好相应的教育机构标准。当前,基础教育机构标准还很不配套。如农村幼儿园标准、农村教学点办学标准,普通高中能适应课程改革,满足选课制需求的学校建设标准等。要加快教育标准建设,以发挥标准的规范作用。

以标准检查评估促进基础教育发展。依据教育标准设定教育发展项目,做到项目安排、实施有据可依,防止教育项目过度建设,造成资源浪费;防止建设项目成为问题工程,从而防止教育发展中出现新的不公平。

上一篇:大力推进特色学校建设 下一篇:创设真实情景,让英语课堂“动感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