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速公路路线设计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时间:2022-05-31 10:06:03

浅析高速公路路线设计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基础建设的投资加大,我国交通建设事业获得迅猛发展,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但随着高速公路里程的增加,高速公路对环境的影响程度越来越大。在影响沿线的生态环境的诸多因素中,公路建设各阶段存在的一些问题是一个重要原因。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应重视保护沿线的生态环境,充分体现“安全、环保、舒适、和谐”的新理念, 对提升我国高速公路的建设水平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高速公路路线环境保护生态平衡

中图分类号:U412.3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概述

高速公路的建设促进了沿线物资、信息交流,有利于地区的经济发展, 有利于改善沿线居民的社会发展质量, 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然而,修建公路要占用土地, 影响天然的植被、地形、水系等, 特别是在公路运营期间车辆排放的尾气、扬尘、废水以及产生的噪音、振动, 将会给环境带来长期的不利影响。因此, 路线设计不能仅局限于满通运输功能及经济发展的要求, 还要重视保护沿线的生态环境, 即根据该公路在路网中的作用及城镇规划、工矿企业布局状况, 结合地形、地质、水文、自产筑路材料等自然条件, 正确运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范, 合理确定路线走向和主要技术指标。

2公路路线对环境的影响

2.1 占用农田及拆迁建筑物

修建公路会占用大量的农田, 拆迁一定数量的建筑物、电力通讯设施等。还会影响沿线地区的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还要占用用于灌溉和养殖水产品的水域, 影响沿线地区的农副业生产及自然环境。

2.2 分割城镇、耕地及水利设施

公路延伸长达数十至数百公里, 对行政区划、城镇布局、农业用地及其排灌系统、林场及水产养殖区等造成分割, 直接影响到路线两侧居民的人际交往、信息传递、原料及成品的交流等社会活动。

2.3 破坏生态环境及自然平衡

公路建设会使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发生变化,一些有特殊要求的生物种群向偏僻的地方或其他地区迁移。例如, 野兔及一些鸟类远离公路至少达500m;一些蝴蝶和两栖动物也难以越过宽阔的高速公路;夜间车辆灯光增多, 使路边昆虫的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多而影响生态平衡。

2.4 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

修建公路需取土填筑路堤、开挖形成路堑,将会破坏原有的植被、干扰动物栖息的环境, 破坏土体的自然平衡, 引起斜坡失稳、水土流失。在施工期间, 取土、弃土场及工作面的暴露成为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山区坡面弃土会带来长时间的水土流失, 对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3 基于环境保护的路线设计理念

3.1 选择对环境破坏小的布设方案

路线布设重点要考虑地形适应性,道路周边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与周边环境的融合等。不影响道路周边美感、景观、历史和文化环境的设计方案要优先选用。

3.2 创作设计保证高速公路与环境的融合

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建立一个多学科的设计团队。如自然环境保护专家、历史考古学家、地质学家等。这种多学科的团队有助于充分考虑路线走廊周边的环境特征,并依此调整设计方案。多学科的设计团队有助于从透视的角度分析设计方案的物理尺寸和视距连续性是否达到了设计一致性。更多专业的技术人员参与决策有助于减少道路周边环境的破坏,使道路成为设计精品。创作设计还体现在设计细节的处理上,在细节上要充分考虑公路沿线景观和视觉特点,保护原始景观和地貌,重视河流、小溪及自然排水系统,重视边界、护栏、树木形成的线条,重视历史形成的小路,为山脉、河流、湖泊、海洋提供良好的视野景观。

3.3通过路侧净区设计实现生态防护

在路侧净区设计中主要通过排水沟、边坡的设计来实现生态防护,从而实现环境保护与安全的双赢效果。在设计时,要尽量减小路基边坡高度及坡度,废弃的土石方必须运到指定的弃土场堆放,在坡顶边线以外设置截水沟和急流槽,防止坡面水土流失。边坡的防护应以曲线柔美、自然流畅的曲面为主,并加强边坡的生态防护绿化。在上边坡与车辆行驶方向相对的部位,用低矮植被和色彩鲜艳的低矮灌木配置成简洁、优美的图案。挡墙应由高至低或由低至高渐变,且应与路线的线形相吻合。

4 因地制宜的路线方案设计

高速公路建设对自然景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公路线形与自然景观的协调上,尤其是在公路穿越旅游区或风景区时,如何与周围景观协调一致就更为重要。在高速公路设计中,运用美学理论提高公路线形设计质量,改善公路及其周围环境,保障交通安全和为驾驶员、乘客提供舒适的动态景观环境,完善对原有自然景观的平衡和谐,点缀和丰富道路两侧的自然景观是十分重要的。

4.1 平原地形路线设计

平原地区高差变化小,地形变化不大,除沼泽、草原、戈壁、沙漠等地以外,平原地区一般多为耕地,农业设施完备,居民点比较稠密,天然河网湖区地形还具有湖泊、水塘、河汊多的特点。平原地形路线受地形限制不大,但是地物多,影响路线局部走向,路线设计时可利用地物协调平、纵线形的组合。

4.2 陡峭地形路线设计

山区陡峭地形由于高差大,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工程量大,应遵循“随弯就势、标准灵活、合理优化、保护环境”的原则,做到隧、线配合,桥、线配合,全面比选,注重路线空间线形、工程构造物、沿线自然景观的协调,使高速公路与自然景观相融合,不过分追求高指标的线路,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4.3 河流和湖边地区路线设计

高速公路线形沿弯曲溪流布设时,应充分协调好路线与河流之间的呼应关系,保持自然流水状态,借助曲线以适应景观,并保持现有水生沟岸植物的生长情况。改河筑路时,不应废掉老河段,可将其作为沟渠保留,并设涵管保证必要的水流贯通。沿河线应处理好河岸的选择、线位高低和跨河岸地点三者之间的关系。路线选择时,应尽可能减少改河工程,保留自然水系的河道,使水域地貌得到保护。靠近水域的高速公路的路线设计,要善于利用高速公路和路边设施的潜在景观,沿天然岸线逐步调整线形。要注意保留沿岸的绿化,以便于人们在公路上眺望水域景观。当高速公路不得不侵入水体时,应提供景观缓和、平衡措施,尤其应优先考虑岸边景观的美学处理。

5 结语

保护和充分利用自然风景资源是高速公路景观建设的根本内涵,高速公路建设要考虑公路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公路作为环境的后来者应充分体现对自然的尊重,只有将公路与周边环境协调地融合在一起,进行统一规划设计,才可能创造出整体而有机的道路空间景观。高速公路作为一种人工构筑物,对自然景观会产生一定的破坏作用,在路线设计布线时应尽量不破坏或少破坏自然景观,一条好的高速公路除应满足相应的技术标准外,还要做到为自然景观增色,并使高速公路融入自然环境。因此路线方案设计应慎重考虑高速公路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根据不同的地形地貌及环境特征,设计出与环境充分协调的路线方案。

参考文献:

1JTG D20-2006,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2JTG D60-2004,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3杨军 蔡忠华,高速公路路线设计的几点思考,交通世界,2011

4汤振兴,朱晓娟,高速公路路线设计与沿线景观协调性研究,安徽农业科,2011

上一篇:大跨越抱杆转向横梁改造的设计与制作 下一篇:人工挖孔桩基础在工程实体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