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逐梦想,追逐光明

时间:2022-05-31 10:04:29

追逐梦想,追逐光明

组稿、策划、约稿、采访、编稿等既是工作,又是学习,这种在工作中学习的灵活、丰富,犹如世界的学术生态、大自然的生物物种一样绚丽多彩。

六一国际儿童节之前,带着妻儿观看3D电影《疯狂原始人》。原始人的惊奇、探险、幽默与疯狂把观者引入了身临其境的欢乐谷,孩子们前俯后仰地放声大笑,大人们也在欢乐中得到放松。伴随着笑声,原始人历经磨难,对于梦想、对于光明的追寻终成现实。笑过之后,我想起读硕士研究生时,导师梁骏教授讲述的柏拉图“洞穴理论”提及的那个洞穴。

新闻媒体,曾是无数文学青年的梦想,无论你是高中的理科生还是文科生,抑或是大学里的工科男,只要是爱写点东西,都有一个写作梦、媒体梦。对梦的追逐,有的放在理想中,有的放到了现实中,很多年之后,许多同行者已转行、转型。还好,我还在现实中坚守着这份梦想,坚守着对文字、对语言的喜爱。从高中月光下写诗歌、发表诗歌,到大学发表散文,再到义无反顾地从工程师行当转型为媒体人,伴随二十年人生路的,是一篇篇文章、一个个故事。

初进学习时报社时,被同志《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发刊词所吸引;被郑必坚校长倡导的“依托于读书,着眼于问题”的理念所折服;更被徐伟新、钟国兴等总编辑朝气蓬勃、拼命三郎般的热情和激情所感染。读书、问题,成了办报的两大法宝,学习时报从问题入手,刊发《落日的辉煌》,剖析康乾盛世衰败的根源,反响强烈,发人深省。一个个问题,吸引着我们去读书、去思考,看一篇篇好文,读一本本好书。时至今日,钟国兴总编依旧以着眼于问题、善于发现问题、研究前沿问题,严格要求我们。钟总编对稿件的要求是极为严格的,一次稿件上有一个词“昨日黄花”,我并没有发现有什么不妥,钟总编一笔改为“明日黄花”,我一翻词典,果真如此,自知功力还差十万八千里。

“三基本”(马列主义基本问题、思想基本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问题)、“五当代”(当代世界经济、当代世界科技、当代世界法制、当代世界军事、当代世界思潮)是郑必坚校长在中央党校倡导的很重要的课程。除此之外,还有“十大观”(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民主观、伦理观、人权观、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观观”都是靶点,文章既要深入又要好读,既要把握发展大势又要根植中国大地、实事求是。“十大观”版面的任务落到了我的头上,梳理文献,电话联络,面谈约稿,开会组稿,一顿忙活,刊出文章,国内外有反响,很有意思。

民主观是十大观之重要一“观”,要推动中国的民主化进程,推动社会的进步。我们在报社小北院的大会议室召开了一次座谈会,高放、李景鹏、俞可平、毛寿龙、燕继荣、刘春、侯少文等知名专家学者畅谈民主化进程,时任总编徐伟新大力支持座谈会。开座谈会之前,我去徐总编处汇报会议安排和有关事项,我把要点记在纸上,边看边汇报,徐总编很关心也很风趣地打断我,说:“这么点事情还要看稿子?讲话谈工作,没有必要拿稿子,都应该记在脑子里,要心中有数,要善于脱稿讲话发言,你说对不对?”此事对我影响很大。徐总编大力支持报社同志读书学习,还为一些同志在外学习提供便利,并且报销部分学费,我虽然未赶上这一政策,但也受到这一理念和精神的鼓励。

工作中学到的点滴,一辈子受用。龚育之校长多次参加报社的编前会、座谈会,还在报上开设了“党史札记”专栏。他指出,学习时报不能办成马克思主义老太太,没人爱看;也不能办成浓妆艳抹的青楼女子,过于轻薄;要办成大家闺秀,要有涵养,要耐看。后来我负责的“科学技术”版约请龚校长的夫人孙小礼教授撰写了“从科学史汲取智慧”系列文章,知道了更多龚校长的经历和故事,那种与病魔斗争的坚强乐观,那种对学问对真理的执着坚韧,那种实诚鲜活的文风,成为我们学习的楷模。

在报社工作受到的都是鼓励。记得第一次到沈宝祥顾问处送稿件,沈老师对我这个年轻人很感兴趣,告诉我所从事的工作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业,虽然待遇差点儿,但你们年轻人一不小心进入了一项关系国家民族发展的伟大事业。后来沈老师也多次在会上强调这一观点,让我们做有心人、读书人。同样,第一次到文史部找李书磊老师谈十大观之“文化观”的选题策划组稿工作,他也是对我这个从工程师转型做文字工作的年轻人给予很多鼓励,要我多读书,特别是多读文史书籍。后来与李老师多有接触,谈到他在学习时报上发表的文章和一些经典文献对我们年轻人的影响。

思想是报纸的灵魂,学习时报一直致力于打造成一个有影响力的思想源,致力于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十多年来,这一理念一直得到坚守。思想来源于编者、作者,来源于媒体人,来源于工作、学习和生活。组稿、策划、约稿、采访、编稿等既是工作,又是学习,这种在工作中学习的灵活、丰富,犹如世界的学术生态、大自然的生物物种一样绚丽多彩。我长期做学术思潮版,一次和周为民总编开玩笑说:“‘学习时报的记者’,去掉中间,留着头尾,剩下两个字‘学者’,学习时报的记者要成为学者。”周总编曾在稿签上写道:“坚持读书学习数年,必大有好处。”近年来,肖勤福、李庆华、钟国兴等几位总编在报社倡导大家在暑期进行调研,成立战略小组加以研讨,鼓励撰写学术论文并进行评奖,鼓励大家研究问题、发表评论言论。这些都为编辑部人员的成长提供了正能量。

今年是“非典”十周年,前段时间我在学习时报“观察员”栏目刊发了一篇纪念短文《一场自非典开始的进步》。“非典”之中,报社领导和同志们共甘苦,同一个灶台吃饭,平安度过危险时刻,报社以此为契机,深度研讨信息公开、知情权等问题,推动民主化进程,推动社会进步。基于“非典”中办报的积累,汶川地震等重大灾难发生后,报纸及时刊发深度文章,从呼唤“信息公开”到提醒“医院学校抗震标准要更高”等,都引起强烈反响。从社会中学习、从实践中学习成为编辑部人员的又一重要学习资源。

2009年学习时报社和中央党校校刊社合并组成新的中央党校报刊社,队伍发展壮大了。在一次报刊社新进媒体人培训班上,我作为老编辑为媒体新人讲了一堂课。当时我正在读《编辑人的世界》和《编辑道》两本书,两本书里都谈到媒体人要掌握的不仅是“术”,更应该是“道”,要追求有理想、有深度的东西,要对新思想、新事物有好奇心,要对社会进步有担当负责任。我理解,这些归于一点,就是要提升“媒体力”——一种媒体管理力、影响力、传播力的合力,这种力量会帮助问题的解决,推动人与自然、人与人的理解与和谐,加速科学理念的传播与普及,真正促进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现在大家都在为追求梦想而努力,中国人追求的中国梦就是中国进步富强的梦,梦在继续。正如我读硕士研究生时的一位指导老师范文教授提出的,要把中国梦与个体的梦想夙愿结合起来一起实现。十多年来,学习时报社经历了多任总编的调整。一些优秀的同志离开,一些优秀的同志还在坚守,坚守的也许是对学习的追求,是对能力素质不断提升的追求,也是媒体人对中国社会不断进步的追求和期盼。

(作者为中央党校学习时报一编室副主任、副编审,博士)

本刊点评

好的学习方法是什么

好的学习方法是什么?从陶春先生的文章里,可以找到答案。

一是学习要针对问题而学,有的放矢

要着眼于问题、善于发现问题、研究前沿问题,从问题入手来学习。每家媒体针对的问题不同,因此媒体人员学习的侧重点便有区别。学习时报是中央党校主办的报纸,它着眼的问题是关系国家民族发展的大问题,如“三基本”、“五当代”、“十大观”。其他媒体的人员,也要根据自己媒体的定位,确立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然后围绕这些问题进行学习。这样学习,既有针对性,也更有乐趣。

二是把在工作中学习、向社会实践学习、向书本学习三种主要学习途径结合起来

这三种学习途径各有优势,也各有缺点。在工作中你会遇到丰富多彩、各种各样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就是能力提升的过程,但工作中的学习容易碎片化、浅表化;向社会实践学习,贴近实际,但容易思路混乱、缺乏有高度的理性思考;向书本学习,有助于有深度、广度和高度的思考,但和实际的工作生活有距离。只有将这三种学习途径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得到既贴近实际,又有深度有理性的智识。

三是处处留心皆学问

陶春先生说出了很多给过他指点、启发和帮助的人,无论是单位的领导、同事,还是作者,陶春老师都能在和他们的交往中处处留心,将他们的意见、知识变成推动自己进步的力量。

学习是灵活的、丰富的,关键是把日常所接触到的、所学的变成自己的东西,变成自己思想的源泉,变成追逐梦想的一点点光亮。

上一篇:媒体:广告产业竞争优势的核心资源 下一篇:由“砍柴运动”看电视新闻采访专业认知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