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常见传染病的防治

时间:2022-05-31 07:55:58

奶牛常见传染病的防治

摘要:冬季气候寒冷,日夜温差大,奶牛常因抵抗力下降而发生疾病。因此,搞好奶牛冬季传染病的防治,减少发病死亡率,提高经济效益,是奶牛场的一个重要生产环节。笔者根据多年的经验,把奶牛冬季常见传染病防治要点介绍如下,供参考。

关键词:奶牛;常见传染病;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2-0188-1

1 口蹄疫

(1)病性。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所引起的偶蹄动物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本病主要侵害偶蹄兽,偶见于人和其他动物。本病传播途径多、速度快,传播方式分为接触传播和空气传播,传播途径主要是经呼吸道、消化道感染,也可以经粘膜和皮肤接触感染。其临诊特征为口腔粘膜、蹄部和皮肤发生水泡性疹。

(2)症状。潜伏期2~10d,有的长达21d。初期口腔、鼻、舌、和蹄等无毛部位出现水泡,水泡破裂后会形成溃疡、结痂,痂块脱落后形成斑痕。体温高达40~41度;精神沉郁,食欲减退,脉搏和呼吸加快,流泡沫状涎水。奶牛泌乳期发病,产奶量下降,浮肿、触摸有疼痛感。怀孕奶牛有流产、死胎等症状。新生犊牛感染发病较急,不形成水疱,表现高热、极度衰弱、心功能紊乱,有时可见腹泻现象,1~2d后多因继发心肌炎而死亡。

(3)治疗。确定发生口蹄疫,要无条件接受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所进行的疫区封锁、扑杀和无害化处理等工作,消灭疫源,以杜绝疫病向外散播。对于假定健康奶牛可用口蹄疫高免血清或康复动物血清进行被动免度,按0.5~1.0mL/kg皮下注射。对个别牛注射疫苗后出现的急性过敏反应,可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5 mg,20min后可以重复注射1次。

(4)预防。平日要搞好牛场的防疫消毒工作。奶牛场应当无条件接受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对牛群的定期免疫水平监测。每年每次注射疫苗前对牛群进行1次检疫,保证牛群健康。定期对所有牛只进行系统的口蹄疫疫苗注射,所用的疫苗必须是农业部批准使用的产品。周边地区发生口蹄疫疫情后,除加强牛群饲养管理外,要进行紧急免疫接种,以提高奶牛免疫力。

2 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

(1)病性。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又称牛病毒性腹泻或牛粘膜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复杂、多发性的传染病。病牛和带毒牛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直接或间接接触都可以传播本病,不同品种、性别、年龄的牛都有易感性。

(2)症状。潜伏期1~2周。分急性型和慢性型两种。急性型:常见于犊牛,死亡率很高,发症初期表现为上呼吸道症状,体温升高至40~42度,呼吸和心跳加快,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反刍停止,咳嗽,流鼻汁、眼泪和口水。以后口腔粘膜发生靡烂或溃疡。多数病畜有腹泻症状,初期排淡黄色水样粪便,后期粪便恶臭,含有肠粘膜和血液。泌乳期母牛泌乳减少或停止,孕牛可发生流产。有的病牛还会发生蹄部皮肤糜烂、坏死。重症病牛因急性脱水和衰竭死亡。慢性型:多由急性型转来。病牛生长发育受阻,消瘦,持续右间歇性腹泻,流鼻汁。鼻镜干燥,后期成片靡烂,眼睛或流粘糊透明分泌物。有的病牛表现为青光眼或角膜混浊。还有的病牛发生慢性蹄叶炎和趾间坏死,跛行。

(3)治疗。本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对病牛要加强护理,实行对症疗法。脱水严重要补液,可用10%糖盐水1000~2000mL,维生素C 2g,5%酸酸氢钠200~400mL,混合静脉注射,每天一次,连用3~4d。预防继发感染要用抗生素,可用混感清,肌肉注射,0.1mL/kg,每天一次,连用3~5d,或百病康(复方哈表注射液),肌内或静脉注射,0.2mL/kg,一日2次,危重病例可酌情加量。

(4)预防。定期对饲养工具及其环境消毒,限制外来人员进入牛场。加强检疫,发现病牛及时淘汰。定期进行免疫接种,增强牛群免疫力。

3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

(1)病性。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又称红鼻病或牛传染性坏死性鼻炎。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引起牛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病牛和带毒牛是主要传染源。本病主要通过病牛直接接触感染和空气、飞沫、物体间接感染。各种品种和年龄的牛均易感,其中以20~60日龄的犊牛最易感。

(2)症状。本病的潜伏期一般为4~6d,有时可达20d以上,主要症状有以下5种类型。呼吸道型:本病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初期高热40~42度,极度沉郁,拒食流泪流涎及粘脓性鼻液。呼吸高度困难,有时拉稀。重症病牛数小时死亡。眼炎型:眼、鼻流浆液性分泌物。不发生角膜溃疡,一般无全身反应,常见呼吸道型合并发生。脑炎型:病初表现为流涕流泪,呼吸困难,随后兴奋,惊厥,磨牙,口吐白沫,角弓反张,共济失调,最终倒地。主要发生于犊牛,死亡率高。生殖道型:母牛尿频,有痛感,产乳量下降,流粘液性分泌物。公畜、包皮、充血、溃疡,弯曲,精囊腺变性、坏死。流产型:多见于初孕母牛,经产母牛少见。

(3)治疗。病牛应立即隔离,多饮5%温盐水。保持病牛鼻、眼睛、咽、口腔及生殖道清洁,防止继发感染,采取对症治疗,以减少死亡。可选择下列药物进行治疗:桂柴黄注射液,0.2mL/kg,每天一次,连用3~4天,重症连用5~7天。氟苯尼考注射液,肌肉注射,0.1mL/kg,每天1次,连用3~4d。泰乐菌素注射液,肌肉注射,0.1mL/kg,每天1次,连用3~5d。

(4)预防。加强饲养管理,严格检疫制度,不从有病地区引进牛。外引进的牛,必须按照规定进行隔离观察和血清学试验,证明未被感染方准入场。牛康复后可获得免疫力,对未被感染的牛可接种弱毒疫苗或灭活疫苗。

作者简介:宋丽娟(1962-),女,双阳区鹿乡镇畜牧站兽医师,从事兽医临床及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研究方向:畜牧兽医。

上一篇:浅谈园林景观花卉的养护与管理 下一篇:浅谈花境在城市园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