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管理浅析

时间:2022-05-31 07:04:29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管理浅析

摘 要: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工作是项目管理中极为重要的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现场管理水平代表了企业的管理水平,也是施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整体水平的体现。因此,施工现场管理一直是建筑行业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本文首先分析了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性,然后总结了施工现场管理的内容,最后提出优化施工现场管理的几点对策。这对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水平,实现工程项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都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

施工现场是建筑工程项目经营管理活动的主要活动场所。施工现场所进行的施工活动集中地反映了施工企业在工程建设领域的全部活动内容。因此,对建筑工程项目来说,要充分认识到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性,加强现场施工管理工作。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就这一问题作出以下探讨:

1.施工现场管理的内涵和意义

1.1施工现场管理的内涵

施工现场管理的含义就是要保证施工活动能高效率、有秩序地进行,现场出现的各种生产技术问题,有关施工人员在现场应该及时解决,实现预定的目标任务。

1.2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意义

施工现场管理水平是体现建筑施工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良好的企业管理要突出施工现场质量控制,建立质量保证体系。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施工现场的管理不能耽误工程进度,保证工程顺利进行。在此基础上,再追求施工项目的优质高效,以最少的时间,最快的进度,保质保量的完成施工任务。

其次,物资和建筑材料管理也非常重要,对于建材的进出、使用和损耗等都进行详尽的登记,达到降低物资消耗,节约施工成本的目的。

最后,以先进的工业管理和企业管理理论为指导,与施工技术人员互相配合,改进施工方法,增进施工效率,争取以最高效的组织方式创造出质量合格的工程成果。

2.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主要内容和措施

工程项目的现场施工管理的主要内容和措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2.1施工现场人员的管理

从某一角度来说,影响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关键因素就是人员的管理。工程项目的组成都是通过人的组织创造出来的。如何才能将施工队伍中的技术管理员和技术人员进行有效管理?笔者认为,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让团队中的所有人员感觉到这是一个大家庭,营造一个荣辱与共的氛围,相处友爱但是职责分明,从内心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就是这个大家庭的一个重要成员,使他们有一种自豪感。要达到精神和物质上双管齐下,培养他们的凝聚力。其次,建立健全项目管理的规章制度,各岗各职位明确责任,做到人人有事管,事事有人处理。一支素质过硬,技术精湛,吃苦耐劳的团队,在面对工程紧迫,构造复杂时,只有听从领导的指挥,才能按期按量的完成工程任务。

2.2施工现场材料的管理

在建筑行业中会经常性的遇到一些最新的材料应用的问题。所以,在施工的过程中,现场的施工管理要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材料的采购。采购单中罗列需采购的材料繁多,因此,在材料采购单中必须把采购的数量,类型,规格等必须明确的标注清楚,避免因采购不合规格的材料而影响到工程的施工进度。

二是材料的供应。根据施工合同和设计单位确定的材料的品牌,规格,对每一个材料进行认真预算,积极的组织供货商供货。

三是材料的现场堆放。依据现场施工的进度合理组织材料的购进和物料的堆放。对于购买的材料用进行验收,检查,实验。对于物料的堆放要根据施工平面图堆放在不同的位置。

2.3施工现场技术的管理

一个项目工程,其建筑施工必定是复杂多样的,所需材料也是种类繁多,也需要各施工工种的有利配合。这就要求作为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必须有专业的技术技能,首先,现场施工的管理人员需要熟悉施工图纸,根据具体的施工合同,最大努力的去优化每一道施工工序,每一个小工程,同时也能考虑到自身的一些条件和自然气候等因素,认真仔细,有序的安排施工计划。其次,除了合理有序的安排施工工程计划外,还应当针对项目的特点,对具体的施工工艺做好技术上的准备,特别是那些高新技术的施工工艺。

建筑企业的技术储备包括技术管理人员,普通职工对新工艺,新技术的培训和企业的技术员工,建筑施工工艺的规范等工作。技术管理人员只有拥有高素质,才能洞悉掌握施工中的每一个工序的具体情况,能够控制好工程的施工进度,对施工中突发事件能够做好准备方案。有计划有目的的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技术交底,帮助他们熟悉建筑新工艺,新材料,提高他们的施工水平和技术水平,这样更能够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

2.4施工现场施工工艺的管理

施工管理总体目标是以工程项目为对象,以企业“工期、质量、服务”六字方针制定的,施工的关键是进度和质量。对于进度,原则上按原施工组织计划执行。但作为一个项目而言,现场情况千变万化,如材料供应,设计变更等在所难免,绝对不能模式化,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安排。施工质量能否取得保证,最主要的是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关的国家规范和有关标准的要求来完成每一工序,严禁偷工减料。必须贯彻执行“三检”制,即自检、专检、联检,通过层层的检查,验收后方允许进人下一道工序,从而确保整个工程的质量。

2.5施工现场资料的管理

一个项目的管理,除了材料、施工、技术、人员的管理认别,还有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资料的管理。任何项目的验收,都必须有竣工资料这一项。竣工资料所包含的材料合格证、检验报告、竣工图、验收报告、设计变更、测量记录、隐蔽工程验收单,有关技术参数测定验收单、工作联系函、工程签证等等,都要求我们在整个项目施工过程中要一一注意收集归类存档。如有遗漏,将经竣工验收和项目结算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有的影响更是无法估量。

2.6施工现场施工安全的管理

主要是关于防火、禁止乱搭按电线、戴安全帽,脚手架搭设,安全带等相应的施工安全问题。安全目标管理为了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加强施工现场安全标准化的管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企业必须建立起一支高素质和稳定的安全技术干部队伍,确保施工安全的顺利进行。

3.优化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几点措施

3.1以人为本,注重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如前所言,施工现场管理存在复杂性、阶段变化性的特征,企业内部规章制度难以保证现场管理的每个细节、每个突况都能得到妥善处理。尤其是施工现场的愈发庞杂,工种岗位的细分、工期的缩短及管理层的不断压缩,都要求项目负责人落实现场管理人员主体作用的发挥,在管理理念上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不断提高员工整体思想素质及技术素养的同时,调动激发全员的主动性、积极性与企业责任感。此外,加强现场管理队伍建设,实现现场管理队伍整体性优势的发挥,同样也是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有力措施。从中层管理者到直接承担现场管理任务的班组负责人,都要严格要求,强化管理,使其逐渐成长为业务精通、思想坚定、能独当一面的现场管理人才。

3.2结合技术经济指标,优化施工现场管理

质量与成本是企业的生命之源,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力量源泉,而二者都依赖于技术经济指标的体现。因此,企业应以技术经济指标为突破口,切实通过保障施工质量与实施成本控制来实现预期目标,稳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与市场占有率的上升。就此,项目负责人在管理中要注意强化全体人员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职业道德等教育;组织技术骨干及现场管理人员针对施工问题进行及时处理,就技术难点及处理措施对全体员工进行技术培训;安排现场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进行有计划、分批次的培训,严格做到持证上岗;重点培养责任心强、技术素养高的员工,将其逐步安排至适合其技术特长发挥的技术管理岗位。

3.3立足调度机构调整,优化施工组织协调系统

在施工项目管理组织机构的建立过程中,项目负责人应立足于对工程规模及相应生产要素的分析,恰当选择组织形式,明确部门、岗位的权责;重点关注调度机构设置,合理配备调度人员,并以此为基础,实现调度工作的科学化、信息化,初步形成完备的动态控制体系;重点把握班组建设,搭建项目负责人、现场管理人员与基层员工间的沟通桥梁。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生产活动,包含人力、物力、财力等诸要素的管理。因此需要科学规划,统筹管理,要为完成施工目标和合理组织诸施工要素进行优化配置,才能做到充分地利用施工条件,发挥施工要素的作用,顺利施工,实现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消息。

参考文献:

[1]邱金明.略论建筑施工现场管理[J].建材与装饰(下旬刊),2008,(02)

[2]王成典.加强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与监督的措施浅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8

[3]谢令彬,龚志坚.浅议如何加强建筑施工现场管理[J].四川建材,2010(2)

1、海因里希事故致因理论

海因希里在《工业事故预防》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海因希里认为伤害事故的发生是一连串的事件,是按照一定的因果关系依次发生的结果。

海因希里把工业伤害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描述为具有一定因果关系的事件的连锁,即:①发生人员伤亡是事故的结果;②事故的发生产生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③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由于人的缺点造成的;④人的缺点是由于不良环境诱发的,或者是由先天的遗传因素造成的。

海因希里最初提出的事故因果连锁过程包括如下五个因素:①遗传及社会环境:遗传因素形成鲁莽、固执等不良性格;社会环境妨碍教育、助长性格的先天缺点发展。②人的缺点:鲁莽、固执、过激、轻率、神经质等性格上的先天缺点和缺乏安全生产知识与技术等后天缺点使人产生不安全行为或造成机械不安全状态。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④发生事故:前3种因素经链锁反应,使潜在的危险暴露出来。⑤受到伤害:伤害是链锁反应造成的恶果。

海因希里的工业安全理论阐述了工业事故发生的因果连锁论,人与物的关系,事故发生频率与伤害严重度之间的关系,不安全行为的原因,安全工作与企业其他管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以及安全与生产之间的关系等工业安全中最重要、最基本的问题。该理论曾被称作“工业安全公理”。

2.建设工程安全事故的概念

建设工程安全事故是指房屋建筑、道路桥梁、隧道涵洞、市政基础设施等施工过程中发生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一种行为。

3.建设工程安全事故的分类

由于建设工程安全事故具有复杂性、严重性、可变性和多发性的特点;由于研究的目的不同,角度不同,因此分类有多种方法,其中:

3.1按事故原因分:

根据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建筑安全事故分为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放炮、火药爆炸、容器爆炸、锅炉爆炸、中毒和窒息、其它伤害等类别。其中易发的和伤亡人数最多的是高处坠落、触电、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和坍塌事故等五类。

3.2按照事故的等级分:

根据国务院第493号令《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按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情况,事故分为一般事故、较大事故、重大事故和特别重大事故四个等级。

4.建设工程安全事故的成因

4.1按照海因希里的理论进行安全事故的致因分析,造成建设工程安全事故的成因有以下几方面:

4.2.1施工管理原因:

4.2.1.1安全管理不到位,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对物的不安全因素和人的不安全行为未能有效控制;

4.2.1.2施工安全投资不到位,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施少,防护器材质量差,机械陈旧老化,缺乏作业的安全环境及安全措施;

4.2.1.3企业缺乏或不落实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检查不落实,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不及时;

4.2.1.4特种设备未检先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未编制专项施工方案,虽然编制了却不落实;

4.2.1.5农民工安全技术低,自我防护能力差,缺乏安全生产技术培训;

4.2.2技术措施的原因:

4.2.2.1临边无防护或防护不规范;洞口虽有盖板,但无防止盖板移动的措施;

4.2.2.2脚手架搭设不规范,架体外侧无防护网、内侧与建筑物之间的空隙无防护或防护不严;脚手架板未铺满或铺设不严或不稳,其整体性差;

4.2.2.3安拆脚手架、塔吊等时,作业人员没有系安全带,或使用不当;

4.2.2.4施工机械带水作业,未及时检查保养就投入使用;

4.2.2.5电缆、电线老化、破损漏电,多根导线任意绞、挂在闸刀开关上或保险丝上或直接将电线头插在插座上;

4.2.2.6堆放材料超高造成倒塌或起重吊装材料散落;作业人员将废料随手往地面扔;拆脚手架时,拆下的构件、扣件随拆随扔;立体交叉作业时上下层间没有设置安全隔离层;

4.2.2.7机械设备安全装置不可靠或失效,圆盘锯无防护罩,塔吊的“四限位两保险”不齐全或失效,机械设备运转中进行维护;

4.2.2.8坑槽开挖未按规定放坡,基坑支护不符合要求,排水措施不畅通;

4.2.2.9模板支撑刚性不够,强度低;

4.2.2.10塔吊起重钢丝绳或平衡臂钢丝绳断裂;

4.2.3监理工程师履行安全监理责任不力;

4.2.4一些管理部门履行管理责任不到位。

5.建设工程安全事故的预防对策

根据海因里希的事故预防原理(3E原则):①Engineering工程技术:运用工程技术手段、技术措施消除或预防或减弱或隔离危险、有害因素。②Education教育:利用各种形式的教育和训练,使施工人员掌握工程质量、施工安全知识和技能。③Enforcemet强制:借助于规章制度、行政手段、法律法规约束施工人员的行为,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建设工程安全事故的预防对策可归纳如下:

5.1技术措施控制:

5.1.1严格工序管理:在工序上遵循先地下、后地上;先土建、后设备;先主体、后围护;先结构,后装修的基本原则;

5.1.2严格各项施工方案的编制、审批和落实,对脚手架、基坑支护、模板、施工临时用电、物料提机、外用电梯、塔吊、起重吊装、施工机具等危险性较大的各项施工方案,必须经技术负责人和总监理工程师审批,对深基坑、地下暗挖工程、高大模板工程等实行专家论证审查制度,从技术上和管理上采取措施,预防事故发生;

5.1.3施工图控制:设计单位对有关的地形、地貌、水文气象,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以及设计意图、结构特点、施工及工艺要求、质量通病防治的设计措施和注意事项进行设计交底;组织施工单位、勘察、设计、规划、环保、消防、安全等有关单位进行图纸会审;图纸审查机构严格进行施工图纸审查;

5.1.4实施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各种安全设施、防护装置落实到班组或个人;实施工序、质量通病防治等技术交

底制度;

5.2人的行为控制:

5.2.1项目经理、技术、质检、安全管理人员、一线生产工人等实行资格上岗制度;

5.2.2监理工程师实现执业资格上岗制度,进行旁站监理,实施对原材料、构配件、设备及预拌混凝土的进场验收与检验工作;

5.3物的因素控制:

5.3.1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质量控制:从材料、产品进货进场入手到检测合格、投入使用层层把好质量关;

5.3.2设备控制:设备进场后进行标识、实行挂牌制;落实机械设备的安装、拆卸、验收、检测、使用、定期保修、维护、改造和报废等管理制度,审查机械设备供应单位的资质能力,生产许可证,审查机械设备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5.3.3安全设施控制:有关设施设立警示和警告标志;

5.3.4安全检查: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特种设备、大型设备的安全防护和保险装置,检查模板支撑、混凝土凝结与养护状态、钢筋绑扎等情况。

5.4制度落实:施工企业落实工程质量标准体系、施工质量检验检查制度、各类人员的岗位责任制、以及其他各项工程质量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资金保障制度、安全生产培训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安全事故警示制度、事故报告处理制度、约谈制度等。

5.5引进和推广先进的施工技术、工艺和设备,促使工程质量有效保证;

5.6施工环境:建设管理主管部门和机构加大质量安全管理力度,杜绝无证施工、无照施工、越级施工、层层转包、出卖证照、冒名顶替、资质不符现象发生,保证施工条件和环境。

6.结束语

据统计资料证明,88%的安全事故是人的失误造成的。然而,一切人因和物因事故都可以通过加强管理、技术措施、人机控制、强制标准、落实制度和治理隐患等手段得到及时纠正和有效预防。隐患是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最大杀手。隐患不除,难保安全。

上一篇:利用海因里希事故致因理论分析工程安全事故致... 下一篇:林肯轨道侧面系统广州地铁一号线的技术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