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的有效整合

时间:2022-05-31 06:56:02

浅淡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的有效整合

摘 要:本文就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提出一些相应的措施。以期达到优化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数学 信息技术 整合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主要指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网络、校园网和因特网等。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当数学教学与它们密切整合时,它们能为这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提供理想的教学环境,能为数学课程改革提供全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从数学教学的需要出发,确定哪些环节,哪些教学内容适合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并选用合适的软件,创造相应的学习环境,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辅助教学,达到优化数学教学的作用。

下面根据本人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经验,谈谈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几点尝试作法:

一、利用信息技术的交互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1.人机交互是多媒体计算机的显著特点,多媒体计算机可以产生一种新的图文声色并茂的,感染力强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这种交互方式对于数学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

题组训练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传统的教学方法是点几位学生(或自愿)到黑板上演板,完毕后,教师再评讲强调,人机交互则会出现另一片天地,用Authorware制成题组训练课件,学生笔算后,选择正确答案。若答对了,窗口立即出现激励性文字:“你答对了,真了不起!”若答错了,窗口马上显示:“你答错了,请再试一次!”直至出现正确结果,万一三次尝试失败,则显示解题步骤。这样处理,学生学习兴趣浓,效率高。若在网络教室上课,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机会,老师也能从服务器上迅速查出答案的正确率,借此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

2.人机交互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立体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传统的数学教学,教师是主体,学生是配角,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练习作业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参与。而优秀的多媒体课件所提供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所学内容的深浅,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作业。

二、信息技术能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获取与掌握。

信息技术提供的外部刺激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它既有看得见(视觉),听得着(听觉),还有用手操作(触觉),这种多样性地刺激,比单一的听老师讲解强得多,同时信息技术的丰富性、交互性、形象性、生动性、可控性、参与性,通过对学生感官刺激,从而达到学生获取知识和掌握知识的目的。

1.化无形为有形。初中数学理性知识成分太重,传统的教学只片面强调逻辑思维训练,缺乏充分的图形支持,缺乏供学生探索的环境,于是只能靠学生的死记和教师的说教了。比如初三几何“点的轨迹”,学生最终会知道“轨迹”是一些直线或射线,但学生对轨迹是毫无想象力的,《几何画板》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它显示的“点”一步步地动态有形地组成直线或射线,旁边还能显示轨迹中“点”的条件,这种动态的有形的图形是十分完整的,清晰的,它远远超出老师“把轨迹比喻成流星的尾巴”。

2.化抽象为直观。初中数学的概念教学是教学中的难点,学生几乎被动地从教师那里接受数学概念,只有靠强化记忆知道概念的共性和本质特征。初三代数“函数”,就是一个典型的概念教学,关键是让学生对“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有一个明晰直观的印象。运用多媒体的直观性,如天气昼夜变化图象,用声音、动画等形式直观地显示“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值与它对应”,最后播放三峡大坝一期蓄水时的录相,引导学生把水位设为y,时间设为x,就形成了y与x的函数关系。这样,不仅引起学生的自豪感,而且对函数概念理解得非常透彻。

3.化静止为运动。在教学初中几何《圆》这一章直线和圆和位置关系,圆和圆位置关系时,老师无一例外会用《几何画板》来进行演示,鼠标一动,结论立即呈现,使学生印象深刻。其实象“垂径定理”、“圆心角、弧、弦、弦的弦心距关系定理”等等,需要用“翻折”、“旋转”、“平移”等知识证明的定理,都可利用《几何画板》动态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效果相当好。

三、利用信息技术的丰富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现式学习。

信息技术的丰富资源,能为数学教学提供并展示各种所需的资料,包括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能创设模拟各种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为所有学生提供探索复杂问题,多角度理解数学思想的机会,开阔学生数学探索的视野。如:初三几何“探索性活动:镶嵌”,可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进入问题情景阶段,教师投影“美丽的镶嵌世界”,把学生引进一个五彩缤纷的图案王国之中,并提出研究的各种问题,第二阶段为实践体验阶段,学生利用校园网络资源,搜集一些平面镶嵌图案,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探索各种问题,并总结规律和归纳结论。第三阶段为表达交流阶段,每组学生把探究成果贴在“我的成果”目录中,互相交流、对比、归纳。最后学生完成练习,教师提供了边长相等的3至24边正多边形配上不同颜色,鼓励学生设计一、二个地板的平面镶嵌图,课堂气氛顿时高涨起来,学生经过设计、复制、粘贴、组合、排列出的图案千姿百态,有些图案大出教师的意料,很有创意,由此可见,丰富的信息资源,开拓了视野,激活了思维,增强了想象,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并非强调所有的数学内容都适合计算机辅助教学,它只可巧用,不能滥用。如《数学课程标准》所指出的,我们不提倡用计算机上的模拟实验来代替学生能够从事的实践活动;我们不提倡利用计算机演示来代替学生的直观想象,来代替学生对数学的探索。初中数学的课程改革只有巧借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异性能,才能使二者的有机整合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而达到优化数学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目的。

上一篇:用朗读促进阅读 下一篇:如何让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