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等县2010―医院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资料分析

时间:2022-05-31 04:59:00

天等县2010―医院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资料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天等县2010―2013年医院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情况,为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进一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提供依据。

方法:对天等县2009年9月26日―2013年9月25日在县人民医院和天等县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妊娠满28w―产后7d的围产儿(包括活产、死胎、死产、治疗性引产,不包括计划外引产。)出生缺陷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出生缺陷发生的城乡分布、产母年龄、围产儿性别及缺陷发生率构成比。

结果:2010―2013年天等县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2.03‰,农村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城镇;产妇年龄小于20岁及大于35岁两个年龄段出生缺陷发生率最高,分别为15.99‰,16.46‰;出生缺陷儿中男女比例为1.57∶1.00,2010,2012及2013年男性出生缺陷发生率均高于同年度女性缺陷儿发生率,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加强三级预防工作,采取早期干预等综合性防治措施,从根本上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切实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关键词:围产儿 出生缺陷 监测分析 三级预防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598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356-02

出生缺陷是目前世界各国都十分关注的问题,因为它不仅严重影响人口素质及生命质量,而且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减少或消除出生缺陷的发生是全世界各国提高人口素质的主要工作之一,自2006年开始我县纳入国家级监测点,为准确掌握出生缺陷儿的区域分布、性别分布、发生顺位等情况,为卫生行政部门提供可靠的资料,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现将2010―2013年天等县的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所有于2009年9月26日―2013年9月25日在天等县人民医院和天等县妇幼保健院两家监测点住院分娩的妊娠满28w―产后7d的围产儿(包括活产、死胎、死产、治疗性引产,不包括计划外引产。)均作为研究对象。

1.2 监测方法。以《中国出生缺陷监测方案》中23类出生缺陷定义、临床特征及诊断标准进行监测。监测点统一培训、统一方法、统一内容,固定监测人员,使用全国统一的《出生缺陷儿登记卡》和《围产儿数季报表》。参照《广西围产期出生缺陷监测方案》,以医院为单位对每例围产儿娩出后进行出生缺陷监测。所有发现的缺陷儿一律由接产医生填写《出生缺陷登记卡》,同时对缺陷儿的母亲年龄、孕产史、居住地、家族史、家庭经济状况、孕早期情况、致畸因素等进行全面调查,核实。按分娩母亲的年龄和围产儿的性别进行统计,以季度为单位,统计围产儿数季报表,与医疗机构《出生缺陷儿登记卡》一起上报到县妇幼卫生监测办公室,县监测办检查、审核相关资料无误后,再上报到市级监测办。

1.3 质量控制。每个监测点监测负责人按统一的监测方案进行本级监测。为避免漏报、重报,要求监测医院把好四关:出生、入室、查体、洗澡时反复检查有无畸形漏诊,对内脏畸形的疑似新生儿,争取出院前确诊,对转诊到其他科的新生儿进行追踪。检查妇产科出入院登记本、接生登记本,引产登记本,尤其是死胎、死产记录,儿科、新生儿科出入院登记本及儿童体检登记本,认真核对围产儿、出生缺陷数与上报报表、缺陷卡与各登记本的记录是否相符,为监测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逻辑性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1.4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数据均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3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汇总;同时采用SPSS17.0数据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及X2检验等统计方法;P

2 结果

2.1 出生缺陷发生的城乡分布。统计2010~2013年天等县出生缺陷发生的城乡分布,城镇出生缺陷率为1.46‰,农村出生缺陷率为13.5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2010~2013年天等县出生缺陷发生的城乡分布

2.2 出生缺陷的发生与产母年龄的关系。产妇年龄小于20岁及大于35岁两个年龄段出生缺陷发生率最高,分别为15.99‰,16.46‰。见表2。

表2 2010~2013年天等县出生缺陷的发生与产妇年龄的关系

2.3 围产儿性别与出生缺陷发生关系。2010~2013年天等县出生缺陷儿中男女比例为1.57∶1.00,2010,2012及2013年男性出生缺陷发生率均高于同年度女性缺陷儿发生率,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3 2010~2013年天等县围产儿性别与出生缺陷发生关系

注:男女出生缺陷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2.4 出生缺陷发生率构成比及顺位。2010-2013年天等县出生缺陷类型最为常见的为胎儿水肿、多指(趾)及外耳其他畸形三种,分别占11.00%,15.50%及16.00%,其次为先天性心脏病、并指(趾)、尿道下裂及唇裂合并腭裂。见表4。

表4 天等县2010-2013年出生缺陷发生率构成比及顺位

3 讨论

从4年监测结果看,农村出生缺陷发生率远远高于城镇,这一结果与一些报道相符。应将预防出生缺陷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这跟优生知识在广大边远山区还不够普及、不良的生活习惯等原因所造成的胎儿畸形的客观存在。另外,男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女出生缺陷发生率,存在明显差异,可能由于出生人口中男性高于女性而造成此差别,与广西监测结果一致。从产妇年龄分布上看,表明孕产妇年龄过低或高龄是出生缺陷的危险因素之一,对于20岁以下年龄段妇女要大力宣传婚姻法,避免早婚早育,减少缺陷儿的发生;对于35岁以上高龄孕妇,要加强产前检查,强调进行产前诊断,对晚婚晚育孕妇应做好产前保健筛查。

综上所述,积极做好先天缺陷的三级预防工作是重要和必要的,应加强“三级干预”措施。一级预防:广泛深入开展优生宣传教育工作,增强优生意识;加强婚前及孕前保健服务,提倡孕前检查,孕前及孕早期补服叶酸,避免接触放射性和有毒有害物质,慎用各种药物,预防感冒,戒烟、戒酒,让妇女选择最佳生育年龄(24-29岁)生育。二级预防:做好孕期保健工作,不断提高孕期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水平,早期发现严重先天缺陷儿,特别是重度地中海贫血儿(胎儿水肿),应早期干预,避免畸形儿的出生。三级预防:做好新生儿疾病的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并针对查出的病因开展相应的治疗,避免或减轻残疾,提高患儿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参考文献

[1] 闫学明.北京西城区1997-2010年出生缺陷医院监测能力变化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2,13(08):369-371

[2] 王莹,万波,李莉敏,等.中山地区2008―2010年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2,16(08):1036-1038

[3] 曹霞.2008年-2010年如东县出生缺陷监测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7):2671-2672

上一篇:针灸配合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 下一篇:160份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