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昭山示范区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研究

时间:2022-05-31 04:49:31

湘潭昭山示范区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研究

摘 要:通过分析昭山示范区生态环境的现状,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进行昭山示范区生态功能区划,运用城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和环境规划等理论对示范区进行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制订生态补偿机制,促进昭山示范区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功能区划;可持续发展;生态补偿机制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ses the presen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Zhaoshan demonstration area. Based on the theor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is paper regionalized Zhaoshan demonstration area by ecological function. And it makes Urban Ecology, Landscape Ecology, Environment Planning into Xiangtan Zhaoshan Demonstration Area planning and sets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 The purpose of this is to find a way to promote a comprehensive, balanced and sustainabl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Zhaoshan Demonstration Area.

Keywords: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ecological function regionalization;sustainable development;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

中图分类号:TU984.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2)05-0084-03

1 前言

在国家中部崛起的重大战略部署中,作为中部地区国家重点发展扶持的四大城市群之一,昭山示范区所在的长株潭城市群要为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缩小地区差距、实现东中西三大地带区域协调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2007年12月,国家批准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而昭山在国务院批复的《长株潭城市群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中被确立为五大示范区之一。在如此强大的政策背景下,未来20年将是昭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经济建设将飞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进程将不断加快,在这过程中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将成为实现长株潭城市群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保障。

2 示范区概况

昭山示范区地处长、株、潭三市中心,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功能定位为长株潭三市的生态绿心,以生态建设和创意产业为主题,低密度、高品位、保护性开发,建设为国际化的生态产业园区。规划范围为昭山乡、易家湾镇。规划区面积68km2,规划建设用地控制在30km2以内,起步区10km2。

通过检测表明,昭山示范区城镇建设区的环境质量良好,除去个别天数环境质量未达到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外,大部分天数的空气质量都达到了。但未达到二级标准的个别天数环境质量相当差,以至于SO2和PM10的年均值浓度都超过了国家年均值二级标准,急需改善。

近年来湘江流域昭山段水质情况良好,绝大多数污染物达标率都为百分百。但污染物总磷、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和肥大肠菌群在2008年―2010年的达标率不到百分百,其中肥大肠菌群大大超过了年均值。影响了昭山段水环境质量。经对仰天湖、东风水库进行水质评价,仰天湖和东风水库水体均符合景观娱乐要求,其中东风水库水质达到II类水质,水质相对较好。营养化评价表明仰天湖、为富营养,东风水库为中营养。

目前昭山示范区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生活固废、工业固废、建筑固废、医疗固废及其他类固废。2010年昭山示范区生活垃圾日产量约为40万吨。由于示范区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环境卫生设施严重缺乏,示范区内还未有垃圾处理厂。

3 规划原则

3.1保护优先

示范片区应充分发挥位于长株潭“绿心”地区的生态环境优势,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研究为基础,全面推进资源的节约与合理利用,加强生态保护与管理,提高示范片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2统筹规划,协调发展。

按照省环境保护规划总体要求,制定和实施昭山示范区环境保护规划,对示范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做出总体设计和分区控制方案,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分步实施,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3.3资源循环高效利用原则

遵循循环经济原理,按照3R(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操作准则,进行产品、工艺的设计与改造,实行清洁生产,倡导环境友好的消费方式,完善废物的循环利用和资源化再生体系,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

3.4以人为本,分区控制,科学指导。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环境条件不同,坚持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则,因地制宜地,努力改善人居环境。

4 生态功能区划

昭山示范区生态功能区划包括三类四区,即以生态保育为目标的丘陵生态涵养功能区和河流生态涵养功能区,以生态控制为目标的城镇生态控制功能区,以生态开发为目标的无公害农业基地和生态休闲旅游区。

4.1水域生态涵养功能区

范围主要是湘江、仰天湖、东风水库。

主要功能为确保水源涵养与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

4.2丘陵生态涵养功能区范围主要包括东风水库森林公园、昭山风景名胜区、虎形山景区、凤形山景区玉屏峰、寨子岭、龙谷岭等森林地区以及交通、水域生态防护带等。

主要功能为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保护生态景观、生物多样性、营养物质保持、小气候调节、为长株潭城市群提供安全防护屏障。

4.3生态控制区

范围主要包括昭山生态经济区以及仰天湖区生态养生城。

主要功能为平衡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城镇生态景观、城镇生态文化和人居健康环境,发展绿色工业、低碳产业。

4.4生态农村休闲旅游区

范围包括马鞍村生态休闲旅游区和马鞍现代农业示范园

主要功能是平衡农村与城市经济,发挥示范区内农业发展优势,努力减少城乡发展差距,带动示范片区整体均衡发展。

5 生态环境建设

在本规划范围内,以湘江风光带、区域内水系、过境铁路、高速公路的防护林带构成了覆盖整个区域的生态网络,连接区域内绿地板块,同时与大型湿地、公园形成了楔形绿地渗入城区实现整个区域和谐共生。最终形成“一带两心五轴”的绿地景观格局。

一带:湘江风光带。

两心:昭山景观核心、仰天湖生态核心。

五轴:三纵二横生态交通视觉轴。

5.1 水系生态建设

5.1.1湘江风光带生态建设

湘江生态经济带是长株潭城市群区域生态圈的核心生态轴线,在规划区河道等水系两侧,结合防护、景观和功能布局要求,利用局部开敞区域建设具有游憩功能的小型绿地,满足城市市民日常游憩、休闲、健身要求。

5.1.2生态河道建设

区域慢行交通体系结合区域绿色走廊设置,在规划中心区以直线线形为主,满通通勤需求;在区域内,尤其是临近滨水地区,以曲线线形为主,在满足通行要求的同时,也具备一定的趣味。

5.1.3仰天湖生态建设

仰天湖区预防保护为核心,加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和水环境治理,控制人为水土流失,实现污水达标排放,同时采取封禁治理等措施,加强植被的保护,营造以生态旅游为特色的绿色产业。

5.1.4东风水库生态建设

东风水库以发展绿色产业为核心,建设以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为特色的绿色产业,发展节水型高效农业,控制点源和面源污染,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

5.2 丘陵生态建设

借景周边丰富的山水自然资源,依山就势,理水筑城。通过合理布局城镇建设用地,确定不同山体地区的利用方式,通过梳理原有场地水系,强化城镇生活的亲水性与水滨空间的公共性,通过加强山体水系自身的合理保护与环境建设,提升城镇山水景观质量,打造长株潭绿心中的山水生态绿城。

5.2.1生态农业基地建设

以生态农业为技术保障,建设马鞍现代农业示范园,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生态农业开发是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应运而生的,是将农业环保工作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转化为现实经济效益的一种形式和途径。无公害农产品以生态农业以无公害农产品为市场载体,从而形成以产品开发带动生态农业,以生态农业建设促产品开发的良性发展机制。

5.2.2生态休闲旅游

以促进生产业发展为重点,以壮大文化创意产业、信息与软件业为核心,以生态物流、生态商贸、生态旅游建设为先导,以体制和机制创新为突破口,推动示范区现代、生态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昭山是湖南历史上著名的“ 潇湘八景”之一,景名为“山市晴岚”;推进湾塘体育休闲公园和虎形山凤形山生态体育公园建设,建设赶鹿坡休闲山庄、马鞍现代农业示范园,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建筑节能、智能建筑等技术和手段,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品质的生态宜居社区。昭山拥有得天独厚的山水风光和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具有建成旅游度假胜地的有利自然条件。昭山与凤形山、虎形山、仰天湖遥遥相望,利用仰天湖天然水体在湖中搭建全水晶玻璃体剧院,举办明星演唱会、音乐剧、文艺演出等。凭借凤形山虎型山独特的自然环境,发展以影视拍摄、动漫制作等为主题的创意产业,营造多样的交流场所,打造中南地区乃至全国知名的影视拍摄制作基地和明星栖居地。以发展度假休闲旅游为主导,实现旅游产品结构由单纯的观光型向度假-观光复合型转化。

5.3 生态交通

5.3.1生态交通模式

建立生态化交通结构,以多中心和均衡组团结构促进“短出行”交通结构的形成,引导出行需求的就近达成,避免大量长距离通勤出行。

主要交通干道两侧规划修建防护林带,防护林带以猴樟、杜英、银杏、紫薇、大叶女贞、栾树和杜仲等高碳汇树种为主,同时辅以种植红叶李、栾树、无患子、榉树和朴树等季相林树种。

5.3.2昭山示范区道路生态防护带

规划沿京珠、上瑞高速公路建设防护林带,京广、武广、城际铁路建设防护林带,其它一、二级公路每侧控制范围30-50m建设防护林带。具体如下表:

5.3.3生态停车场

在规划范围内,布置5个生态停车场,确保整个区内停车场的服务范围能覆盖城镇区域。生态停车场是指在露天停车场应用透气、透水性铺装材料铺设地面,并间隔栽植一定量的乔木等绿化植物,形成绿荫覆盖,将停车空间与园林绿化空间有机结合。

5.3.4生态消声带

严格控制交通噪声,规划范围内对城镇道路两侧建设绿色生态消声带,立交、铁路处安装吸声屏,加强生活区域环境噪声防治和管理,实现声环境质量全面稳定达标,噪声对居民生活的不利影响最小化。

6 生态补偿机制

6.1生态补偿机制原则

6.1.1统筹协调,共同发展。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依据生态补偿原理,支持昭山示范区水源地地区,昭山、虎形山、凤形山和乡村地区等重要生态环境功能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保护地区与受益地区的共同发展,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6.1.2公平公正,权责一致。

遵循“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修复,谁受益、谁补偿,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依据生态环境保护标准,逐步建立责权利相一致的规范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资源环境的开发利用受益者,有责任向提供优良生态环境的地区和人们提供适当的经济利益补偿;对开发利用所造成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有责任修复生态环境,并对受损者作出适当的经济赔偿。

6.1.3循序渐进,逐步完善。

立足现实,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针对重点区域、重点领域进行重点突破。因地制宜选择生态补偿模式,不断完善现有各项政策措施,逐步加大补偿力度,由点到线到面,努力实现生态补偿的制度化、规范化。

6.1.4多方并举,合力推进。

既要坚持政府主导,努力增加公共财政对生态补偿的投入,又要积极发挥公共财政的引导作用,探索多渠道多形式的生态补偿方式,拓宽生态补偿市场化、社会化运作的路子。

6.2 生态补偿机制目标任务

用5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建立起具有昭山示范区特色、满足和谐社会和生态市建设需要、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生态补偿机制。主要任务是:建立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积极有效、市场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的生态补偿运行机制;建立规范的生态补偿资金投入、使用、管理与监督机制;建立职能清晰、权责明确的生态补偿分级管理体制;建立保障有力、配套完善的生态补偿政策支撑体系。

6.3 生态补偿机制途径和措施

6.3.1加大财政对生态补偿的支持力度

进一步调整优化昭山示范区的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生态补偿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支持力度。示范区财政应逐步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设立生态补偿专项资金,加大生态补偿的力度,重点支持饮用水源地湘江昭山段、东风水库备用水源地、仰天湖、昭山、虎形山、凤形山、各生态公园自然资源保护以及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等生态补偿效益明显的工作,生态补偿资金的安排使用,应着重向这些重要生态环境功能区、水系源头地区和自然保护区倾斜。

6.3.2开展各种资源费的生态补偿

开展水、土地、矿产、森林、环境等各种资源费的征收使用管理办法,加大各种资源费使用中用于生态补偿的比重,逐步实行统筹安排使用。根据资源费征收情况和生态补偿需要情况,财政部门应与相关部分商定相关资源费纳入生态补偿专项资金的比例。

6.3.3建立健全组织领导保障体系

建立示范区各部门参与的组织领导保障体系。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作为建设和谐社会、推进生态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紧密结合本部门职能,从政策上、机制上积极探索实践,逐步实现生态补偿的制度化和规范化。要加强部门协调和区域协调,进一步整合资源、完善政策,统筹安排使用相关生态补偿资金,切实发挥政策的积极效应,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要认真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充分发挥科研机构和专家学者的积极作用,促进生态补偿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要积极借鉴国内外在生态补偿方面的成功经验,坚持改革创新,健全政策法规,完善管理体制,拓宽资金渠道,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生态补偿机制。

7 结语

我们深刻的认识到,对于我国的区域发展而言,既要经济发展,也要生态持续,区域可持续发展对于我国具有强烈的现实需求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因此,研究生态建设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对于建设生态屏障,恢复生态平衡,保护生态安全,促进整体区域经济的良性循环,区域生态产业结构的调整,借助于生态的自然之力达到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之墓地,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和较强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欧阳志云,郑华,高吉喜,黄宝荣.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与生态功能区划.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

[2]包景岭,骆中钊,李小宁.小城镇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设计.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3]杨筠.生态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上一篇:浅谈别墅式办公楼设计 下一篇:基于采煤塌陷区的蓄洪区开发利用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