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财经高专第三教学楼设计

时间:2022-05-31 03:38:08

湖南财经高专第三教学楼设计

摘 要 本文通过对湖南财经高专第三教学楼个案的分析,探讨了形式美规律在实践中的运用,对于建筑创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教学楼 庭院 均衡 稳定 统一变化

中图分类号:

湖南财经高专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是一所全日制大专院校。学校坐落在山上,地表多有起伏,建筑群之间或单栋建筑之间高差较大。2003年,该校由于发展的需要,拟在原老教学楼西侧新建第三教学楼,总建筑面积约21000平方米。2004年,笔者参加了此项目的设计工作。从设计到施工将近一年半的时间,其设计历程之艰苦,均一一感受。

教育建筑最主要的特征是体现其文化气息。红砖墙或清水砖墙曾一度成为文化建筑的一个标示符,而庭院式布局则是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精髓所在,因此在具体的设计中,我们都融入了这些元素。从总平面规划到单体设计,使建筑与环境融合,既满足功能要求又注重形式美,都是设计思考的重点所在。

1 总平面规划

该校地形起伏较大,校园建筑多以现代主义风格为主。拟建教学楼东侧是原第一教学楼,东北角方向是学生宿舍区,西边是规划中的校园主干道,北面和南面都是拟建的教学用房。设计基地呈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地表特征。方案设计阶段,我们去老教学楼里进行参观,寻找设计的依据和灵感。老教学楼是一座庭院式建筑,有两个内院。交通组织以内廊为主,兼部分外廊。现代式的建筑风格,平面和立面构思都较简约。外廊相交处的半圆形花池以

图1第三教学楼总平面图

及庭院式布局是我们认为值得借鉴的元素,在后来的设计中也都一一采纳。为取得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我们将新教学楼的建筑风格定位为现代风格。经过初步构思,形成了一个四面围合的庭院式平面。虽然地形高差较大,但是我们并没有削足平履,而是顺应地势,因势利导,把高差巧妙地引入建筑中。南栋建筑七层,±0.000标高以下有一架空层,用作停车和布置设备用房。架空层内设有门厅作为与南向建筑的联系通道。南北高差通过架空层得以化解,并且创造了变化的空间结构。北栋六层,首层局部架空。西面建筑平面呈错落式布局,立面高五层,首层设有一露天大台阶,作为联系西边校园主干道的一个节点。东面是两层高的门厅,主入口亦设在此处,既与原教学楼形成对话,又呼应了东北向宿舍区的人流来向。庭院环境郁郁葱葱,有水池、小径和一些树木。当你从东边正门进入,透过玻璃幕,或者站在西边大台阶上,都可以欣赏到美丽的庭院景色。室内外空间的交流,人与自然的和谐对话,行走在建筑中可以处处感受到。

2 功能布局

教学是教学楼最主要的功能,因此教室的布局与设计是重中之重。根据建设方要求,设有普通教室、计算机教室和语音教室三类。普通教室又细分为大、中、小三种。平衡各种设

图2-1一层平面图 图2-2二层平面图

图2-3 三层平面图图2-4南、北立面

计因素之后,我们把大教室设在底层,这样有利于人流的快速疏散,中、小教室搭配布置在一层以上。语音教室放在南栋的最顶层,相对比较安静。计算机教室布置在西边整栋和北栋部分楼层,网线安装可以集中解决。此外,把一些空余的房间用作老师休息室,在西北角和西南角则设置了厕所和热水间。由六台楼梯、两台电梯构成的垂直交通系统以及内、外走廊组成的水平交通将各个房间有机地联系起来,在保证使用方便、提高其效率的同时则让建筑内所有的活动都围绕内院展开。值得提出的设计亮点颇多,现在略谈一二。

1)位于东北角的计算机教室呈圆形,讲台布置在教室一侧,学生座位以讲台为中心呈放射状弧形布置。(见图2-2)“向心性”有利于增进师生的交流与互动,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而传统教室大多都是中规中矩的方形,或多或少约束了同学与老师的行为与思维。建筑师则可以通过这种设计手法来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营造出积极的空间氛围。此外,在整个平面构图中,该圆形平面由下而上逐层放大,灵动的曲线打破了过多方形导致的呆板构图,给人带来视觉上的亮点。

图3-2楼梯

图3-1走道透视

图3-3 大教室

2)交流是发生在校园建筑中的重要场景之一,交流空间的创造能为建筑带来活力。南栋教学楼一层与二层是单外廊,三至六层转变为内廊。空间上的转换是设计师精心思酿的结果。从二楼出挑外廊,楼上、楼下的交流与对话,在看与被看之间,人亦是景。“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大致创造了这样的意境。此外,一楼宽敞的走廊上设置了若干座凳,走廊面向风景如画的庭院,为同学们提供了一处怡人的交流场所,也是校园人气的聚集之地。(见图2-1、2-2)

3)俯瞰全图,平面构图中有矩形、圆形、三角形等多种几何形体,但是经过设计师的精心构思,整个平面完整和谐,每一个构图元素都恰到好处,于统一中有变化,变化中又蕴含统一。

3建筑形象的表达

该建筑层数不一,形体错落有致,顺应了周围自然变化的山体。建筑立面材质的运用借鉴老教学楼,采用了浅红色条砖贴面。南、北向与西向立面长而连续的线性形体呼应了城市的尺度,并与对面之老教学楼形成了隐约的对话。建筑外立面以大面积点窗为主,求其实。建筑底层架空,弱化了建筑的 “实”、“板”,求其虚。入口门厅玻璃幕墙落地,求其透……

东侧主入口玻璃雨蓬由钢管轻盈拉起,形成力与美的均衡。在西向建筑外立面也设置了一个由三根钢柱支撑的三角形钢结构雨蓬。(见图2-3、2-4)当阳光撒落,雨蓬投下巨大的光影,减少了西向教室的日晒,在构图上又与整体平面形成均衡之势。在大面积的实体墙面中,采用玻璃幕墙表皮的东北角与西南角楼梯间以及圆形的计算机教室格外养眼,材质的虚实对比,水平与垂直、方形与圆形的体块穿插张显无遗。此外,南栋建筑的屋顶有一个凸起的玻璃采光顶斜插入方形实体中,形成了一个天然的通风井。(见图5)其侧向的窗户可以开启,在炎热的南方夏季,对流通风可以带走湿热的空气,降低室内温度。寒冷的冬天,当你漫步在六楼走道,头顶撒下一片阳光,“一个人夹着一本书走向光明”,心中的温暖或许会升华为求知的动力。明亮的玻璃窗,银白的不锈纲栏杆,美丽的庭院景色,远处飘来的校园钟声,这一切都构成了一副和谐的画卷,所有无序的元素在特定的场所中得到统一。

4结语

在施工过程中,设计方与施工方紧密配合,促成了施工地顺利完成。但是由于一些原因,还是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设计中考虑采用浅红色面砖、白色玻璃窗,但是施工时使用的却是浅黄色条砖贴面、墨绿色玻璃窗,与原有的效果存有差异。西向的钢结构雨蓬也没能实施。另外建筑北面的道路还没有形成,北面山体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对东北角的遮挡,也影响了北向一楼教室的采光。但无论如何,这是我们在大型公共建筑上的第一次尝试,大部分设计思想能得以贯彻实施,倍感欣慰。对比与微差,均衡与稳定,统一与变化,这些形式美的规律在设计中也都有较好的体现。总之,建筑终归是遗憾的艺术,而此缺陷的意义在于,它可以让我们每每从记忆中思前想后,从而不断自我完善。

图片来源:图1至图2均为作者绘制,图3至图7均为作者拍摄。

参考文献

1〕沈济黄、叶长青,浙江老年大学设计,建筑学报,建筑学报编辑部编辑,中国建筑学会出版,2005年11月。

作者简介:周燕来,女,湖南湘阴人,助教,硕士,

研究方向:新技术与建筑创作。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上一篇:关于某高速公路路基设计的探讨 下一篇:对如何做好用电检查工作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