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艺术在儿童心理调节中的应用及作用

时间:2022-05-31 12:41:21

书法艺术在儿童心理调节中的应用及作用

【内容摘要】书法既是中国艺术美学的核心之一,又是传统文化的物质传承方式之一,更是中华民族审美心理的重要基础。其运用汉字及毛笔书写,有助于书写者在心理和生理上产生积极的效应。从本质上看,书法心理调节是借助中国古老的书写方式――书法以及与书法相关的身心活动进行心理调整和治疗。文章介绍了书法这一传统艺术形式作为心理调节方法在儿童康复训练中的应用,并对儿童书法心理调节的实施方法、效果分析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自闭症儿童 书法心理调节

现阶段,学龄期患有心理疾病儿童大都以教育为主、以训练为辅作为干预的基本方向。有些药物可以帮助控制常见于特殊儿童,如自闭症儿童中的一些情绪并发症,可以缓解与自闭症相伴出现的情绪与行为方面的障碍,但不能根治,也不改变一些特殊儿童在社会语言等方面的特点。对于特殊儿童在语言沟通、社会交往以及兴趣行为等方面的核心障碍,主要还要运用教育与训练的方法来干预。

已有研究表明,书法对特殊儿童治疗与康复有一定的作用。书法治疗以毛笔书写为方式,以行为治疗为理论依据,在心理治疗的框架下针对儿童进行心理矫治与康复训练。书法治疗相关实验证明:1.书法练习能够有效改善特殊儿童一般负,提高儿童注意力,减少负性活动量,提高情绪活动稳定性和抑制冲动行为;2.书法练习能够有效地提高特殊儿童人际交往能力,提高他们对参加集体活动的兴趣。

一、书法心理调节步骤与过程

针对特殊儿童的书法心理调节程序,分为静心――诵读――书写――评述四个环节,每一个环节起不同的作用。

(一)静心

内容及操作:听古琴曲,闭眼,双手下垂,双脚放平,身体放松。

作用:书写者在最初进入教室时情绪较为激动或者注意力不集中,静心环节可以使书写者很快放松身体稳定情绪,把注意力集中在后面所进行的内容中。所用音乐为古琴曲,古琴的音色空灵悠远,琴音的共鸣有助于人的呼吸。

(二)诵读

内容及操作:学生书写内容多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作用:很多特殊儿童虽然没有器质性病变,但在语音、语调上存在障碍和困难,书写者诵读所要书写的内容,在诵读的过程中纠正书写者的语言语调,发音情况。书写者诵读缩写内容还可以起到对所写内容预先熟悉的作用。

(三)书写

内容及操作:楷书、隶书、篆书,内容为五言唐诗。简体和繁体结合。先进行描摹,逐渐对照临摹。使用工具的提高:先用元书纸,再用宣纸进行。

作用:书法活动的操作,在动笔时的一项主要行为就是观看、观察,在书写时,点划的形成,墨字的成书,行列及段落的进程和完成,随时都要视觉的敏锐和动作的协调,从而完成所看到的点、划和字。这对书写者的注意力和观察力能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

(四)评述

内容及操作:就书写者完成的作品进行讨论。内容为请书写者谈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如果书写者不能主动讨论,辅导教师启发引导,书写者模仿。

作用:评述的过程是和书写者进行交流的过程,也是提高书写者在情景中进行交流和表达的能力。

二、书法心理调节的实施

(一)对于学生情绪问题的解决

在书法活动过程中,学生往往有情绪波动的时候,会拒绝进行活动甚至会有破坏用具的行为。对于这种情况,我们要进行全面的分析,一方面观察是不是学生对活动没兴趣;另一方面很有可能不是学生不喜欢进行的活动,而是在来治疗前发生了令其不愉快的事件。这些不愉快事件影响了学生的情绪,使其无法进入活动氛围。对于学生的破坏行为,我们要及时制止,并明确指出其这样做是错误的,如果不及时制止,学生就会得到一个坏行为的默许,下一次还会用这样的方法来表达情绪。在指出学生的错误后,接下来可以和学生进行谈话,让其选择今天是否进行活动,而如果其能按照要求进行活动便可以得到奖励。如果学生情绪确实无法稳定,可以放弃当天的计划,做一些其喜欢的游戏转移注意力,这样既可以制止学生的“坏行为”,又可以保持良好的关系。

(二)创设良好氛围体会愉快情感

在书写过程中,多次用“太好了”“你真棒”“继续努力”等语言进行鼓励,并在说这些话的同时做出愉快的表情,为其创设一种积极氛围,形成一种积极的良好的互动关系。有些特殊儿童对于别人的表情漠不关心,这对于与其他人的感情互动带来一定困难,那么,通过我们共同进行的书法活动,可使学生和教师之间有了某种情绪情感上的联系,而书法就成为很好的媒介。

(三)书法在心理调节中的价值

在书法教学辅导中,尽量根据每位学生的不同特点选择适当的书法练习教材,引起学生练习书法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进入书写练习阶段,并循序渐进,帮助其逐渐发展到稳定情绪。辅导教师在书法教学中,除了要求学生了解写字的实用功能和美感表达外,还应注重书写过程中对学生所产生的澄心静虑、(转第页)(接第页)提高注意力等操作效果。在书法学习过程中,若果学生不主动去学习,辅导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在书写任务完成后,适当地给予奖励,奖励可以是口头表扬,也可以用代币制,然后换取学生喜欢的物品,还可以奖励学生进行一项喜欢的活动。

(四)书法心理调节的评估

在书法心理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将分析的重点放在书法心理调节活动与学生心理、行为变化之间的关系上。学生书写能力的提高或者书法作品的水平作为辅助材料,这是书法心理活动与书法教学较为重要的区别。学生在爱书法活动中的正性变化与提高说明了书法心理调节的作用,辅导教师以心理调节与行为改变的角度来分析原因,可以有效地提高书法心理调节的效果。

三、书法心理调节作用与效果

(一)注意力集中能力提高

中国书法的书写过程,无论是在临摹还是在创作阶段,视觉的注意及视知觉的历程都在随着其书写的字、动作、笔进行空间的运行。眼睛对字的空间出没和变化始终处于有意注意状态,尤其是字的结构与成书过程。中国书法运用的书写工具是笔尖柔软的毛笔,所以在书写时对肌肉的控制以及认知状态的要求上会更高,已有研究证明书法治疗对其他特殊儿童的注意力有康复作用。有些特殊儿童的视觉注意有一定障碍,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的人际交往和认知学习。通过毛笔书写活动可以有效地培养和锻炼他们的正常视觉习惯――有效的视觉注意,在这一点上,毛笔书写活动能够起到硬笔书法或其他活动无法起到的作用。

(二)儿童语言的影响

书法心理调节程序中所设置的评述与讨论环节可以促使儿童沟通与交流,提高社会化能力。书法心理治疗中,当儿童完成作品后,辅导教师、儿童就作品进行的讨论对书法心理调节功效起着重要作用。讨论作品的过程是儿童对自己书写行为、参与活动进行回顾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其运用语言表达自己对于作品以及活动的感受,也是儿童与辅导教师就作品所进行的对话。

(三)艺术能力提高的附加值

书法心理治疗关注的重点在于书法活动对儿童心理行为的改变。但是,在书法活动完成的过程中,儿童的书法艺术能力也随之提高,特别是在辅导教师的指导下,一部分儿童完全有能力进行书法艺术创作,并且从艺术创作中获得乐趣,体会成功。而辅导教师和家长的鼓励会对儿童的心理产生正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黄伟合.用当代科学征服自闭症――来自临床与实验的干预教育方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7]高尚仁.书法心理治疗[M].香港大学出版社,2000.

[3][8]胡斌.书法行为干预对智残儿童注意力的康复作用[J].中国心理卫生,2000(6).

[4]胡斌.书法练习对轻度智障儿童行为干预[J].中国特殊教育,2004(5).

[5]高尚仁,黎雪芳等.书法活动与儿童自闭症的情绪矫正《书法心理调节》[M].香港大学出版社,2000.

[6]胡斌.孤独症儿童的中国书法治疗[J].国际行为医学.2006(11).

作者单位:北京市海淀区培智中心学校

上一篇:展示设计课程教学中道具设计教学的探索 下一篇:“爱的游戏”――解读夏加尔绘画的主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