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择和使用安全带及坠落防护设备

时间:2022-05-31 12:33:20

如何选择和使用安全带及坠落防护设备

2016年6月22日,河南中铝建设工程公司在实施氧化铝沉降槽体拆除施工中,发生坠落事故,造成11人死亡,8人受伤。这一事故引起了社会上广泛热议,高处坠落事故为何屡屡发生?其中的症结有哪些?

风险

GB/T 3608-2008《高处作业分级》规定,只要作业高度达到2 m(包括2 m)有可能存在坠落风险的,就称为高处作业。这说明只要在这个高度以上作业的,都属于存在高处坠落风险的作业岗位,为保障作业者高处作业安全,需要使用安全防护设备。同时需明确的是,如果作业高度在1.2 m,但无护栏防护的高处作业,也需要使用安全防护设备。因为即使在1.2 m处作业,若发生坠落事故,同样可能造成严重的失能伤害,甚至死亡!

不同行业的高处作业,如建筑施工、检测维修、高层清洗、空调外机安装等,所使用的防坠落设备是不同的。

如高层清洗,它所使用的安全带就和其他高处作业所需的安全带不同。由于作业需要,高层清洗要求长时间悬挂于空中作业,所以它的安全带腿部是平的,适合于长时间悬空作业;而建筑等高处作业所使用的安全带则是普通的全身式安全带。

空调外机安装人员的坠落防护,由于没有锚点,因而需要安装临时锚点装置。门窗等固定装置被作为锚点使用,防坠落设备一般会选用单钩的减震绳。

建筑使用的防坠落设备要看其工作环境,全身式安全带基本选择单挂点或双挂点安全带,配合双大钩减震绳使用,而不会选择带护腰的安全带;但是有些工作点,在整个作业过程中,需要每天爬上爬下地作业,因此会在作业点的上端安装速差器作为防坠落设备使用。

带护腰的安全带,一般都是电力或爬梯维修等情况使用。所以每种高处作业由于工作环境及作业要求不同,所使用的防护用品都不尽相同,针对这些情况,需有专门的防护配置,以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

原因

很多人认为高处坠落事故的主要原因有两点:未选对坠落防护用品或未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实际上这只是其中的部分诱因,发生高处坠落的原因是多种因素的整合,有违反操作规程或劳动纪律的,无视操作规程的,更有图一时的简单快捷等。

有人认为,作业高度不高,攀爬爬梯时,双大钩减震绳使用麻烦,因而没有做到一步一扣,等爬到很高位置才开始做防护;或从高处爬至地面,直接无视防护用品。

按不同因素,可将原因归纳为以下四种。

自身因素:作业人员是否进行了高处作业的专项培训,是否对使用的防护用品的性能有明确的认识,是否能够对防护用品进行必要的维护、保养等。

物品因素:作业人员是否对使用的防护用品有明确的认识并了解其基本性能,哪些事项是不允许的。如穿戴好安全带之后不允许吸烟;使用双大钩减震绳时,双大钩不允许拖地;减震包自己不能随意打开等。

环境因素:作业人员是否对所在的工作环境有全面的认识,明确存在的危险状况,如高处作业时的站位位置是否过于狭小,锚点是否能达到标准值的要求等。

管理因素:管理人员对高处作业人员是否真正做到了管理到位。很多时候会发现,管理人员在某些方面只是做了一个流程,如安全防护使用培训,只要培训人员到场签到即算培训完成,不管其培训的质量如何,且几乎没有对防护用品的定期检查、记录。

所以一旦发生事故,再去不断追究原因时,发现这些问题原本就已经存在,管理人员没有重视,或者说管理人员根本不了解这些是属于违规违章作业。在提升作业人员安全意识的同时,管理者如何提升自我素质,也是必不可少的。造成坠落事故发生的原因多样化,不可一概而论,只有不断完善制度,完善自我,才可能真正做到减少及杜绝坠落事故的发生。

防护

预防高处坠落事故需要做到以下三点:选择正确的锚点、使用全身式安全带、使用防坠落设备。

锚点的选择有哪些要求?作为坠落防护的锚点,必须能承受22 kN的力值;作为定位或限位锚点,必须承受的强度在4 kN以上。

全身式安全带分坠落制动安全带、区域限制安全带和工作定位安全带,如图1所示。

根据安全带D扣环位置的不同,其作用也是不同的。若要预防坠落事故,D扣环应优先挂于背部;挂于胸前部,适合上下攀爬;挂于腰间两侧,则用于工作定位,不能用于坠落防护。安全带D扣环的位置如图2所示。

作为高处坠落防护的第三个要素,防护设备一般可选速差器、抓绳器或减震绳。

速差器的优势在于冲击能量最小、坠落距离最小、最安全便捷。速差器基本悬挂于固定锚点,不适于移动性的使用,特别是钢丝绳速差器,重量较重。如果某个工作点需要长期重复性、固定位置的作业,那么使用速差器作为防护是较好的选择,特别是在低空1.2~5 m间的坠落防护。

抓绳器一般用于悬挂作业或攀爬直梯的防护。如户外窗户清洗,就需要使用抓绳器来进行防护;攀爬直梯过程中,特别是从地面往下的工作环境,使用抓绳器来防护也是较好的选择。不足之处在于,一定要保证抓绳器引导绳的垂直状态,悬空作业中,一定要保证抓绳器高于作业人员的肩部以上。

减震绳的优势在于可移动性使用及防护,特别是在高处需要不断移动的工作中的防护,一般用于直梯攀爬、高处移动作业防护,如脚手架的移动防护等。大钩应尽量高挂于头顶上部,否则一旦发生坠落,冲坠的距离过长,冲击的力量较大,使用者将会非常危险。同时,使用环境有一定的限制,人的站位距离地面的高度必须在5.5 m以上,才是安全的作业距离。

误区

很多场合会发现,作业人员在不足5.5 m的高度使用减震绳,这是明显错误的做法,起不到任何防护作用,在这种高度,使用速差器,才是最为合理的。另外,由于人的站位距地面太近,很多作业人员会将减震绳的减震包去掉,认为这样一旦发生坠落,人员就不会着地,就不会发生坠落事故。这是完全错误的,因为减震绳只能用在区域限制的工作场合,一旦有坠落风险,所使用的防坠落设备必须有缓冲。

此外,全身式安全带只有阻燃的作用,而不是防火;在速差器的使用中,很多使用者用完以后,直接将拉出的钢丝绳扣在周边,没有及时回收,这是不允许的;也有将安全带挂在速差器上的行为,这同样也是不允许的。

上一篇:引导学生沉浸在语文阅读的世界 下一篇:PBL教学法在血液内科教学中的应用